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赤心騎馬進入劉家堡,派近衛排四處宣揚,不得殺俘,不得污辱婦女,不得毀壞財物。
團勇們驚魂未定,后門又已被截斷,只得舉手投降。劉大狼化裝成仆役,企圖蒙混過關,卻被佃戶指認出來,被赤軍抓了個正著。
到申正時分(下午16時),赤軍已經完全控制了劉家堡。以劉大狼為首的一百多口家人、一百多個團勇,都被抓了起來,關在了后院。
沈赤心擔心赤軍紀律會維持不住,騎馬巡視各院。令他欣喜的是,赤軍紀律維持得很好,沒有殺俘的現象,也沒人打砸搶。
一隊長周練孺是沈赤心的心腹,責任最重,帶領全隊看管俘虜,維護秩序,剿除殘余團勇,既要防止俘虜作亂,也要制止佃戶乘亂搶劫。
二隊長李勝受命搜集物資,主要是戰馬、軍械、糧草、大車、服裝等。
三隊長楊國琛在團勇俘虜的帶領下,搜查各處房屋,主要收集白銀、糧食。
三百多名的赤軍,顯然已經不敷使用。堡內跟進來兩百多個佃民、十幾個團勇俘虜,他們又組織渙散,幫不上什么大忙。
沈赤心見狀,當即立斷,召來方世珍,說道:
“世珍,你參加過義軍,有過募兵的經驗。我請你募兵,以五百人為限,愿意參軍者補貼兩石糧食。有沒有困難?”
方世珍本就是永新縣本地人,熟悉本地情況,說道:“沈先生,沒問題。我們去年組織義軍,戰敗后,有人潛伏鄉間,有人到山上落草為寇。別說是五百人,就是一千人我也募得到。”
沈赤心很高興,說道:“兵貴精而不貴多,你去募兵,不能來者不拒,要從中挑選健壯者、質樸者,當過義軍的自然再好不過。
“此外,打天下以人才為至要。漢初功臣多為沛縣小吏,明初功臣多為淮右布衣。江湖到處臥虎藏龍,你熟悉永新情況,正可幫我務色人才。”
方世珍略一思索,說道:“沈先生,永新縣有個秀才,名叫董士禎,學富五車,精通帝王之學,有澄清宇內之志。去年我們組織義軍,便以董士禎為軍師。
“由于軍心不齊,董士禎料知義軍必敗,提前退伙。他堅決不肯剃發,做了一名道士,隱居在山中。此人自視甚高,我不一定能說動他出山。”
赤軍這邊還有很多事,沈赤心也走不開。他寫了封短箋,態度十分懇切,語氣十分謙虛,交給方世珍,說道:
“你先拿這封信給他看,再送他白金五十兩作聘禮。他若還不肯出山,我再找機會拜訪他。”
方世珍未作休息,就要向沈赤心告別,問道:“沈先生,您給我多少時間募兵?”
沈赤心不假思索地說道:“最多五天,最好三天之內就能辦成。”
方世珍默默盤算了一下路程,說道:“先生放心,永新縣正發生佃變、奴變,我正好渾水摸魚。四天之后,我必能帶回來五百新兵。”
送走方世珍,沈赤心并未休息,把主要精力用在設計赤軍組織上。
自古以來,華夏軍隊大多采用軍-營體制。簡單來說,就是以營為基本作戰單位。遇有戰斗,則集中若干個營,組成一軍。
軍之下,設立營務處、糧臺兩大機構。大致上,營務處主指揮作戰,類似于現代的參謀機關;糧臺主后勤保障,類似于現代的后勤機關。
一軍主帥通過營務處指揮麾下各營,通過糧臺保障各營糧餉軍械。
營的規模不一而論。明朝自永樂以后,衛所軍戶逃亡加劇,開始招募軍士。嘉靖年間,大名鼎鼎的戚家軍每營大約三千人。明末時的邊軍,每營同樣約為三千人。
滿清八旗實際上有二十四旗,滿洲、漢軍、蒙古各八旗。大致上,滿洲八旗戰斗力最強,編制最嚴謹,蒙古八旗次之,漢軍八旗又次之。滿洲八旗一旗相當于一營,大約有7500人。
軍-營體制下,部隊指揮層級少,利于迅速召集軍隊。缺點也非常明顯:當軍隊規模變大時,就會指揮不暢。除非一軍主帥威信非常高,否則很難如臂使指地指揮如此多的營。
同時,各營主官之間互相平級。一旦主帥陣亡或者不能親臨前線,各營往往各自為戰,不利于戰爭全局。時間久了,營官把持營務,對上面陽奉陰違,容易尾大不掉。
沈赤心穿越前的身份是步兵隊長,自然知道層級管理的重要性,也熟悉近代軍隊編制。他決心打破軍-營體制,延長層級,按照現代軍制改造赤軍。
這件事,沈赤心只能與周練孺、李勝兩人商量。他找來兩人,說道:“攻下劉家堡之后,我們得到了大量的錢糧,聲名大震,應當借此機會擴軍。”
一聽說擴軍,周練孺和李勝都很來勁。
周練孺說:“如今糧食奇缺,民眾衣著無著,走投無路。只要咱們肯招兵,一定會有大量民眾響應。赤軍要成大事,理應加緊擴軍。”
李勝說:“赤軍一戰即克劉家堡,聲名大震。大帥又是彌勒真佛,下凡解救民眾,一呼百應,要擴充赤軍自然是多多益善。”
沈赤心微微一笑,說道:“兵貴精而不貴多。赤軍只有三百多人,已經不敷使用。這次擴軍,我打算募齊一千人。我已派方世珍前往永新縣,召集義軍舊部,招募五百豪杰,四天后給我回信。
“我們這邊,明天要公審劉大狼,屆時必有佃民踴躍加入赤軍,從中選拔一百多人,加上三隊人馬,可以湊成一千之數。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厘定軍制,我找你們兩個就為此事。”
周練孺、李勝已經完全信服了沈赤心,異口同聲地說道:“沈先生,您識見宏遠,見識過人。您說怎么辦,我們一定謹遵執行。”
沈赤心很滿意,說道:“厘定軍制可比募兵重要百倍,軍制設計得好,是赤軍不斷發展壯大的前提,也是戰勝強敵的不二法寶。對此,我已有過考慮,主要從兩方面著手厘定軍制。
“全軍設立統帥機關,輔佐我指揮全軍一切事宜,下轄參謀處、軍政處、后勤處三個部門。
“參謀處與營務處類似,但職權更多更重,履行指揮、訓練、偵察、情報、通訊、機要、戰備等職能。
“軍政處為我軍獨創,履行宣傳、教育、策反敵人、處置戰俘、人事、賞罰、監察等職能。
“后勤處與糧臺類似,履行軍械、籌糧、籌餉、戰馬、補給、運輸等職能。”
參謀處與后勤處還好理解,軍政處是沈赤心一大發明,周練孺和李勝都有些疑惑。沈赤心解釋說道:
“我創建赤軍,立志將其鍛造成一支有文化、有靈魂、有理想的革命軍隊。為此,特意增設軍政處,分掌宣傳教育、人事賞罰、監察糾察等職能。
“軍政處權不可謂不重,任不可謂不艱。此為赤軍一大創舉,我將親自擔任軍政處處長,為全軍起個好頭。”
設立軍政處,實際上是為了實現軍政、軍令的分離。其中奧妙,沈赤心不便向周練孺、李勝解釋。周練孺熟讀史書,隱約參悟到了其中的玄機。
參謀處、軍政處、后勤處一起組成司令機關,地位非常重要。楊烜找周練孺、李勝商量,也已經做好了安排,提議讓周練孺、李勝分別兼任參謀處長、后勤處長。二人自然也欣然接受。
沈赤心接著說:“厘定軍制第二要點,在于確定各級軍隊的編制。從今以后,赤軍將采取多個層級,放棄自古沿襲的軍-營體制。
“簡單來說,就是實行鎮-協-標-營-隊-排-哨七級管理。總體上,上一級部隊下轄三支下級部隊。譬如說,一隊下轄三個排,一排下轄三個哨。
“營以下主官,分別稱為營長、隊長、排長、哨長。標以上主官,分別稱為標統、協統、鎮銃。上級對下級有指揮領導之權,下級要服從上級之指揮領導。”
“這次擴軍之后,赤軍將達到一千人,可編成兩個營。營一級編制,確定為一個火器隊、三個步兵隊、一個騎兵排,總人數大概五百人。
“隊一級編制,增加一個火器排、一個騎兵哨,總人數增加至一百三十人。”
明朝的火器已經相當發達,是明軍對抗清軍的重要武器。洪武年間厘定的明軍編制,火器比例大約為10%。永樂帝建立神機營,是世界上第一支專門火器部隊,火器裝備率超過了80%。
沈赤心對火器同樣很重視,特意增加火器兵編制。他所舉例的營編制,主要針對步兵營,基本在每一級部隊都增配了火器。
他話里的信息量很大,周練孺恨不得立即拿出紙筆,把沈赤心的話記錄下來。李勝則從中看出了沈赤心的雄心壯志,如果一營有五百人,一團豈不至少有兩千人?一軍又該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