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審大會過后,營以上軍官和地主縉紳留了下來。沈赤心留他們談話,重點是敲打地主縉紳,為均田免賦工作掃清障礙。
農民都已散去,會場恢復了寧靜。八個地主惡霸的尸體懸掛在絞刑架上,令人觸目驚心。
一百多個地主縉紳,大部分人低著頭,心里戰戰兢兢,不敢交頭接耳,也不敢左顧右盼。
沈赤心來到地主縉紳面前坐下,說道:“諸位縉紳先生,我國歷來都有‘皇權不下縣’的說法。府縣要辦什么大事,首先要找縉紳先生商談。
“縉紳同意了,事情才辦得下來。縉紳要是不同意,就是皇帝老子有旨,事情也辦不下來。今天我召集大家,就是要商量均田免賦的事,要征得大家的同意。”
沈赤心的話雖然客氣,卻飽含殺氣。經歷過剛才的公審大會,縉紳們早已嚇破了膽,沒人敢再質疑沈赤心的決定。
明清兩代,世家門閥基本已被摧毀,儒家理學滲透到國家社會的各個方面。大致上,權力由上而下分配,大致可分為皇權、紳權、族權、夫權。
皇權自不必說,上至朝廷,下至州縣。古代組織動員能力弱,皇權基本到縣一級便止步。
縣以下,主要由縉紳分享權利。縉紳通常是有官職,或曾經做過官的人。
如果兩者皆無,有舉人功名或者祖上做過官員,也可列入縉紳之列。普通的地主、富商、胥吏,如果沒有功名,即便再有錢,也擠不進縉紳的圈子。
縉紳享有各種特權,不用服徭役,雖要完糧納稅,但常常巧立名目避稅。老百姓見到縉紳,需行官禮。縉紳見到官員,不必下跪。
通常情況下,縉紳大多是地主,家產豐富。明清兩代官員任職皆需避籍,州縣正官都是外地人,不熟悉本地情況,辦事往往依賴當地縉紳。
可以說地主不一定是縉紳,但縉紳通常都是地主。
在明清地方政治中,縉紳扮演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是聯結皇權與民眾的紐帶。縉紳的權力極大,甚至可以左右官員的去留。
到了鄉村,一族往往聚居,族長即為家長,宛如一國之君。勢力大的族長,甚至可以動用私刑,處死犯罪的族人。
鄉村之下,到了家庭中,又有夫權。丈夫是一家之主,可以任意處置妻妾兒女。
這就是儒家的倫理秩序,上下相沿,等級森嚴。赤軍要想建強政權,就必須摧毀紳權,要想在鄉村推行均田免賦,就必須摧毀族權,要想實現平等,就必須摧毀夫權。
剛才的公審大會,極大地震懾了在場的縉紳。赤軍不僅用武力打擊了不聽話的地主豪強,還動員起了千千萬萬的農民,展示出了不可抵擋的力量。
地主縉紳已經意識到,誰敢阻攔赤軍,誰敢反對均田免賦,必將受到沈赤心的鐵腕鎮壓。在場還有一些不是縉紳的地主,平日便受縉紳排擠,此時更為恐懼。
有個名叫桑鳳先的縉紳,為人開明,雖是地主,對佃戶卻頗為照顧,此刻便說道:“沈先生關心黎民百姓,讓百姓都有田種,都有飯吃。桑某擁護沈先生,愿意貢獻自己的土地。”
沈赤心很高興,說道:“很好。若地主縉紳都像你這樣,均田免賦一定會很順利,廉州的百姓也肯定能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均田免賦將奪去地主縉紳的地位、田產,他們自然不愿意。可赤軍武力強大,已經消滅了廉州境內的地主武裝,誰還敢說個不字?
于是,地主縉紳們稀稀拉拉地響應起來,聲音有氣無力。不管他們愿不愿意,他們都無力阻止均田免賦。
沈赤心繼續說道:“十天前,元帥府發布文告,將在州縣之下設立‘鄉’,作為基層政權組織。當時還有人議論,說華夏自古皇權不下鄉,設立鄉一級政權,是對縉紳的冒犯。
“這無疑是種謬論。以往縉紳把持地方政權,結果無非是沆瀣一氣,上瞞官府,下欺百姓。元帥府設立鄉,是為了更好地管理百姓,更好的服務百姓。
“合浦縣經過一個月的試運行,反響較好。設置鄉政府,可以更好地治理民政,可以有力地支持均田免賦工作。這一點,大家必須要認識到位,必須要全力支持。”
明清兩代為了彌補官僚體系的不足,在省之下、府之上設有“道”,如分守道、分巡道、兵備道、督糧道等。道與巡撫一樣,本是臨時性的差遣,逐漸演變為常設官。
這樣一來,明清兩代在地方上便有省、道、府、縣四級建制。
沈赤心決心建強基層政權,在縣之下增加鄉一級建制,日后等占有一省之后,將取消道一級建制,成省-府-縣-鄉四級建制。
不難看出,鄉政府成立之時,也是紳權消亡之時。縉紳們無不沮喪,仿佛已經大難臨頭。
沈赤心見狀,心里好笑,說道:“諸位不要害怕,剛才我們組織公審大會,只誅首惡,不問脅從。大家與吊死的八個惡霸不一樣,并沒有組織團練對抗赤軍。
“《禮記》有云,‘天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又云‘人不獨注親其親注,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注,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大家都是讀書人,這篇《大道之行也》想必都耳熟能詳。我們赤軍組織均田免賦,就是行大道,給老百姓平分土地,就是為了讓人人皆有所養。
“知行合一,大家既讀圣賢書,就要做圣賢事,就要為均田免賦做出犧牲。另外,此次均田免賦,大家也能參與平分土地。凡是擁護赤軍者,不問出身,均能得到赤軍的重用。”
縉紳們神情緩和了不少,有人開始小聲地議論。
沈赤心接著說道:“有人會問,縉紳失去了土地,還能干什么呢?我可以告訴大家,你們可以開礦,可以經商,可以辦廠。
“以往講‘士農工商’,商人處于社會末流,雖有錢而受到歧視。我們赤軍并不歧視商人,相反,我們還會鼓勵大家經商辦廠。
“山川河澤,銅鐵煤礦,大家皆可開礦辦廠。只要大家認真經營,老實納稅,就能得到元帥府的表彰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