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內容提要

大學是知識屬性與社會屬性的統一體。大學的知識屬性決定了大學發展的內在動力是對知識領域的自由、自主探索和不斷創新。大學的社會屬性決定了大學要用知識及其所體現的人類德性來培養人格健全的人,推動社會進步和國家發展。知識、社會的雙重屬性決定了大學不僅傳播知識、探索未知領域,而且通過知識教育培育學生德性。因此,大學教育絕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過程,而是一個以知識為媒介的精神互動過程。知識教育的過程也是一個育人的過程。課程思政建設是大學實現知識教育、價值塑造、德性培育的題中之義。

課程思政是一種課程觀。它不是一門新增設的課程,也不是一項新增設的教育實踐活動,而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節、各方面,以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黨和國家之所以高度重視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是因為它不僅能夠培養服務社會的專門人才,而且是實施國家主導政治價值分配、確保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推進政治體制再生產、促進新時代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

從歷史角度看,新中國成立以來,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大致經歷了初步探索、遭遇挫折、恢復調整到全面推進的過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伊始,黨和國家就確立了培養具有社會主義覺悟的勞動者的教育方針和目標。高校按照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嘗試將政治性、階級性和思想性的內容、元素與價值引導目標融入專業課教學之中。改革開放以后,黨中央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針。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培育“四有新人”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導思想。這一時期,高校恢復并不斷強化專業課教學中的價值塑造功能。然而,高校開設的一些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的指導思想并不十分明確,不少專業課教師并未做到教書與育人統一,而是將工作重點放在知識傳授上,最終引發知識教育與信仰教育的割裂、分離,導致高校德育失衡。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反思和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高校通過設置人文社會學科的選修課,加強價值引導在專業課教學內容中的滲透,力求科學、合理地將思想政治教育同各系科的教學結合起來,使教書育人貫穿于學校教育全過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人才培養和思想政治工作,部署了一系列關于教育的重要決策,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依據。高校在積極進行專業課教材建設和學科建設的同時,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積極探索課程思政建設新模式和有效路徑,把課程思政建設作為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初步形成了高校普遍重視、院系廣泛動員、專業課教師積極參與的局面。回顧70余年來的發展歷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呈現五個方面的特點:注重整體規劃,通過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的雙向互動優化課程思政建設格局;堅持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積極推進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良性循環;緊扣時代主題,與時俱進把握立德樹人各階段的育人目標;不斷探索,及時校準價值引導與知識傳授的關系;持之以恒強化師資隊伍建設,著力提升教師育人意識與能力。經過多年探索,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積累了豐富經驗,主要包括:堅持黨的領導、凝聚黨政合力;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緊跟時代發展、不斷開拓創新;積極推進價值引導與知識傳授的統一、融合。

立足現實,當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情況如何?這是我們必須考察的問題。本書以高校專業課教師和大學生為調研對象,分別圍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情況”“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滿意度”展開了廣泛調研,調研涉及高校教師對課程思政建設的認識和重視程度、課程思政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以及效果和反饋、所在高校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的舉措、學生接受課程思政教學之后的獲得感以及對課程思政教學的需求和期待等多個問題。調研結果顯示,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取得顯著進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包括:課程思政建設協調度有待提升,課程思政建設責任傳導“上熱中溫下冷”,部分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知存在偏差。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宏觀層面,頂層設計尚不健全;中觀層面,課程思政體制機制建設不完善;微觀層面,專業課教師的育人意識和能力較為薄弱。

在總結和分析課程思政建設歷程、現狀、問題及其成因,調研專業課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困難及其需求、期待的基礎上,本書認為,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一是變革教育理念,實現社會本位與個體本位的互構、統一。在課程思政建設中,高校要堅持課程思政建設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在具體教學實踐中以人為本,彰顯“人”的地位。二是強化課程思政建設與發展的頂層設計。高校要具備戰略思維和全局視野,形成整體性思維,統籌考慮,準確定位和制定課程思政建設目標、原則和規劃方案。三是完善課程思政育人機制建設。高校要積極構建上下聯動的領導協作機制,創建多學科互利共享的交流機制與平臺,建立獎懲分明的激勵約束機制,形成科學合理的教師考核評價機制,建立健全課程思政課堂教學質量監測反饋機制。四是切實提升專業課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質。高校要通過培訓和制度建設等方式,引導教師以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為目標追求,增強課程思政意識和責任擔當,提升思想政治理論素養、師德修養,強化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大學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大學現在和未來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同樣地,社會的發展也離不開大學。大學的核心使命,即培養服務于社會的專業人才,必然要求其實現知識屬性與社會屬性的辯證統一,要求專業課教師通過知識教育培養青年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愛國心、公德意識、創新創造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本書在對大學雙重屬性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就高校課程思政建設這一論題展開了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充市| 那坡县| 襄汾县| 富民县| 武威市| 黔西县| 资兴市| 卫辉市| 齐齐哈尔市| 高安市| 安溪县| 邵武市| 连山| 垫江县| 南汇区| 乡城县| 德惠市| 保靖县| 深州市| 盱眙县| 芒康县| 鹿泉市| 福安市| 会东县| 德兴市| 克拉玛依市| 平潭县| 牙克石市| 邹平县| 襄樊市| 永新县| 延津县| 吉安县| 通榆县| 舒城县| 静海县| 军事| 托克托县| 安泽县| 盐边县| 巨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