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有點小聰明的朱瞻基
- 經營書店:給朱元璋講靖難之役
- 配一根
- 2117字
- 2024-01-03 19:09:01
“先生,什么嚇一跳啊。”
不知何時朱瞻基找到了李成德,看著先生盯著如會議廳一般的顯示器,朱瞻基不由的疑惑的問道。
“沒什么!”李承德順手關掉了顯示器,轉頭頗有些明知故問道:“你怎么又回來了。”
“哦!”朱瞻基放下心中的疑惑,轉頭作揖道:“回先生的話,是爺爺叫我隨先生學習,怎么做好一位皇帝。”
“所以便讓我留在這里,望先生收留。”
“如若先生不留我,那么我只有流落街頭了。”
看著小臉皺巴巴的朱瞻基,李承德便生起逗弄的心思道:“收留你沒有問題。”
“但你一直留在我這里,就不怕你兩位叔叔搶奪你父親的皇位嗎?”
李承德可是知道,朱瞻基的兩位叔叔漢王朱高煦,與趙王朱高燧是一個多么奇葩的存在。
漢王朱高煦視李世民為終生偶像。
十分想來了一場明朝版的玄武門事變。
而趙王朱高燧則是一位樂子人。
反正皇位誰坐都無所謂。
我就是愛當攪屎棍。
到最后兩人也確實造反了。
不過技不如人,讓朱高熾父子倆收拾了一頓。
隨后漢王朱高煦與趙王朱高燧這一對難兄難弟,被自己大侄子朱瞻基給囚禁了。
后續發生,大家也都知道。
有一天朱瞻基去看他的叔叔朱高煦,具體兩人對話內容無人知曉。
只知道.
當時漢王朱高煦氣不過,如幼童一般,故意絆倒朱瞻基。
這個時候的朱高煦已經46歲了。
既然還是如此天真浪漫。
而這個天真的代價就是,被朱瞻基下令將他活活炙死在銅缸內。
“先生,那兩個傻貨,我才不怕他們能搶我父親的皇位。”隨著朱元璋與朱棣的離開,朱瞻基頗有些放飛自我的表現,他口中的傻貨,就是在說他的兩位叔叔,朱高煦與朱高燧。
畢竟古人講究的是,天地君師。
師雖然排在最后,但俗語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所以朱瞻基講起話來,也絲毫沒有顧忌。
反正先生無論如何都跟我站在一起。
“先生,只要我在你這里待一天,我父親的儲君之位便會穩固一天。”
“哦?”李承德若有所思道:“聽你這話,我很重要?”
“什么叫重要啊。”朱瞻基表情略有些夸張道:“這已經不能用重要來形容了。”
“而是用忌憚。”
“我爺爺朱棣,與我太祖爺爺朱元璋,因為你的才華,早已心中十分忌憚。”
朱瞻基這句話,李承德心中其實也早已有了答案。
主要今晚,他表現的太過鋒芒畢露了。
尤其是后續講倭寇國的事情。
李承德甚至連裝都懶得裝一下。
其目的。
就是借朱元璋與朱棣之手,鏟平倭寇國,以報他心中那不能與朱家三人言語的國仇家恨。
這一步棋,其實十分兇險。
朱元璋與朱棣是誰,一個打下江山,另一個則是以藩王的身份逆襲坐到皇位。
這倆人只有拿別人當搶使喚的份,什么時候輪到別人在他們面前指手畫腳,妄圖指揮兩位君王。
如果今晚不是李承德,而是換了別人。
后果除了墳頭長草,再無別的選擇。
畢竟這已經是觸及到了皇權的根本。
歷史上這種事情太多了,比如說續了大明王朝幾十年國祚的張居正,還有秦朝的商鞅等一些前輩。
他們的治國理論沒錯。
但后果是什么,那就是人亡政留。
這其實就是一種維護皇權的底層想法。
想到這些的李承德,腦海之中閃過那一抹慈愛的微笑。
這個微笑是朱元璋臨走之際留給李承德。
雖然李承德不知道為何,朱元璋是怎么發現門口攝像頭的作用。
但那臨走之后的那一抹微笑,以及與朱棣的談話內容,
其實就是在告知李承德,放寬心,我們對你沒有惡意。
“先生,你在想什么呢?”看著有些愣神的李承德,朱瞻基輕聲詢問。
李承德擺了擺手:“沒什么,你繼續說,為何只要你在我這里待一天,你父親的儲君之位便會穩固一天。”
“如若答不上來,那么你也只能流落街頭了。”
朱瞻基知道這是先生在考自己是否有資格當他的學生,便深吸了一口氣道。
“剛才說了,全都是因為先生。”
“先生乃謫仙人,胸有溝壑,知識淵博。”
“漢朝野史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
“而先生才學比之臥龍鳳雛還要厲害,得你者,可國祚享萬年之久。”
“行了!”李承德抬手打斷朱瞻基的言語,“拍馬屁就算了,撿重點講!”
“嘻嘻。”朱瞻基也不尷尬笑了笑道:“先生我可沒有拍你馬屁,您的才學乃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當世第一,是配享太祖、成祖廟庭。”
“你這是把我當成姚廣孝了嗎?”
李承德聽到朱瞻基,講自己可配享太廟。
不由的想起黑衣宰相姚廣孝。
他在歷史上同樣是朱瞻基的老師,到最后朱瞻基為帝,也確實如他剛才所說,親自為其撰寫祭文,并把姚廣孝搬進廟庭。
因此成就了姚廣孝是唯一一個,以大臣的身份,進入到太祖、成祖廟庭。
“姚廣孝?”朱瞻基有些疑惑道:“他雖然隨爺爺征戰多年,但還沒到可配享太廟的程度吧。”
李承德疑惑道:“他不是你的老師嗎?”
“不是啊。”朱瞻基搖頭道:“雖然爺爺有提過,但自從上一次我與爺爺第一次來先生這里,就再也沒有提起此事。”
“好吧!”李承德暗自搖了搖頭,心中暗道。
看來是自己這個小蝴蝶,讓歷史發生了一些改變。
隨后李承德示意朱瞻基接著往下講,朱瞻基開口講道。
“就是因為先生的才學,我爺爺才讓我隨你學習怎么當好這個皇帝。”
“既然是當皇帝,我爺爺朱棣,怎么會容許我二叔,三叔亂搞呢。”
“按照我爺爺朱棣的性格,等他百年之后,會讓我二叔與三叔,到下面與他為伴。”
這一點朱瞻基十分肯定,朱棣能做出來這種事情。
畢竟皇位安定,比親情要來的重要一些。
這就是生在帝王之家的可悲之處。
看著朱瞻基有些洋洋得意,李承德覺得有必要敲打一下這熊孩子。
“那我再問你一個問題。”
“如果,倭寇國的銀礦在百年之后用完了呢?”
“你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