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帶說明
隨著研究的逐漸展開,我發現一件令人困擾的事:以下的幾乎每一段論述都可以發展成一篇論文。但為了不讓這本書厚得像《大英百科全書》,我盡量簡化或省略了對許多復雜因素的討論。如果本書能激起各位的興趣,想更深入地研究,可去找任何一本博弈論教科書來看。其中主要有以下幾點。
?納什陷阱。博弈論專家可能不太欣賞我介紹納什陷阱的方式,因為這會讓人誤以為納什陷阱一定會導致不好的結果。但因為本書要講的正是各種不好的結果,以及如何避免這些惡果,所以我并未改變介紹方式。然而要請各位讀者了解的是,其實納什陷阱可分為三種:輕度陷阱、中度陷阱和重度陷阱。輕度陷阱雖然也會迫使我們選擇某些策略,但其實和我們為了實現共同利益而自愿采取的策略并無不同。本書只在第5章、第6章略微提及了輕度陷阱,大部分篇幅仍舊以中度及重度陷阱為重點。
? N人情境。合作可以發生在兩人或兩個群體間,也可以發生在多人或多個群體間。本書的范例多為前者,只偶爾提到較為復雜的案例。
?完整信息和不完整信息。博弈理論學家會區分信息是否完整。雖然我也可以那樣做,但我并未如此。有時候我們對他人過去的行為知之甚詳,但也有時候只能憑手上的信息做最佳的猜測。通常,只要看上下文,就能知道我書中的例子屬于前者還是后者。
?同步決策或逐序決策。我們做決策的時候,有時完全不知道對方采取的策略,這也就是博弈論研究者所稱的同步決策;有時候,我們可以等對方做出決定并采取行動后,再根據這些信息做決策,這被稱為逐序決策。同樣地,只要根據上下文判斷,就能知道書中的例子屬于哪種。
?理性。不論是否為博弈論研究者,都常討論“理性”究竟為何物。那些導致公地悲劇和其他社會困境的邏輯,可能并非真正的理性。而且有時候,似乎我們能做的最理性判斷,竟然就是不理性!相關的例子,在本書中會一一提及。
蘭·費雪
于英國埃文河畔布拉德福德鎮
以及澳大利亞布萊克希斯鎮
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