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2009年10月20日,一輛解放牌重卡駛下一汽生產線,標志著2009年度我國第1000萬輛汽車誕生,這是中國汽車首次實現年產超1000萬輛的歷史性突破。在慶祝儀式上,有記者問我:“這次活動有什么特殊的意義?”我當時回答說,其意義在于,這一年我們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汽車產銷量第一大國。記者接著追問:“中國已經是汽車大國了,但并不是汽車強國,您認為汽車強國的標志是什么?”我根據個人的工作體會,現場即興答復道:“我認為有三個標志:第一是有產銷規模進入全球前幾位的汽車大企業;第二是有自己的專有技術,這些專有技術為汽車產品所廣泛使用,引領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第三是產品不只是針對國內市場,還能夠批量出口,在國際汽車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今天回過頭來看,我仍然認為這三點——具有擁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知名品牌,掌握世界領先的關鍵核心技術,以及充分開拓國內外兩個市場——是汽車強國的標志性指標。

汽車是工業文明的產物,自1886年誕生至今百余年,汽車產品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20世紀40年代,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把汽車工業稱作“工業中的工業”。自1985年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詹姆斯·P.沃麥克、丹尼爾·T.瓊斯和丹尼爾·魯斯3位教授用了5年時間,回顧了汽車工業的百年發展歷程,詳細探討了精益生產方式的由來、要素和擴散狀況。他們將研究成果出版成書——《改變世界的機器》,這個書名非常精準地濃縮了汽車產品對人類社會進步產生的重大影響。

由于汽車產業鏈長、社會涉及面廣、全球化程度高,實現了工業化的大國往往也是汽車工業大國,完成了工業化的強國往往也是汽車強國。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很多發達國家放棄或轉移了很多失去比較優勢的產業,但是汽車產業是少有的例外。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第二任CEO查爾斯·歐文·威爾遜留下了一句名言:“多年以來,我始終認為,有利于美國的事情肯定也有利于通用汽車,反之亦然。”這句話真是耐人尋味。毋庸置疑,任何一國汽車行業在全球市場所處的地位,都是衡量該國工業化水平的關鍵指標。

也是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風靡世界,書中詳細闡述了由科學技術發展引起的社會各方面的變化與趨勢。在他看來,人類迄今為止已經經歷了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兩次浪潮文明的洗禮,第二次浪潮中,工業文明滲透進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一股嶄新的浪潮正沖擊著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這就是信息革命浪潮。

托夫勒極富前瞻性的預判傳入中國,啟發國人探尋一條新的追趕和超越之路,信息化浪潮與中國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實現了歷史性交匯。“當第三次浪潮來臨的時候,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誰抓住第三次浪潮,誰就能占領未來競爭的制高點。”這樣的理念,大大激發了我國乘改革開放東風、加快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進程的信心與勇氣。時至今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的應用已經在各個行業隨處可見,信息化技術也極大地影響著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這種影響還在持續進行中。

我國汽車工業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斗,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汽車大國。在中國汽車大市場的基礎上,能否快速找到讓中國汽車產業由大變強的新契機?如何實現從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的歷史性跨越?這是擺在中國汽車行業從業者面前迫切且重要的問題。

在信息化大潮的沖擊和影響下,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也面臨著百年一遇的“換道賽車”的歷史機遇。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問題做出重要指示。2014年,他在視察上汽集團時明確指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這為我國汽車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指明了方向,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由此駛入了快車道。

我們在工作實踐中充分體會到,只有在差異化發展上尋找機會,換道賽車,我國汽車行業才有可能實現后來居上。電動化、智能化是汽車產業百年一遇之大變局的方向,它們分別代表換道競賽“上半場”和“下半場”,而智能化“下半場”又是以電動化“上半場”為基礎和前提的。我們正與強大的競爭對手同場競技,絲毫不能懈怠,從上場的第一分鐘起就必須全力以赴,爭取“上半場”的主動。

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經過不斷探索、試錯和總結,我們走出了一條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中國道路,終于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后來居上,實現了汽車產業的轉型發展。自2015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起,我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一直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近幾年每年的產銷量和累計保有量都占全球的一半左右,2021年和2022年更是實現產銷量逆勢“井噴式”增長。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汽車強國建設的一條必由之路、正確之路,業已成為全行業的共識。

從1953年7月15日一汽奠基那天算起,到2023年,中國汽車工業走過了足足70年的風雨歷程。作為這段歷程中后40年的見證者,我目睹了我國汽車行業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我為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并且有機會投身到這個行業的建設中而深感榮幸和自豪。事實上,我一直把自己看作一個“汽車人”,我的求學專業、職業生涯和個人興趣都與汽車密不可分。

2020年,我從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位置上退下來轉到全國政協后,從繁忙的行業管理工作中脫身出來,有了更充裕的調研、交流、思考和寫作時間,于是考慮把自己多年來關于汽車產業發展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下來,整理成書。這一方面是為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鼓”與“呼”;另一方面,在講發展成績的同時,也客觀評述其中的不足和問題,透過種種現象和觀點,探討產業發展的基礎邏輯,試圖總結出某些帶有規律性的認識,目的是讓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更穩健、更健康、更有活力,爭取早日實現我國的汽車強國夢。

經過三年多的寫作和打磨,這本《換道賽車:新能源汽車的中國道路》終于擺在了各位讀者的面前。

本書共九章,并穿插若干專題訪談,重點在于回答以下問題:汽車產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究竟意味著什么?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中國汽車行業管理部門和新老汽車企業在這場大變革中做了怎樣的努力,克服了什么樣的困難?有哪些經驗教訓值得總結?未來有哪些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進而討論如下話題:中國作為擁有14億多人口的泱泱大國,為什么把出行革命的載體首先落到了新能源汽車上?新能源汽車與其他選擇相比有什么優勢?在全球視野中,我國做出的這一選擇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國內外汽車企業的發展歷程和經驗教訓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我國新能源汽車為什么能夠實現突破從而領先世界?如何衡量和評價這一突破的意義?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提升的最大瓶頸和障礙是什么?希望這樣的探討對讀者有所啟發。

本書基于我的親身經歷與思考,試圖梳理中國新能源汽車這20余年發展歷程的脈絡,介紹相關產業政策的出臺過程與落實結果,總結汽車企業競爭力升降的經驗教訓,探索我國汽車強國建設的基本路徑,并探討全球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當然,新能源汽車技術還處在演進過程中,遠遠沒有達到完美的程度。我們的汽車產業政策也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完善。汽車產業的智能化競賽剛剛起步,反過來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諸要素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各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全面競爭將更加白熱化。我國汽車業界同人面臨著比先前更為復雜的局面,要在今后的發展中保持住既有的領先地位,發揮優勢,補齊短板,容不得我們有絲毫的懈怠。

不過我相信,只要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形成統一的認識和行動,利用好各方面資源,我們完全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實現引領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宏偉目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孜县| 吴忠市| 顺义区| 宁蒗| 江门市| 浠水县| 石泉县| 金平| 长子县| 扶沟县| 阳高县| 扎兰屯市| 南宁市| 屏东市| 新竹市| 玛曲县| 安康市| SHOW| 韶山市| 静安区| 峨山| 金沙县| 登封市| 垣曲县| 靖州| 玉山县| 舟山市| 池州市| 始兴县| 沁源县| 绥滨县| 临清市| 通榆县| 成武县| 丹江口市| 甘德县| 陆丰市| 上蔡县| 田林县| 黄冈市| 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