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再一次
- 掛機成仙的我今天依舊謹慎
- 仙釀冰闊樂
- 2263字
- 2024-02-11 23:24:49
“少爺,少爺。”
姜幼清感到有人在喊自己,他側過頭,沒有理會,豈料那人非但沒有識趣地停下,反而還搖晃起自己的肩膀。
煩躁之下,他猛地起身,想要看看是誰這么不知死活,敢打擾他的美夢。
就見巧兒表情有些奇怪地看著自己。
“怎么了?”
姜幼清不知為何心中瞬間就啞了火,仿佛打心底里不舍得罵這個丫鬟,于是只得皺著眉頭問道。
“少爺,這里。”巧兒指了指自己的臉。
姜幼清這才有所察覺,低下頭來,就看見桌上正擺放著一幅因為墨汁未干而被刮蹭得慘不忍睹的仕女圖。
他瞬間就明白了巧兒奇怪的表情是何意義,并也猜到自己臉上現在看起來一定十分滑稽。
“我去給少爺打盆水來。”
巧兒懂事地立馬向一邊跑去。
看著她的背影,姜幼清總覺得這場景似曾相識。
他看著自己的手——膚色白凈,手指修長,手背上青筋清晰分明,符合他康王世子的身份,并沒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然而似乎就在不就以前,這只手上還握著其他東西。
他感到自己的記憶好像有大片大片的空白,可是細細回想,又無法抓住。
難不成是自己剛剛打瞌睡睡糊涂了?
正當他有些懷疑自己是否是想多了的時候,一些零碎的記憶片段突然出現在了他的腦海。
梁趙之戰,黃袍加身,景國……還有最后以身殉國的落寞……
這些究竟是大夢一場,還是上天給予了他一次重來的機會。
正當他驚疑不定之時,一個聲音傳來。
“稟告殿下,王爺說時機已至。”
剎那間,他心神俱震。
記憶中,景國大亂之下那生靈涂炭,民不聊生的局面仿佛還歷歷在目,天災之下人相食的慘劇仍然記憶猶新。
不行,他絕不能讓事情就這么發展下去!
他迅速回想,在記憶深處不斷挖掘,最終總結導致現在的大梁,未來的景國陷入混亂的最大問題有兩個。
其一是現在大梁的實力并不足以完全吞并趙國,若是強行侵吞,只會被拖入無盡內耗的泥潭。
其二,是自己父親壓根就不應該與東方的異族做交易,他們是喂不飽的狼,貪婪的野獸。
這兩個問題其實也可以算做同一個,因為只要大梁不陷入趙國那個大坑之中,東方那些異族壓根就沒有底氣勒索大梁,正是因為看出了大梁當時的亂局,他們才敢如此得寸進尺。
所以問題的核心已經很明顯了,那就是梁趙之戰。
姜幼清手指輕敲在身前的書案上,大腦已經運轉到了極限。
現在去勸父王停下計劃顯然是不可能的,且就算他父親不想著篡位,未來的局面下,東方異族的入侵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最后也只會走向同樣的結果。
畢竟那位皇帝陛下想要吞下趙國的野望已經快要想瘋了,做夢都想完成這片大業,在史書上狠狠地留下一筆。
所以,他想要改變記憶中那慘烈的結局,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改變梁趙之戰的結果。
仔細回憶,梁趙之戰中,趙國其實表現出了遠超之前表現中的實力,若不是怪才夏鴻羽繞過大夷山,迂回直取趙國都城的奇計,新野之戰勝負難料。
畢竟當時趙國雖然只剩下了二十萬人,但畢竟已經拖了一個多月,且大梁軍隊的損失更為慘重,在后勤補給被反復切斷的情況下,剩下的八十萬大軍早已經到了極限,若不是夏鴻羽的存在給了隆武獲勝的希望,怕是早就撤軍了。
所以他要做的已經很明顯了。
姜幼清捏緊了拳頭。
無論采用什么辦法,必須使得夏鴻羽在此次戰爭中無法掌軍。
只要沒有他,沒有人能夠做到率領大軍在一個月之內繞過大夷山,甚至壓根就不會想出這個方法。
那么,如何使得現在在軍中聲望已幾乎達到頂峰的夏家奇才無法掌兵呢?
做法其實出乎預料的簡單。
姜幼清平復了下復雜的心情,對著黑衣人淡淡地說道:
“我知道了。”
說完,他站起身來,向院子外走去,恰巧在院子門口撞見了端著一盆清水拿著手帕的巧兒。
“殿下,先洗吧臉吧。”
巧兒端著水,連忙往路中間一擋,似乎想要遮擋住姜幼清。
可她比姜幼清足足矮了一個頭,又怎能遮擋得住呢?
姜幼清看見王府內其他下人都以古怪的目光看著自己,一些離得遠的丫鬟更是連忙轉過頭身形微動,明顯是在發笑。
他這才想起自己臉上的事情。
接過手帕,用盆里的清水清洗起來吧。
“殿下,還是讓奴婢來吧。”
巧兒試探著說道。
姜幼清想著記憶中自己自刎之時,唯一陪伴在自己身邊的也只有這個小丫鬟,不禁也是心頭微熱,將手帕遞給了她。
“好吧,交給你了。”
“是。”
巧兒眉眼彎彎,很是高興。
二十天以后,姜幼清來到了京城。
要想讓那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陛下不用夏鴻羽其實很簡單,只需要他親自去夏府見一面夏鴻羽,就能輕松達到目的。
梁趙之戰中,隆武御駕親征,兩個皇子各率領四十萬大軍,準備畢其功于一役。
夏鴻羽那四十萬大軍,不過是留的一記后手,在隆武原本的預想中,甚至壓根沒想讓其發揮作用。
原因很簡單,夏家的威望實在太高了,高到再是胸中有溝壑的隆武也有些容之不下。
在夢中,姜幼清也當過帝王,自然明白為何帝王總是稱自己為“孤”“寡人”。
在那個位置上,只要是有腦子的人,沒有人能夠做到不多疑。
隆武自不例外。
而自己父親暗地里所做的那些準備,隆武不可能沒有絲毫察覺。
如此,姜幼清只要去見一面夏鴻羽,隆武自不會放心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將四十萬大軍交給疑似與康王有勾結的夏鴻羽帶領。
畢竟,在他心中,趙人孱弱,此次戰事的結果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所以他才會讓兩位皇子各領四十萬大軍,就是為了自己的兒子在軍中立威,也是借機確認太子之位的歸屬。
新野之戰中,趙國軍隊破釜沉舟之下爆發出的力量一定會給隆武一記迎頭痛擊,隆武雖然野心勃勃,但生性謹慎,如果沒有夏鴻羽這點希望,他絕不會把這么多軍隊都白白消耗在新野,與趙國血戰。
他一定會及時止損撤軍。
如此,既可以使得梁國不被拖入趙地的大坑,也可以保全大半部分軍隊,保持對東方異族的威懾。
在記憶之中,梁國在新野可是足足失去了近百萬的兵丁,損失之慘重,是大梁自建國以來就從未有的。
或許也正是這一戰,耗盡了大梁原本的氣數,才導致了之后的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