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運營的經濟分析:分析方法與實際應用
- 譚繼鵬等
- 5750字
- 2024-04-17 16:29:58
術語
年齡—收入分布圖表(Age-earnings profile):年齡—收入分布圖表是指顯示個人或群體的收入與年齡之間的關系(即收入為年齡的函數)的圖表。描繪成曲線圖時,年齡—收入分布圖用y軸表示收入水平,用x軸表示年齡。
口岸價格(Border price):口岸價格是外貿貨物在一國口岸的單位價格。對于出口貨物,口岸價格是離岸價格(FOB),對于進口貨物,口岸價格是到岸價格(CIF)。
現金流量(Cash flow):現金流量是指流入或流出廠商或經濟代理人的貨幣流量。收入是正現金流量,支出是負現金流量。
到岸價格(成本、保險費、運費):到岸價格是成本、保險費和運費的簡稱,意指進口貨物到達進口國港口或其他入境地點的費用。進口貨物的到岸價格中包括貨物本身的成本,外加國際運費和保險費,通常還包括港口的卸貨費用。到岸價格中不包括卸貨后發生的任何費用,也不包括所有國內稅或其他收費。
不變價格(Constant prices):參見實際價格的定義。實際價格和不變價格這兩個詞常?;Q使用,但是,把實際價格稱作不變價格會使人產生誤解。隨著時間的推移,實際價格并不一定保持不變,因為它會因供給與需求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消費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消費者剩余是消費者愿意為一種商品支付的金額與實際支付金額之間的差額。簡單地說,我們可以把消費者剩余計量為需求曲線和價格軸的交點與價格線之間的區域。
換算系數(Conversion factor):換算系數是經濟價格與財務價格的比率,因此,它是用于把一種貨物的國內市場價格換算成對整個經濟來說的經濟機會成本(即該種貨物的國內市場價格乘以換算系數)的數值。
費用—效果比率(Cost-effectiveness ratio):費用—效果分析是一種項目評價方法,主要用于效益無法用貨幣單位合理計量的項目。在進行費用—效果分析時,人們往往采用兩種形式中的一種來選擇費用最低的方案:使效益水平保持不變,改變費用水平,或者,使費用水平保持不變,改變效益水平。不論是哪一種形式,費用與效益的比率都統稱為費用—效果比率。
費用—效用分析(Cost-utility):費用—效用分析是費用—效果分析的變種,在這一分析中,效益是基于主觀估算,而不是基于客觀上可計量的結果。
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無謂損失是指由于政府干預或市場失效(如消費稅和壟斷價格)而導致的消費者和生產者剩余的損失。無謂損失對社會來講是凈損失。例如,道路交通堵塞使道路的使用者發生費用,這些費用就是無謂損失,因為交通堵塞對一個司機造成的不便并不與對另一司機造成不便的減少相等。同樣,消費稅的征收抬高了買方價格并減少了消費者剩余,但并沒有使稅收的增加額達到消費者剩余的減少額。
直接轉移支付(Direct transfer payment):轉移支付是指貨幣資金在不發生相應貨物和服務交換的情況下,在一國居民間的轉移。稅收是從個人向政府的轉移支付,補貼是從政府向個人的轉移支付,而饋贈品是從一個人向另一個人的“實物”轉移支付。由于轉移支付發生的本身不是為了換取貨物和服務,因此,并不增加總產出量。涉及到投資項目時,轉移支付是指項目費用或效益從項目實施機構向本國其他群體或個人的再分配。
病殘調整壽命年限(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s):病殘調整壽命年限是指按年齡加權增加的健康壽命年限。也就是說,病殘調整壽命年限是因干預措施導致死亡率和疾病率下降而增加的健康壽命年數之總和。每一增加的壽命年限是指干預措施情況下預期壽命年限與無干預措施情況下預期壽命年限之差。因此,如果在一個預期壽命為70歲的國家中,干預措施避免了5歲時的死亡,那么,就可以認為這一干預措施具有65年的健康壽命效益。
折現系數(Discount factor):折現系數是反映未來得到的一個單位貨幣資金的現在價值數。一年后得到的貨幣資金的折現系數為0.95,表示一年后得到的一個貨幣單位現在的價值僅為95分。折現系數通過公式:1÷(1+i)n與折現率相聯系,式中i為利息率(折現率),n為年數。找出未來得到的一個貨幣單位(如1美元)的現在價值的過程一般稱為折現。
折現率(Discount rate):折現率是用于計算在一段時間內發生的費用和效益流量凈現值的數值。它通常表示計算該流量凈現值的個人或機構之資本的機會成本。
扭曲現象(Distortion):扭曲現象是指任何對市場力量的干預,這種干預導致產量和價格偏離完全競爭條件下將會產生的價格和產量。
經濟費用(Economic cost):一種經營活動或資源的經濟費用是該經營活動或資源對整個社會來說的費用。經濟費用包括從事該活動的經濟代理人直接承擔的私人費用,以及由其他經濟機構承擔的所有其他費用。例如,駕駛汽車的經濟費用包括由駕車者承擔的汽油、車輛磨損和損耗等私人費用,加上其他道路使用者所承擔的塞車的額外費用,再加上由整個社會承擔的污染費用。
經濟收益率(Economic rate of return,ERR):收益率是以比例或百分率表示的投資報酬,通常是指內部收益率或使現金流量的凈現值等于零所必需采用的折現率。財務收益率是當所有投入物和產出物都按市場價格估價時計算出的內部收益率;經濟收益率則是按照經濟機會成本計算的內部收益率。
經濟租金(Economic rent):經濟租金是指任何經濟代理人獲得的超出資本機會成本或最佳可供選擇用途的收益。
出口平價(Export parity price):出口平價是指貨物或服務在出口地點估定的離岸價格,其中剔除了稅金和補貼,并對到達某一地點的國內運輸費用作了適當調整。也就是說,出口平價是剔除稅金和補貼的價格,即出口商為了使在國內市場銷售或出口之間無任何差別,必須接受的在國內市場所出售貨物或服務的價格。
外部效果(Externalities,也稱外部性):外部效果是生產或消費過程中的副產品或副作用。一般來說,當經濟代理人生產或消費某種產品或服務的活動對其他生產者或消費者的福利產生直接的影響時,外部效果就存在。外部效果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負的。正的外部效果可以減少與其無關的經濟代理人的生產成本,例如養蜂人的蜜蜂把花粉傳授給鄰居的蘋果園,也可以增加另一經濟代理人的享樂,例如音樂家們為自己的樂趣而進行的演奏使周圍的人得到音樂享受。負的外部效果會增加其他經濟代理人的生產成本或減少他們的享樂。交通堵塞和各種形式的環境污染(如制造廠造成的污染),就是負外部效果的例子。
農場價格(Farmgate price):農民出售自己產品的價格,其中不包括把這些產品運輸到出售市場的費用。
離岸價格(Free on board,FOB):離岸價格是指已裝船或已裝到其他運輸工具上的出口貨物的單位費用,這些船或運輸工具將把貨物運往外國買方。
增加的健康壽命年限(Healthy years of life gained,HYLGs):增加的健康壽命年限是一種為避免早亡和疾病而采取干預措施所產生之效益的加權計量指標,它是通過計算因死亡率和患病率下降而增加的健康壽命年限之和求得。增加的每一壽命年是指有干預措施情況下預期健康壽命與無干預措施情況下預期健康壽命之差。因此,如果在一個預期壽命為70歲的國家中,干預措施避免了5歲時的死亡,那么,就可以認為這一干預措施具有增加65年健康壽命的效益。該指標給予增加一年壽命和避免一年疾病相同的權重。
隱含價值法[1](Hedonic method,也稱享樂價值法):隱含價值法是對沒有市場存在的貨物和服務進行估價的方法。該方法通過考察市場價格,間接地估算諸如清潔空氣、安靜的環境之類沒有市場存在的貨物和服務的價值。例如,房地產價值的差別被用來估算人們對環境景觀或較低程度空氣污染的支付意愿。當公共物品影響到市場商品價格(通常是土地的價值)時,隱含價值法認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市場商品價格的差異必定是由公共物品中可觀察到的性能和特征所導致。例如,山間的步行小徑、垂釣的溪流和游戲運動場所等都可以影響類似房地產的價值,而保護森林帶來的水質改善則可以提高下游農民的勞動生產率。
隱含價格(Hedonic price):隱含價格是從隱含價值法中派生出的隱含或影子價格。某一特定的商品可以分解成許多構成它的性能和特征,這些性能和特征決定著商品的質量。該商品價格的各個組成部分可以與每一性能和特征相對應,從而使我們能夠估價商品的質量差異。
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人力資本是體現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產性知識的存量。對人力資本進行投資的目的是提高人類的勞動生產率。人類對自身進行投資的概念,不僅包括正規的學校教育和畢業后的培訓,而且也包括以家庭學前保育形式進行的家庭投資、改善健康狀況,以及通過尋找就業機會對勞動力市場信息進行的投資。
進口平價(Import parity price):進口平價是貨物或服務在某一特定地點估定的到岸價格。進口平價包括經過對運輸費用作出適當調整的貨物到岸價格,但不包括稅金和補貼。進口平價是用來衡量國內生產者愿意接受的、為在自由貿易條件下于國內市場銷售而在本國所生產之貨物和服務的價格。
內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收入流量的內部收益率是能夠使凈效益流量的現值等于零的折現率。內部收益率等同于滿足以下關系式的折現率r:

式中Bt是效益流量,Ct是費用流量。將計算出的內部收益率與市場利率相比較,就能夠確定擬建項目是否合格。
凈現值(Net present value,NPV):費用和效益流量的凈現值是按一定的折現率對該流量進行折現得出的數值。凈現值等同于下述表達式得出的結果:

式中r表示折現率,Bt表示第t年的效益,Ct表示第t年的費用,而N則表示時間期限。費用—效益流量的凈現值等同于為了在N年的時間內獲得r水平的收益,現在必須投資的金額。
不可外貿貨物(Nontradable goods):不可外貿貨物或服務是指就其性質本身而言,無法出口或進口的貨物或服務。盡管出口或進口非外貿貨物或服務是可能的,但出口或進口不可外貿貨物卻是不可能的。土地是一種不可外貿貨物。
非外貿貨物(Nontraded goods):非外貿貨物或服務是指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在某一特定國家既不出口也不進口的貨物或服務,這些原因包括配額和禁止進出口。非外貿貨物的常見例子是某些藥品、理發和土地。在項目分析中,非外貿貨物是指項目所在國不進出口的貨物或服務。
計算單位(Numeraire[2]):計算單位是價值標準的計量或表達單位。貨幣就是一種計算單位,我們可以用它來比較不同商品的價值。在費用—效益分析中,計算單位是指度量費用和效益的共同標準。項目評價中廣泛采用的計算單位有兩類:支付意愿或總消費計算單位以及外匯計算單位。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公共物品是指不能或不應以獲取利潤為目的而生產的物品。第一種類型的公共物品是不能以獲取利潤為目的而生產的物品,因為生產者無法阻止其他人享受該物品帶來的好處,這里的其他人也包括那些不愿意為其付費的消費者。例如,燈塔使所有看到它的船只受益,即使其中的某一條船并不想為它的日常維護工作付費。這類的公共物品稱為“非排斥性物品”。第二種類型的公共物品是不應以獲取利潤為目的而生產的物品,因為某一個人對它的消費并不使其他人不能在同一時間對同一物品的消費。例如,任何數量的人都可以在不減少相互間享受的情況下,在同一時間觀看相同的日落,或者,任何數量的人都能夠在同一時間收聽相同電臺的廣播。這類公共物品稱為“非競爭性物品”。對于這種物品,從某一人對它的享受并不減少另一人對它的享受的意義上講,消費的邊際成本等于零。
質量調整壽命年限(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s,QALYs):質量調整壽命年限是指避免疾病和早亡干預措施所產生之效益的計量指標。它的計算方法是按主觀質量指標對患病壽命年限加權,一個機能正常壽命年給予的權重為1,一個機能失調年給予的權重為幾分之一。權重與生命狀況的效用或質量有明確的聯系。參見增加的健康壽命年限和增加的病殘調整壽命年限的定義。
實際價格(Real prices):由于總物價水平上漲(即通貨膨脹)或供給與需求的基礎條件發生改變,貨物和服務的價格總是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實際價格是指反映供給與需求的基礎條件發生改變,但并不反映通貨膨脹影響的貨物和服務的價格。通常,實際價格是通過用適當的價格指數調整市場價格,從而消除通貨膨脹影響的辦法計算。實際價格應與現行價格相區別,后者既反映通貨膨脹,也反映供給和需求的變化。
實際價值(Real terms):實際價值是指對通貨膨脹變化作出調整后的貨幣價值。例如,國民收入的名義值在一年的時間里可能增加了10%,但如果消費物價同期也上漲了10%,產出的貨物和服務量就沒有增加。要把現行貨幣價值換算成不變價值或實際價值,就必須采用適當的指數縮減按現行價格計算的數據。為了計算收入購買力的變化,我們采取同樣的方法,可以把貨幣工資或其他形式的收入調整為實際工資或實際收入。
保留工資(Reservation wage):保留工資是促使一個人從事有報酬工作所必要的最低工資。
風險分析(Risk analysis):風險分析是一種估算項目期望凈現值和確定、量化并減少項目風險的方法。通過考慮關鍵變量的概率分布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風險分析使分析人員不僅能夠估算項目的預期凈現值,也能夠了解預期凈現值的概率分布情況。
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敏感性分析是系統檢驗項目基本假設條件發生變化對項目結果影響的分析方法。具體作法是改變與項目有關的一個或多個因素,然后確定這一變化對結果的影響,通常是指對項目價值衡量指標的影響。
影子價格(Shadow prices):貨物或服務的影子價格是指該貨物或服務對于社會來說的經濟機會成本。
轉換值(Switching value):一個變量的轉換值是指為使項目的凈現值等于零,或更概括地說,是指為使項目效益指標降低到最低可接受水平,這一變量必須達到的極限值。
貨幣的時間價值(Time value of money):貨幣的時間價值是指這樣一種概念:現在得到的貨幣資金比未來得到的貨幣資金更有價值。折現的理論依據就是貨幣時間價值的概念。
外貿貨物(Traded goods):外貿貨物是一個國家進口或出口的貨物。
加權費用—效果法(Weighted cost-effectiveness):加權費用—效果法是一種用于把多方面效益計量指標減少為單一指標的方法,在干預方案的效益無法以貨幣單位計量的情況下,通常使用這種方法。增加的健康壽命年限(HYLGs)就是加權費用—效果法的一個例子。增加的健康壽命年限把兩個方面的效益合并在了一起:(1)因干預措施避免早亡而保留的健康壽命的年限;(2)因干預措施使人們避免疾病而保留的壽命的健康年限。增加的健康壽命年限給予兩個方面的效益相同的權重,因此,這種合二為一的計量指標是保留的年限之和,而不考慮其原因。
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支付意愿是指消費者愿意為某一最終產品或服務支付的金額。
增加的壽命年限(Years of life gained,YLGs):增加的潛在壽命年限是用于評價預防早亡的干預措施之效益的計量指標,其計算方法是一個特定國家中有干預措施情況下的預期壽命減去無干預措施情況下的預期壽命。
[1]譯者注:此譯法源于《環境評價資源手冊》中譯本,世界銀行環境局,1998年4月。
[2]譯者注:Numeraire原是一個法文單詞,原意為硬幣、貨幣。在項目評價專業變成一個通用的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