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態度
哲學家和精神領袖早已指出,貪婪,自私,害怕跟自己不同的人打交道,對不同的文化和信仰缺乏了解,都會阻礙合作。我曾和一位英國國教(圣公會)的主教討論未來合作的問題,而且神奇的是地點在英國的鄉間酒吧。我提出的問題是:人的態度究竟能不能改變?
當時正值地方慶典,我們旁邊圍著一群醉醺醺的酒客,等著瞧科學和宗教大戰的好戲。但他們想必是失望了,因為我同意那位主教的看法,認為基督教倫理確實有助于解決合作的問題。我說:“沒人能反駁這些原則,只要人人(或者足夠多的人)遵守,就一定能成功。但問題在于,如果人就是不接受這些關懷的原則和態度,又該如何?”
主教的回答是,人一定要接受這些原則和態度,才可能有和平與合作的未來。我說,我尊重他的答案,但至少還有另外兩種方式也行得通(這時觀眾都豎起了耳朵),一種來自歷史,一種來自科學。歷史上的解答是訴諸強權、絕對優勢以及分而治之的策略,建立起相對穩定的社會,并且能夠長久維持,只是這種做法會犧牲個人的自由。至于博弈論提出的科學解答,則是至少在某些時候能產生成功的合作策略,而且犯不著使用上面的種種做法。
我又繼續說道:“另外還有一個答案,就是我們也可以輕松等著進化來解決這個問題。像是螞蟻、蜜蜂、黃蜂的基因都設定了讓它們能夠合作,只是損失了一些特殊性。或許人類最后也會進化出合作的基因,問題就解決了。”
主教露出了大大的微笑,看得出來他知道我只是說笑而已。我們兩人都知道,不可能就只是輕松等著自然界來解決人類合作的問題,畢竟大自然的解決方式常常有些極端,比如造成重大改變甚至集體滅絕之類。然而,進化(或說是神圣的力量)已經讓人類有了思考的能力,我們是否能用思考來解決這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