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光山的星巴克:《道德經》的啟示
- 周南
- 1172字
- 2024-01-04 16:20:35
1-3
波卡特洛:MBA導師的希望
三十年前的這個月,我在美國波卡特洛的愛達荷州立大學獲得MBA(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多年來,不時有人問我,當年為什么選擇這個專業?為什么選擇這座無名小城?又為何選擇了這所名不見經傳的大學?我的回答是:這些都是“被選擇”的結果。
受“文化大革命”影響,我只上過一年初中;十六歲到農村插隊,過了近六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二十二歲那年,好不容易被“上調”到一家建筑公司當木工學徒;第二年由公司推薦到福州大學對口學習,成為土木建筑工程系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的一名工農兵大學生;三年后畢業留校當助教;二十九歲(1981年3月)考上教育部出國研究生。
福州大學的老師們,尤其是土木建筑工程系的張澤霖老師,建議我學土木工程管理,沒想到,我卻念了個MBA。事情的始末如下:1981年夏天,美國州立大學校長代表團到中國訪問,與中國教育部協商選送一批學者到這些校長們所在的大學念碩士學位。同年,美籍華人李國欽(Kuo Ching Li,1887—1961)設立的李氏基金會經教育部許可,首次為攻讀碩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提供兩年全額獎學金,全國共有20個名額。我有幸被教育部選中,成為其中一個,持李氏獎學金到校長代表團成員Myron L.Coulter(1929—2011)所在的愛達荷州立大學攻讀MBA學位。我至今不知道為何被選去讀MBA,或許因為“工程管理”和“工商管理”只有一字之差吧。
我于翌年夏天赴愛達荷州立大學。到校后的第二天,Coulter教授和學術副校長William W.Chmurny教授(1941—2013)約見了我。校長說:“中國要發展經濟,需要很多管理人才。你的到來是我們的榮幸。”兩年后我順利畢業。畢業時拿到的成績單下面有這么一條說明:“No degree posted after three years of school, Dr.Chmurny approved him for the MBA program”(上了三年(大)學但沒有學位,Chmurny博士批準他念MBA)。
我的導師Ronald D.Balsley教授虛懷若谷。至今,我仍清楚地記得與他初次見面和告別時的情形。第一次見面時,他建議我最好每個老師的課都修一門,以博采眾長。畢業典禮那天,我向他謝別,說我永遠報答不完他對我的恩情。他回答說:“我只不過做了我應該做的。你現在是一位專業人士了,用你的能力去幫助其他人吧?!?/p>
我畢業后,Balsley教授對我的關心也未曾中斷。三年后,我在位于鹽湖城的猶他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時,他和Sheelwant Pawar教授專程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由于從波卡特洛開車到鹽湖城單程要近四個小時,恩師們專門騰出這一天,親往見證學生的重要時刻。
老子說,“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創造萬物,養育萬物,不占有,不居功,不主宰,這是最高尚的德行)(《道德經·第十章》)。我感謝當年那些促成我赴美求學的人,他們替我“決定”了我未來的人生走向,使我后來成為一名營銷學教授。我感謝我的老師們不求回報的指導與幫助,讓我有機會用所學去幫助他人,且不貪戀回報。
盡管我因“被選擇”而與波卡特洛和愛達荷州立大學結緣,盡管我只在那兒度過短暫的兩年時光,但往事歷歷,如在目前,令人難忘,亦不能忘。
2014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