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譯者序
- 歐·亨利小說選(創美文庫)
- (美)歐·亨利
- 1152字
- 2024-01-31 18:31:12
歐·亨利(O.Henry,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美國短篇小說家,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創始人。他與契訶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國生活的百科全書”之譽。
以往的文學評論大多從現實主義出發,認為其輕松、詼諧、幽默、自嘲都是為了反諷社會的涼薄,從而揭示了社會的黑暗與問題,這樣的視角是現實主義文學的日常。由于早期的文學評論的導向影響,中國普羅大眾能夠接觸到的歐·亨利作品類型比較單一,近幾年則出現了全集,完全不篩選。這部精選短篇小說集列出了四個主題,并根據文學分析的框架做了少許導讀。“帶淚的微笑”是文學評論中比較公認的主題;“騙子哲學”圍繞著騙子的故事,這類作品在他的作品中占據相當分量。現在的文論中頗有一些按照故事的地域背景來區分歐·亨利的作品,因此有美國大城市、美國西部、拉丁美洲三種。譯者參考了這個角度,將第三和第四的主題定義為“城市悖論”和“西部的心”,但是譯者認為地理的特質確實能給故事帶來特定的設定,但也不是唯一的標準,所以并未簡單地從地域角度來思考這兩類作品。除了需要交代遴選篇目的緣故,譯者還想就原文略做說明,熟悉舊譯本的讀者可能會覺得本書的情節似乎和您熟悉的版本有出入。譯者的原文都是基于美國官方文學網站提供的原文,舊譯本或許是基于其他版本,或許是原譯者進行了編譯。
文學需要適應市場的需求,因此為了適應讀者群體的遷延,本書不僅特意規避了前人的妙筆,還有意照顧了現代讀者的語言習慣,從語匯、結構、修辭等角度彰顯了現代性,也算一種與時俱進吧。同時考慮到文學出版物存續文化的責任,文中用語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學性,或許有些讀者更青睞于平實、簡約的文字,本書譯者則期待通過自己的努力,盡可能地將作者在斟酌詞句中的那番努力、那種細膩傳達出來。譯者不過是個搬運工,摯愛著文學作品本身,還對兩種語言的美戀戀不舍,所以譯者不肯簡簡單單講故事,希望讀者能夠理解。作者的苦惱不是將窮盡十年枯坐之功寫就的心血作品賣出去,而是找不到“于我心有戚戚焉”的讀者;同理,譯者的悲哀不是稿酬微薄,不敷日用,而是明明有好的作品,沒有同好者欣賞它。懇求諸位靜下心,不急于了解誰是誰非、情節結局,不要從最后一頁開始讀起,文學里的世界是曾經的真實,幸而本書的作者戲謔有趣,幸而本書的譯者找到了熱愛它的出版社。
每每在推介一個主題時,譯者刻意地采取了不同的分析角度,并不是說某一篇只能從這個角度,而另一篇也只有那個角度。譯者認為多元的解讀有利于滋養文學心靈,通過這些解讀或導讀的文字,讓年輕的讀者獲得一些基本的文學評論常識,同時借由這些空間推介譯者本文無法正式發表的論點也是一個小小的期待。年輕的文學評論者是沒有話語權的,因此當一個平臺展露在我的面前時,我驚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