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
鹽湖城:永遠做小學生

2014年10月28日,我在華中科技大學作了一場題為“學生、學者、學霸”的講座。聽眾中有不少來自武漢各大高校的師生。講座引起他們的興趣或許跟“學霸”二字有關。在眼下的流行詞匯中,人們多將學業特別優秀的學生稱為“學霸”。他們對這個詞的理解與我不同。

學生、學者、學霸或許可以概括某些人學術生涯的三個發展階段。學生階段“爬行”起步、點滴積累;學者階段勇于探索創新,故能“橫行”無礙;學霸階段則憑借學術勢力而行“霸道”,把持學術話語權,拉幫結派,搞一言堂。“學霸”在國內外學術圈皆不乏其人,學界對此深惡痛絕。我以為,學者的心態是杜絕“學霸”現象的關鍵:成為學者以后,不應沉湎于過去的學術成就,而應當永遠做小學生

我的講座提及“學霸”并非偶然,而是別有深意。在思及這個問題時,我腦海中常常浮現起我的老師白樂壽(Russell W.Belk)教授。

1984年秋,在美國鹽湖城猶他大學念博士學位的第一個學期,我被安排給白樂壽老師當助研。初次見面,他介紹自己正在研究美國廣告訴求的變化以及比較美國與日本的廣告訴求,推論消費和文化價值觀的演變。我覺得很有意思,因為中國的廣告業剛起步,便建議他也研究中國廣告。白老師表示自己不了解中國,邀請我一起做。

不久,白老師在一場學術會議上,與當時剛到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任教的謝貴枝教授談起我們的研究思路。我剛開始念博士學位,并不具備駕馭這個項目的能力,因此,在謝老師的主持下,我一邊參與,一邊向兩位老師學習。經過我們的通力合作,研究成果發表在1989年第一期的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消費者研究學報》)上。這是美國營銷學術界最優秀的期刊之一,我有幸成為第一個在該刊上發表論文的有中國內地背景的學者。

當時,為了完成這個研究,我們的樣本包括刊登在中國發行量最大的《人民日報》上的廣告。可是,猶他大學圖書館沒有《人民日報》。一個周末,白老師驅車帶我到100公里以外的楊百翰大學圖書館復印。我至今記憶猶新,那天他堅持用自己的錢為我買漢堡包和飲料作為午餐。

我是1979年中美建交后猶他大學商學院招收的第一名來自中國內地的博士生。白老師告訴我,通過與我的交流,他開始對中國略有所知,并用我收集的資料從事與中國相關的研究。1986年的一個星期天,他來電說計劃第二天將我們合寫的關于中國消費文化發展的一篇論文投給某國際會議,請我瀏覽一遍稿件。一放下電話,他就從位于60多公里以外的帕克城(Park City,2002年冬季奧運會主要比賽地點)的家中,驅車到我在鹽湖城的家里。我知道他在科研上非常勤奮,但仍然沒有想到他會在星期天驅車跨城來找我修改論文。我的妻子和女兒1985年年底才來美國,我們只住得起簡陋的地下室公寓。我閱讀稿件時,他與她們聊天。她們初習英文,頗為結巴,但白老師平易近人,三人聊得不亦樂乎。我看完稿件后,提出修改意見,經過討論,他基本采納了我的建議。

從1984年我給他當助研開始,他最感興趣的始終不是我對美國理論的理解,而是聽我解釋中國文化中獨有的現象和概念,比如,“‘臉’和‘面子’”“致富光榮”“三大件”“八大件”“從‘向前看’到‘向錢看’”“水土不服”等。這些中國土生土長的俗語后來出現在我們一起發表的幾篇以英文撰寫的論文中。他說,正是這些中國俗語所蘊含的文化情境和內涵,讓我們的論文具有真正的信度和價值

白老師是我學術生涯中對我影響最深的老師。他還特意請我幫他起了中文名,以便來中國時更好地融入其中。白老師能成為世界聞名、受人尊重的研究消費者文化方面的學者,跟他“永遠做小學生”有莫大的關系。“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經·第三十四章》)我不光在學術上永遠是他的學生,也終身以他的言傳身教為榜樣。

2014年11月8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光山县| 格尔木市| 金阳县| 五大连池市| 阿合奇县| 泸州市| 西峡县| 大安市| 华池县| 临武县| 米泉市| 民权县| 孟村| 建瓯市| 元阳县| 泰安市| 瓮安县| 临澧县| 嘉定区| 贵定县| 宁波市| 乳山市| 丹寨县| 新乐市| 平南县| 临汾市| 南阳市| 汉中市| 扶余县| 平潭县| 昭通市| 洪江市| 崇州市| 黄大仙区| 榆社县| 金平| 霍林郭勒市| 黄陵县| 壤塘县| 舞钢市| 洞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