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的陷阱(原書第2版)
- (澳)路斯·哈里斯
- 1469字
- 2024-04-15 11:59:51
“幸福”究竟為何物
蕓蕓眾生都渴望幸福、追尋幸福,都在為幸福而奮斗。然而,“幸福”究竟為何物?如果你向大多數人詢問這個問題,他們很可能回答說,“幸福就是感覺良好”:那是一種愉快、高興或滿意的感覺。古希臘人有一個專門的詞,形容那種追求幸福感的生活:“希德蒙尼婭”(hedemonia),這正是“享樂主義”(hedonism)這個詞的來源。我們都很享受快樂的感覺,尋歡作樂毫不為奇。但是,這種幸福的感覺和人類的所有情緒一樣,都會稍縱即逝、來而復去,無論如何竭力抓取,我們都很難讓這些幸福的感覺綿延不斷。我們會發現,終其一生追尋“感覺良好”,長期下來反而令人深感不滿。事實上,研究表明,我們越是竭力追逐快樂和回避不適感,就越可能遭受焦慮和抑郁之苦。
不過,“幸福”還有另一種迥然不同的含義,它是指“一種豐富、充實和有意義的生活體驗”。一旦我們澄清了生活立場并開啟相應的行動——用我們真正渴望成為的理想自我的方式行動,投入我們深以為然的重要之事,朝我們認為值得的方向前進——那么,我們就能為生活“注入”某種意義和使命,我們會感覺到自己活得深刻而富有意義。這種感覺不會轉瞬即逝,我們會強烈地感覺到自己在好好生活!古希臘語用“幸福”(eudemonia)這個詞描述這種體驗,這個詞現在常被譯作“繁盛”或“心花怒放”(flourishing)。這樣生活時,我們肯定有很多愉快的感覺,同時也會有很多悲傷、焦慮和內疚之類的困難感覺(正如我提到的,如果我們過著完整的生活,就將經歷生而為人的全部情緒)。
你肯定猜到這本書選擇的是“幸福”的第二種含義,而不是第一種。當然,我們所有人都想要“感覺良好”,也完全可以充分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感覺。但是,如果想要一直“感覺良好”,我們就注定會失敗。
真相是:人生艱難。我們無法逃避這個現實。你我遲早都會日漸虛弱、經歷生老病死;遲早都會因遭到拒絕、與愛的人分離或死亡而喪失重要關系;我們遲早都會面臨危機、深感絕望和落入慘敗。換言之,無論是上述哪種情況,我們終將體驗大量的痛苦想法和感覺。
好消息在于,盡管無法回避這些痛苦,我們卻能學習如何更好地應對痛苦——從中“脫鉤”,超越痛苦,創造一種值得過的生活。本書將會教你一些簡單有效的技能,幫助你迅速削弱痛苦的想法、感覺、情緒、身體感受和回憶帶來的沖擊。你將學會如何耗盡它們的力量,讓它們無法再阻止或擊潰你;你也將學會如何允許它們自由來去而不被卷走;你還將學會如何創造一種豐富而有意義的生活——無論你經歷過什么,也無論你面臨著什么——如此一來,你就能產生一種深刻的活力感和滿足感。
請暫停片刻,留意你的頭腦對于上述說法的反應。
你的頭腦反應是積極、熱情、興奮、充滿希望和樂觀的嗎?如果是的話,就請享受這種狀態,但不要執著,因為,我們稍后就會發現,執著于愉快的想法和感覺將會制造各種問題。
或許你的頭腦對我的這些說法持有懷疑或悲觀的態度,比如它會說“這些對我沒用”或是“我不相信,純屬胡扯”。如果是這樣,你就需要承認這些想法的出現是很自然的;這說明你的頭腦正在正常運轉,它試圖保護你,讓你遠離可能令你不適和痛苦的事。這是怎么回事?試想你投入大量的時間、努力和精力閱讀這本書,并在生活中實踐,結果發現根本沒用,那你肯定會感到十分痛苦,是不是?所以,你的頭腦為了盡力幫你避免這種痛苦,才會不斷和你說上面的話。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你最好能有心理準備,頭腦將會花樣百出地繼續為你“保駕護航”。因此,我希望你在面臨這種情況時能想起以下兩點:
(1)這種情況完全正常,所有人的頭腦都會這么做。
(2)你的頭腦并不是想給你添堵,它只是在盡力為你“保駕護航”,想要幫你避免一些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