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火槍隊
書名: 南明1649作者名: 烏有大仙本章字數: 2220字更新時間: 2024-02-24 17:00:00
沙田西面山峰甚險,東面山勢較緩。赤軍在沙田扎營,以北、東兩個方向為防御重點,北面集中了所有大炮,東面則部署了近衛營,西面部署以騎兵營,防御相對薄弱。
沙田營壘原本由第三標第一營筑成,只能容納五六百人。赤軍近衛營、騎兵營兩千人馬已全部趕到沙田,在東、西兩翼增修兩座營壘,但時間太趕,營壘頗為簡陋。
珠瑪喇眼光甚毒,很快就發現赤軍西翼防備薄弱,令護軍參領穆徹納統率后隊五百精兵,進攻赤軍西翼。
穆徹納是滿洲鑲藍旗人,名將瑚什布的兒子。去年,瑚什布病卒,長子泰庫襲爵。穆徹納沒能襲爵,只得到戰場上建立軍功。
珠瑪喇與瑚什布早年歸順努爾哈赤,祖上都居住在葉赫河流域,是多年戰友。他很念舊情,愿意提攜穆徹納,南下廣東時特意奏調穆徹納從征。
穆徹納也急于建功,率領著五百騎兵,貼著山腳,進攻赤軍左翼。
清軍能分散,赤軍的火炮有限,卻不好分散。穆徹納率軍得手,沿山腳繞過壕溝,進逼赤軍西翼。
騎兵營長曹正吉負責防守西翼。他是順天府薊州人,做過薊遼邊兵,屬于“首義元勛”。所謂“首義元勛”,是當初追隨沈赤心起義的三百逃人,很多人受到重用。
曹正吉眼見清軍來襲,不敢怠慢,表面依舊鎮定,說道:
“昨天,清虜就試圖從西翼破營。宋建以一個步兵營,就能擊退清虜進攻,擊斃一員裨將。我們騎兵營乃是全軍精銳,難道還不如宋建的步兵營嗎?”
騎兵營為赤軍直屬部隊,也在戰前擴編為大營,共有一千騎兵、一千兩百多匹戰馬。
曹正吉守西翼,麾下有五百騎兵,另外五百騎兵在副營長率領下,協助沈赤心守衛正面。
西翼同樣掘有壕溝,但因為靠近山脈,壕溝挖得淺。赤軍只得以鹿角為輔助,遲滯清軍騎兵。好在清軍騎兵穿有鐵甲,行動不便。
曹正吉叮囑炮隊隊長:“不要急,聽我的命令,等清虜越過鹿角時,再發炮轟擊。”
騎兵營汲取了教訓,把劈山炮位置靠前,放在距離鹿角兩百步的地方,以增加鉛子的威力。
明清時,一步約為一點五米,兩百步就是三百米。這正是滿洲弓的極限射程。
珠瑪喇所部為滿洲精銳,多使用八至十力的強弓。清朝一力為十斤,十力就是一百斤。
滿洲兵的箭分為大箭和小箭,每戰多攜帶十幾支大箭,三五支小箭。大箭重,射程短,但威力大,穿透力強,三十步內可以穿透鐵甲,六十步內可以穿透棉甲。小箭輕,射程遠,但威力不足。
清軍相繼越過壕溝和鹿角,速度更加減弱,隊形也變得混亂。
曹正吉看準時機,下令開炮。十二門劈山炮分為三組,相繼開火。為了增加鉛子威力,赤軍增加了裝藥量,又換用大鉛子,減少鉛子數量。
兩百步以內,是傳統火炮的火力盲區。
明軍曾大量裝備銃炮,以覆蓋這段火力盲區,以佛朗機炮最為典型。但銃炮殺傷力有限,無法穿透鐵甲。
八旗以騎射起家,使用大梢弓射箭,在短時間內可以射出更多的弓箭,威力又大于火銃。
因此,明軍與八旗近戰,屢屢敗北。赤軍則另辟蹊徑,大量裝備劈山炮,發射鉛子形成彈雨,在兩百步內形成密集火力。
這波滿洲兵身著鐵甲,防御力大大增強。赤軍又以騎兵為主,所帶劈山炮不多。所幸赤軍還有另外一個殺手锏:火槍隊。
火槍隊裝備火繩槍,實際上就是明清軍隊所稱的“鳥槍”。火繩槍射速慢,一分鐘只能發射兩發鉛彈,但威力很大,在兩百步距離上足以穿透棉甲,在一百步距離上足以穿透鐵甲。
南方明軍已經開始裝備火繩槍。明末時,浙江兵增援遼東戰場,曾使用火繩槍大量殺傷清軍。當時,明朝邊軍、內地軍隊多次弛援遼東,大多一觸即潰,浙兵的表現堪稱優異。
赤軍大力發展火器,除了紅衣大炮、劈山炮、九節十成炮、開花彈外,另一個重點方向為火繩槍。
戰前,赤軍不遺余力,打造了五個火槍隊,配屬給三個步兵標、近衛營、騎兵營。每個火槍隊編配三個火槍排、一個彈藥排,共有九十支火繩槍、九十名火槍兵、三十名彈藥兵。
此次援助博白,沈赤心帶過來四個火槍隊,除了近衛營、騎兵營、步兵第一標的火槍隊外,還征調了步兵第三標火槍隊。
四個火槍隊全都配屬先鋒,先期到達沙田。沈赤心以兩個火槍隊守正面,另外兩個火槍隊分守東翼、西翼。
在兩百步的距離上,劈山炮的鉛子仍然偏弱,只有少部分角度恰當的鉛子才能穿透鐵甲,但速度已經大為降低,不能造成致命傷。
還有少部分鉛子碰巧打到缺少鐵甲保護的脖子、臉部、馬腿、馬腹上,總算給清軍造成了傷亡。
越往前走,清軍的傷亡越多。死士披重甲在前,其后普通士兵多披輕甲、棉甲。近三分之二的人是阿哈,大多披棉甲,無法抵御鉛子彈。
穆徹納不為所動,驅使清軍繼續前進。他準備帶兵前進至八十步,在八十步的距離上,滿洲兵可用大梢弓發射重箭,擊穿赤軍身上的藤甲。
赤軍在陣前提前做了標志,很清楚清軍的距離。等清軍逼近至一百步時,曹正吉下令火槍隊射擊。
火槍射擊同樣采用“三段擊”戰術,三個火槍排一字排開,每排按哨排成三排,前哨射擊,中哨蹲下準備射擊,后哨裝填彈藥。
火繩槍射速慢,黑火藥煙塵大。為避免互相影響,前哨射擊完后,中哨向前接替前哨位置,繼續射擊。后哨接替中哨位置,前哨則返回后哨,接替后哨位置,就地裝填彈藥。
這其中的關鍵,在于嚴明紀律,在于配合緊密,在于臨陣不亂。
騎兵營火槍隊第一次顯露身手,官兵既興奮又緊張。隊長敲擊鼓點指揮射擊,第一輪齊射,前排三十名火槍兵相繼開槍。
槍聲劈里啪啦,陣前冒出一陣陣白煙。夏季盛行南風,黑火藥形成的硝煙向北邊吹去,利于赤軍。
致命的鉛彈猶如死神,速度奇快,撲向清軍。前排清軍猝不及防,紛紛中彈。鉛彈穿透鐵甲,鉆入肌膚,給清軍士兵造成致命的傷害。
中彈的士兵鮮血直流,痛苦地跌倒在地。
穆徹納眉頭一皺,心想:“不好!有鳥槍!”
曹正吉則大喜,說道:“著!火槍可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