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知識工程建設與應用

如何建立系統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形成人才培養的核心能力,如何讓企業員工快速掌握所需要的知識,實現能力的提升,這些是企業在人才發展過程中需要解決的瓶頸問題。

前面我們講了打通員工的職業發展通道,通過能力模型識別員工的優勢和短板,本節將探討如何圍繞知識資源的整合,依靠數字化系統,建立系統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形成人才快速培養的核心能力,進而建立共享和持續學習的組織氛圍,打造學習型組織。

建立學習型組織,鼓勵員工積極參與企業內部管理改革與各項科研及經營活動,鍛煉員工的創造力、創新思維及應變能力,從而有效改善企業內部工作氛圍與文化環境,促進企業軟實力的整體提升,實現人才效益的最大化。

1.3.1 培訓需求分析

員工成長是緊緊圍繞企業的發展戰略展開的,人才需要培訓、引導和教育。

1.霍爾模型

依據霍爾模型,人員能力可分為知識維、邏輯維和時間維,如圖1-4所示。

(1)知識維

知識維是目前學生在學校學習的重點,是對各類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2)邏輯維

走上工作崗位后,為何難以較好地做到學以致用呢?這主要是因為缺乏做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缺少邏輯維訓練導致的。普遍的做法是依賴工作實踐中師傅“傳幫帶”及依靠自身的能力去“悟道”,因而成長緩慢。

圖1-4 霍爾模型

(3)時間維

有了做事的方案還需要執行,執行力體現在沿著時間維的管控能力與效果上。項目管理、PDCA循環便是計劃執行的管理工具。

2.培訓需求框架

如圖1-5所示,我們來分析各類人員的培訓需求。

圖1-5 培訓需求框架

(1)公共基礎:一般來說,對于新入職的員工,了解企業情況、規章制度以及業務背景知識是基礎。

(2)通用能力:在此基礎上通過“邏輯思維”和“項目管理”等培訓來提升邏輯維、時間維能力;通過構建“質量/缺陷/風險模型”并加以訓練,提升員工做事的質量;通過“能力模型”的學習讓員工認識自己;通過“拓寬技術視野”課程的學習,擴展知識面,提升系統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3)管理體系:管理體系是工作的遵循與保障,每個業務域均應建立管理體系并被大家熟知與執行。

(4)技術方向:各業務域均有知識維的要求。以技術研發為例,需要機械、電子、軟件等專業知識;熟悉所從事業務范圍的業務知識;精通在研項目的專項知識。其他業務域類同。

(5)管理方向:從事管理崗位的干部,需要有團隊管理能力、競爭能力,更高層次的領導應具備企業領導力。

(6)關注市場:企業的工作是服務于客戶與市場,大家應動態關注。

1.3.2 知識工程頂層框架

1.知識獲取、表達與應用

因人才斷層現象而導致知識斷層現象越來越嚴重,在工作過程中為了使員工崗位知識的輸出得到有效的保存和積累,形成組織的資產,我們從知識獲取、知識表達和知識應用三個層面來建立知識工程體系(見圖1-6),打造具有開放、共享的組織文化,讓知識和經驗得以創新和傳承。

2.知識推送

當今,知識獲取的渠道越來越多,企業員工已不再滿足于傳統的知識管理系統,新一代知識交流平臺、知識智能化已成為一種新的需求。通過信息化手段,不僅能夠有效地獲取知識,同時也能通過文件與在研項目或工作流程的關聯,將知識智能推送給相關使用者,加快知識轉化,提高工作效率。

圖1-6 知識工程框架示意圖

思考:有必要進一步在存儲知識的文件中提取知識要點,做精準化的知識點推送嗎?

我們認為是沒有必要的,知識的學習需要同上下文一起才容易理解,把知識過分碎片化并不利于理解,且有可能導致斷章取義。

3.邏輯維與時間維

邏輯維與時間維的培訓材料本身也是一種知識,它存儲于知識庫,需要經過大腦吸收并轉換為思維與執行力。

1.3.3 知識文庫建設

基于知識工程頂層架構,結合數字化系統(Zemic_ZOS)的整體應用,以及公司的具體情況,搭建了以知識文庫、師資建設、培訓制度和培訓管理為主線的體系框架。其中,知識文庫是核心,是師資建設、培訓制度和培訓管理的基礎。

結合各類人員的培訓需求,從企業的公共基礎、通用能力、企業管理、專業知識、項目專項、市場信息、分享平臺、公共基礎模塊(CBB)和考試題庫等方面,搭建了基于數字化平臺的知識文庫框架,同時支持在線學習、考試等,如圖1-7所示。

圖1-7 知識文庫框架

依據知識文庫的內容框架,結合實際情況,設計所需要的培訓課程,也可通過購置課程,豐富知識文庫內容。為了規范管理各類課程,我們對列入知識文庫的課程進行了8位編碼管理:1位分類號(一級分類字母)+7位流水號。

1.3.4 課程設計

對照員工職業發展路徑設計的職級體系,根據每一職級的任職資格和能力要求,可以分層級設計開發員工能力提升課程,當員工達到晉升職級的條件時,需完成晉升職級的必修課程,并通過課程訓練,取得相應學分。以工程技術系列員工邏輯思維訓練為例,助理級員工需通過邏輯思維初級課程訓練,中級員工需通過邏輯思維中級課程訓練,高層級員工需通過邏輯思維高級課程訓練。

1.3.5 課程匹配與應用

將設計開發的課程或引進外部的優質課程,與培訓對象的崗位建立關聯關系,配合必修/選修課程和考核/考試形式,以此實現課程與培訓對象崗位的匹配,應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達到如下目的。

1.實現課程與崗位的匹配

知識體系中的課程按照專業、內容進行分類;分層則體現在培訓對象的崗位/角色、職級不同,崗位要求隨之不同,應知應會的內容也不同。

2.實現知識與業務的關聯

不同的課程對應不同的業務流程,可根據業務流程選擇培訓對象,以此實現課程與培訓對象的匹配,如圖1-8所示。

圖1-8 課程匹配示意圖

3.實現知識的主動推送與智能化應用

隨著培訓體系的不斷完善和數字化系統(Zemic_ZOS)的不斷升級,未來的課程匹配將向以下方向發展:

(1)與工作流程關聯,提供主動推送服務。

(2)與在研項目信息關聯,提供知識推送服務。

(3)與Zemic_ZOS數據庫關聯,獲取工作相關信息。

(4)未來與Zemic_ZOS專家決策系統關聯,推進智能化應用。

1.3.6 數字化平臺支持

利用數字化平臺,不斷補充知識文庫各模塊,再將實際工作中積累的經驗、教訓等,通過歸納和總結,提煉成為提升工作效率的利器,這些轉化和提煉都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有效地展現出來,并實現將非結構化、零散的知識集成和整合,實現知識的存儲、查詢、推送等功能,為建立學習型組織奠定基礎,如圖1-9所示。

圖1-9 Zemic_ZOS知識工程模塊功能框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兰县| 黑龙江省| 鸡东县| 涟源市| 正阳县| 栾川县| 临江市| 台前县| 枝江市| 孝义市| 南华县| 东阿县| 娄烦县| 大新县| 定边县| 崇义县| 莎车县| 思茅市| 翁源县| 天气| 榆树市| 宁明县| 阿克苏市| 安阳市| 博爱县| 靖远县| 丹江口市| 临高县| 华阴市| 阿勒泰市| 灵武市| 乐陵市| 吴江市| 安庆市| 开原市| 临汾市| 安新县| 石门县| 梅州市| 高碑店市| 呼伦贝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