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自助練習手冊
- (美)洛莉·戈特利布
- 3392字
- 2024-01-12 16:05:24
你講述故事的角度
我之前提到過,是許多細碎的故事堆疊起來,構成了你人生更宏大的敘事。在這其中總有一些故事會反復浮現在你的腦海中,總有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故事會讓你在一生中不斷地去復述,而這都是有原因的。在《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里,瑞塔向我講述的她的第一個人生故事是“愛就等于痛”,這是她從自己與成年子女疏離的關系,以及她經歷的幾段艱難的婚姻中總結出來的。由此,她決心不再與任何人約會。但經過我們在治療中的共同努力,瑞塔意識到,她所經歷的、她所認定的“愛就等于痛”,其實是她在這些關系建立之前就已經下定的結論,而這個觀念也滲透到了她之后建立的每一段關系中。這條故事線從她孤獨的童年貫穿至她的婚姻、她為人父母的經歷,也延續到她和“親人家庭”以及麥倫的互動中。
我想說的是,你還不知道哪些故事是最重要的。所以不要想太多,只管去講述那些自然而然浮現在你腦海中的故事,不要刻意去挑選那些你認為具有關鍵性,或在你看來與當下現狀相關的故事。以下的每一個練習都會試圖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你的故事。這一章的目標是要你寫下一些關鍵的故事,但不必急于一次答完所有的習題。我們之后會常常回來重新審視這一章中你寫過的內容,所以你大可以留出一些空間,日后總會有些隱藏的故事慢慢浮出水面。
人生是一部多幕劇
在下面這個練習中,我們會將你的人生故事拆解成許多“幕”,就好像一部電影或舞臺劇那樣。請記住,這只是故事目前的樣子,你可以把它當作是一份草稿。這份草稿反映了你和過去的關系,也為你生命中發生過的事情賦予意義——包括喜悅、愛、失落、痛苦、感到敬畏的瞬間,還有與他人心意相通的經歷,或是感到孤獨寂寞的時期。而此時此刻你腦海中浮現出來的內容,才是最有價值的信息。
你或許還記得《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的第41章中曾經提到,我們都經歷了艾瑞克·埃里克森提出的社會心理發展的不同階段。個性在社會環境中的建立和發展,取決于我們如何面對和理解人生環環相扣的每個階段。按照埃里克森的說法,我們在每個階段都有一個必須度過的危機。比如在青春期,你會探索自己的身份認同,面對自己被賦予的各種社會角色感到困惑,但也不得不努力應對。等到了中年,人們常常會在一種對創造的渴望(感覺自己還有能力去創造和生產新東西)和趨于停滯的狀態之間進行角力。
當時年近70歲的瑞塔正在經歷“自我實現/絕望”的階段。在此階段中,她試圖找到一種完滿的感覺,讓自己覺得人生過得是有意義的(自我實現)。然而,她卻被過去未能釋懷的悔恨吞噬著,這讓她感覺陷入了絕望的循環。即使當她的生活出現轉機——當“親人家庭”張開雙臂擁抱她時,當她和麥倫墜入愛河時,當她開啟蓬勃發展的藝術事業時,她依然無法享受這些時刻,因為過往的痛苦不斷地在給當下的美好生活搗亂。那是因為她還有些幾十年前產生的重大危機沒完全處理好,她不知道該如何編輯生命中的那些故事。要想擺脫這種讓她無法坦然接受喜悅的絕望,她在“編輯故事”的時候需要著眼于其中能體現“自我實現”的部分。為了引導瑞塔,我問她:“你覺得你會如何給自己量刑呢?”她回答:“應該被判終身監禁,為過去發生的事承受無止盡的折磨。”在這個敘事中她完全沒有被救贖的余地,也沒有獲得假釋的機會。
接下來的這個練習會要求你回想自己的生活:是哪些事件和經歷造就了當下的你?請從人生的最初階段開始,一直寫到你現在所處的年紀。你想到的無論是什么,都是重要的,都與你此時此刻的這個練習有關。我需要再次申明,現在還不是編輯故事的時候,你只需要把想到的都寫下來。
第一幕:幼兒時期
你人生最早的記憶有哪些?在那些記憶的片段里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哪些時刻讓你有安全感,感受到被愛?又有哪些時刻讓你沒有安全感,感受不到被愛?
第二幕:青春期早期
你容易交到朋友嗎?你成長的家庭環境安定嗎,還是一切都很混亂?你還記得當時自己害怕什么嗎?什么又使你快樂呢?
第三幕:青春期后期
高中時你和家人朋友的關系如何?你和自己的關系又如何?(比如,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當你回想這個時期的人生,哪些“劇情”在腦中尤為突出?
第四幕:二十有余
你追逐過什么夢想?哪些夢想幻滅了?你是遠走他鄉還是留在故里?你建立了什么樣的身份?
第五幕:而立之年
你開始質疑自己的哪些身份?你重新發現了自己的哪些方面?你是否想要尋求伴侶或生兒育女?結果如何?你是否做出了選擇?什么讓你感到幸福?
第六幕:不惑之年
在你生命中的這段時間里發生了哪些具有決定性的事件?哪些人或哪些事占據著你這一段人生?是你的伴侶、孩子、朋友、原生家庭、你所屬的社群,還是你的事業?
第七幕:知命之年
此刻你會如何定義自己?你是否曾經以為自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現實卻并非如此?現在的你是否有哪一面讓自己感到驚訝?有沒有什么事讓你想從頭來過?你會如何向自己講述那件事?(是以同情還是自責的語氣?)此刻的你害怕什么?此刻的你不再害怕什么?
第八幕:年過花甲之后
你會對什么感到興奮?你想要修復什么?有什么會讓你想要尖叫?當你想到故事的這個部分,你認為會發生什么——你認為生活將去向何方?朋友和家人所組成的關系網絡,對此時的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專注于此時此地
在進行心理治療時,我們會就來訪者生活中的各類事件進行大量的談話和思考,同樣也會留意“此刻”正在發生的狀況。我們稱之為利用“當下”來推進治療。通常,我和來訪者的交流中發生的事情——比如出現張力、感到氣惱或充滿溫情的瞬間,就是我們會專注探討的“當下”。比如,約翰在起初幾次治療中總是借著不停看手機和我保持距離,于是我嘗試與他一起探索我倆在那個當下的狀態——他不肯向我打開心扉,而我感覺自己被晾在一邊。通過分析當下的狀態,我們找到了更需要著手解決的問題。同理,在心理自助的過程中抓住這些反思的瞬間,檢視我們和自己溝通的狀態也同樣重要。你可以試著這么做:
先把你的手機放到一邊(“放到一邊”的意思是調至靜音并放到另一個房間去,而不是只把它放在你手邊,讓自己有可能受到聲音和畫面影響而分心),找一個舒適的位置坐下,可以找一把你喜歡的椅子,也可以坐在沙發上或者地上。如果你愿意親近大自然,想要坐在室外也完全沒問題。然后,請你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
像這樣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可以讓你擁有踏實和敞亮的感覺。比如說,如果你剛寫下一段童年的艱辛記憶,你可以選擇拋開情緒,迅速翻到下一頁。你也可以選擇停一停,看看有哪些感受會浮出水面。我們總是習慣迅速翻過當下發生的事情,暫停一下可以幫助我們打破這個習慣,獲得一個不同的視角。其實你自己也很清楚:有時那只需要一分鐘。
當你靜下來了,可以試著用下面這些問題幫助自己細細思考:
此刻有哪些感受涌上你的心頭?
你的身體有什么樣的感覺?(胸口有緊繃感嗎?胃或指尖有刺痛感嗎?腿在動嗎?是否感覺身體輕盈一些了,不那么沉重了?呼吸是深還是淺?)
你現在想做什么?(想要花一整天來做這些練習,還是想把這本手冊扔到隔壁房間去?想去沖個澡,還是想去呼吸點新鮮空氣,順便散散步?想給朋友打個電話,還是想開個小差,“擺脫”此刻的感受?)
你現在心里還想著什么人或什么事?你的思緒是不是又回到了剛剛寫下的故事上,還是在想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花點時間讓自己自由聯想,看看思想和身體會把你帶向何處。這可能會是你的故事中非常重要的一條支線。
關于感受的故事
你之所以發覺自己很難將整個人生壓縮在短短幾行字里,那是因為人生本來就是一個故事套著另一個故事,你會有許多素材需要處理。如果想寫下更多內容,在這本手冊的最后有一些空白頁可供使用。你也需要認識到,故事的展開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時,劇情會從一個重大的變故開啟,比如約翰在很小的時候突然失去了母親。而另一些時候,故事是在日積月累潛移默化中徐徐展開的,比如夏洛特和她父親的關系,父親從來就沒有給過她持續的愛和關注。還有些時候,故事的開端需要你專注于你自身的某個部分,有時候是關于感受的故事。以下的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你確定對你來說最關鍵的一些故事。選擇一種感覺,然后寫下你的故事。你要留意故事的走向,哪怕它之后會偏離最初的問題。
你可以問自己——
·我害怕講述哪些故事?
·關于友誼我有什么樣的故事?
·關于愛情我有什么樣的故事?
·關于自己的身體我有什么樣的故事?
·關于我的情緒有著什么樣的故事?
·哪個故事能體現我的最佳品質?哪個故事又體現了我最糟糕的品質?
·哪個故事能體現我的渴望?
·哪個故事記錄了我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