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有光點在閃爍,像遠方的星辰。我向它們游去,意識逐漸清晰。黎微的手仍緊握著我的,但觸感變得模糊,仿佛隔著一層厚厚的毛玻璃。
“專注我的聲音。“她的聲音從很遠的地方傳來,“我們正在進入我的五歲記憶。無論看到什么,記住那不是現在...“
眼前的黑暗如幕布般拉開,刺眼的白光讓我暫時失明。當視野恢復時,我發現自己站在一個純白的走廊里——典型的醫院走廊,但過于明亮,幾乎不真實。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消毒水氣味。
一個小小的身影從我身邊跑過,差點撞到我的腿。那是個穿著紅色連衣裙的小女孩,黑色長發扎成兩個翹翹的小辮子。
“黎微?“我輕聲呼喚。
她當然聽不見。這是記憶,我只是一個旁觀者。小黎微跑到走廊盡頭的一扇門前,踮起腳尖按了門鈴。門開了,一個穿白大褂的男人彎下腰對她微笑——年輕的陳教授,頭發烏黑,面容還沒那么嚴厲。
“小七來啦?爸爸媽媽在里面等你呢。“他的聲音異常溫柔。
小黎微歡快地跑進去,我緊隨其后。門內是一個寬敞的實驗室,各種儀器閃著冷光。一對年輕夫婦正在操作臺前工作,看到小女孩立刻露出笑容。
“微微!“女人蹲下張開雙臂。這一定是黎微的母親沈雨桐,她們有著同樣的杏仁眼和微微上揚的嘴角。
男人也走過來,輕撫小女孩的頭發。黎衛國教授比照片上更加高大,眼鏡后的眼睛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準備好今天的游戲了嗎?“
“準備好了!“小黎微興奮地點頭,“今天能見到那個男孩嗎?“
“也許哦。“沈雨桐瞥了一眼丈夫,眼神中有絲憂慮,“但記住,如果他不舒服,我們要立刻停止。“
陳教授走過來,手里拿著一個裝有藍色液體的小瓶:“先喝藥吧,這樣游戲才能開始。“
小黎微做了個鬼臉,但還是乖乖喝下。藥物立刻起效,她的眼神變得恍惚,被父母帶到一張特制的椅子上,戴上連接著無數電線的頭盔。
“開始記錄。“陳教授對助手說,“第七號受試者,第二十三次連接實驗。“
我猛然意識到——這就是他們給我和黎微建立最初夢境連接的場景。但這段記憶為何被黎微壓抑?她父母看起來明明是實驗的參與者...
場景突然切換,像老電影跳幀。現在是在夜間,實驗室空無一人,只有一盞臺燈亮著。黎衛國和沈雨桐正在電腦前緊張地查看數據,表情越來越凝重。
“這不可能...“沈雨桐捂住嘴,“所有兒童受試者的腦部掃描都顯示損傷跡象。“
“不止如此。“黎衛國調出另一組數據,“看看這個——藥物代謝物在大腦中形成了沉積,特別是海馬體和額葉區域。這會導致...“
“永久性認知障礙。“一個冰冷的聲音從門口傳來。陳教授站在那里,身后是兩個保安模樣的人,“我告訴過你們不要深究這些數據。“
沈雨桐護在丈夫身前:“志遠,我們不能再繼續了!這些孩子,包括微微...“
“科學需要犧牲。“陳教授的聲音變得陌生,“而且諾亞已經投入太多資金,不可能現在叫停。“
“那我們退出。“黎衛國站起身,“明天就去倫理委員會舉報。“
陳教授笑了,那笑容讓我毛骨悚然:“恐怕你們沒這個機會了。“
場景再次切換,速度快得讓我眩暈。現在是在一條濕滑的山路上,雨下得很大。黎衛國駕駛汽車,沈雨桐在旁邊查看一份文件。后座上,小黎微正在睡覺。
“把這些送到報社,再加上我們的分析...“沈雨桐說著,突然瞪大眼睛,“衛國!前面!“
刺眼的車燈照過來,一輛卡車迎面駛來,卻奇怪地占據了兩條車道。黎衛國猛打方向盤,汽車失控滑出路面...
世界天旋地轉,金屬扭曲的聲音、玻璃碎裂的聲音、小黎微的尖叫聲混作一團。然后是一片黑暗,只有雨聲和微弱的呻吟聲。
我“看“到小黎微從翻倒的車里爬出來,額頭流血,但傷勢不重。她哭著拉扯父母,但他們被變形的車體卡住,無法移動。
“微微...聽媽媽說...“沈雨桐艱難地呼吸,“記住...三圓環...三角形...鑰匙...“
“不!媽媽!爸爸!“小黎微的哭聲撕裂夜空。
遠處傳來腳步聲。小黎微轉頭,看到陳教授和幾個人影走近。恐懼壓倒了一切,她本能地躲進路邊的灌木叢。
“確認死亡。“一個陌生聲音說。
陳教授嘆了口氣:“真遺憾。把文件都拿走,特別是關于兒童受試者的數據。“
“那女孩呢?“
“找找。如果活著...帶回去。她的腦波模式太珍貴了,不能浪費。“
小黎微屏住呼吸,蜷縮成更小的一團。等他們離開后,她跌跌撞撞地沿著山路跑走,消失在雨夜中...
場景再次變化。現在是在一個陌生的房間里,小黎微躺在床上,眼神空洞。陳教授站在床邊,手里拿著注射器。
“這會幫你忘記不愉快的事。“他的聲音充滿偽裝的關懷,“明天醒來,你只會記得爸爸媽媽出了車禍,而我會照顧你。“
針頭刺入她細小的手臂。小黎微的眼淚無聲滑落,但在藥物作用下,她的眼睛很快閉上了...
“不!“黎微的尖叫聲突然在我耳邊炸響,“停下!我不要看這些!“
整個記憶世界開始震動,墻壁出現裂縫。我意識到黎微的意識正在抗拒這段被壓抑太久的真相。如果我們現在被踢出記憶,可能永遠失去關鍵線索。
“黎微!冷靜!“我拼命呼喊,盡管知道她可能聽不見,“你媽媽說的三圓環和鑰匙是什么?“
震動稍微減弱。遠處,小黎微的床邊出現了一個發光的物體——一個小音樂盒,盒蓋上赫然是那個三圓環加三角形的符號。
“鑰匙...“我恍然大悟,“不是真正的鑰匙,是音樂盒!“
我向音樂盒沖去,但記憶世界開始崩塌,地板一塊塊消失。就在我即將觸碰到音樂盒的瞬間,一股強大的力量將我向后拉扯。
“俞辰!醒醒!他們找到我們了!“黎微的聲音從現實世界傳來,充滿驚恐。
我掙扎著保持連接,手指終于碰到音樂盒。蓋子彈開,里面沒有音樂裝置,只有一張微型磁盤和幾張折疊的紙——黎微父母收集的證據!
世界轟然崩塌。我猛地睜開眼睛,回到護林站的現實世界。黎微跪在我身邊,淚流滿面,而門外已經傳來粗暴的撞門聲。
“找到了...“我聲音嘶啞,“證據在音樂盒里...你小時候的音樂盒...“
黎微的眼睛睜大:“奶奶家的閣樓!“她突然記起,“車禍后我所有的玩具都存放在...“
門被撞開,三個男人沖進來,為首的正是光頭偽裝者。他獰笑著舉起電擊槍:“游戲結束。“
黎微迅速將一個U盤塞進我的口袋,低聲說:“備份。“然后出乎所有人意料,她抓起地上的鐵罐砸向窗戶,玻璃碎裂聲吸引了追捕者的注意。
“跑!俞辰!“她推了我一把,“分開走!“
光頭男咒罵一聲,兩人去追黎微,一人撲向我。我本能地抓起地上的木棍反擊,但身體太虛弱,幾下就被打倒在地。頭部受到重擊,世界再次變得模糊...
最后的清醒時刻,我看到黎微被按倒在地,她掙扎著對我喊了什么,但我已經聽不清了。黑暗如潮水般涌來,帶著我沉入無夢的深淵。
刺眼的白光。消毒水的氣味。緩慢而有節奏的“滴滴“聲。我睜開眼,看到的是醫院的天花板。
“他醒了!“一個熟悉的聲音喊道。張明的臉出現在視野中,胡子拉碴,眼袋深重,“天啊,俞辰,你昏迷了整整三個月!“
三個月?我試圖說話,但喉嚨干得冒火。張明連忙扶我喝水,同時按響了呼叫鈴。
“黎微...“我艱難地擠出這個名字。
“她沒事,她很好。“張明拍拍我的手,“事實上,多虧了她,諾亞制藥和陳教授的丑聞才曝光。現在滿城風雨,你可是名人啦!“
我困惑地看著他,記憶像打碎的鏡子,只有零星片段能拼湊起來。我記得夢境、研究、逃亡...但細節模糊不清,特別是關于黎微的部分。她是誰?為什么一想到這個名字,我的心臟就緊縮?
醫生和護士涌進來做檢查,說我“奇跡般地恢復“,但警告可能有記憶損傷。他們問了我很多問題,確認基本認知功能正常,但近兩年的記憶確實有缺失。
“別擔心,“主治醫生和藹地說,“這種昏迷后的記憶缺失通常是暫時的。熟悉的人和事物會幫助恢復。“
下午,張明幫我調整病床角度時,門輕輕開了。一個穿淺藍色襯衫的年輕女子站在門口,黑發披肩,手腕上有個蝴蝶形狀的胎記。她看到我醒了,眼睛瞬間濕潤,但站在原地沒動,似乎在等待什么。
“黎微來了。“張明小聲說,“這三個月她幾乎每天都來,給你讀新聞、放音樂...“
我盯著她,一種強烈的熟悉感涌上心頭,但就是想不起具體細節。她是誰?為什么我的心跳得這么快?
“你好,俞辰。“她走近,聲音輕柔如羽毛,“我是黎微...我們...一起工作過。“
工作?我皺眉,努力回憶。突然,一個畫面閃過——她和我在實驗室,頭上連著電極...
“夢境研究?“我脫口而出。
她的眼睛亮了起來:“你想起來了?“
“只有片段。“我搖頭,“我記得我們...共享夢境?還有危險...有人追捕我們?“
“足夠了。“她微笑,眼淚卻流下來,“這是個好開端。“
接下來的日子,黎微每天都來,帶著照片、錄音和筆記,幫我重建記憶。有些我想起來了,有些依然空白,但奇怪的是,我對她的感覺從未改變——每次她走進房間,我的心就像被陽光照亮;她離開時,世界都黯淡幾分。
“我們的關系...“某天我終于鼓起勇氣問,“不只是工作伙伴,對嗎?“
她正在整理窗臺上的花,聞言手指微微顫抖:“你記得什么?“
“我記得...“我閉上眼睛,“木屋...雨聲...還有你說...“
“我愛你。“她輕聲接上我的話,“而你說,無論最初如何開始,現在的連接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這句話像鑰匙般打開了一扇門。記憶如潮水涌回——我們在護林站的擁抱,在逃亡途中的親吻,在夢境中的無數次并肩探索...
“黎微。“我伸出手,她猶豫地走近,讓我握住她的手指,“我記得你的眼睛。在夢里,它們總是比星星還亮。“
她俯身擁抱我,淚水打濕了我的病號服。那一刻,不需要完整記憶,我知道這就是我的歸屬。
一個月后,我出院時,黎微帶我去了她奶奶家的閣樓。在積滿灰塵的玩具箱底部,找到了那個音樂盒——三圓環加三角形的符號依然清晰。
“證據已經交給當局了。“她打開音樂盒,里面空空如也,“磁盤上有我父母收集的所有資料,包括諾亞制藥高層明知藥物危險仍批準人體實驗的直接命令。“
“陳教授呢?“
“判了二十五年。諾亞制藥CEO和其他高管也在調查中。“她撫摸著音樂盒,“'夢安'已經全球召回,所有受試者將得到醫療支持和賠償。“
“那我們呢?“
她看向我,陽光透過天窗照在她臉上:“我們繼續生活。如果你愿意的話。“
我吻了她,答案不言而喻。
時間如河流般向前。我的記憶大部分恢復了,只有一些片段永遠遺失在黑暗里。醫生說是大腦的自我保護機制,有些創傷性記憶最好忘記。
我和黎微成立了一個小型研究機構,專門幫助“夢安“和其他類似藥物的受害者。我們用合法、倫理的方式研究夢境和潛意識,希望能修復那些被破壞的大腦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