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有的保險肯定會賠付,還有杠桿,保險公司靠什么賺錢呢?
專業解析
基本上所有的保險產品都是有杠桿的。所謂杠桿,就是投入的錢少,返還的錢多。我們買的所有保險產品,除了個別保費倒掛的情況,合同上的保險金額,也就是我們最后可能拿到的錢,肯定會比交的保費要多。對于一些沒有返還功能或者并非百分之百給付的保險產品,我們可以理解:有的人會賠付,有的人不會賠付,只要賠付的人不是特別多,保險公司就可以維持、盈利。
可是,有些保險產品,保險公司會百分之百地返錢:有的是到期返給被保險人,比如年金保險;有的是保險事故肯定會發生,比如終身壽險。這樣的產品,保險公司又是怎么賺錢的呢?
保險公司的利潤來源有三種。第一是死差益。在給保險產品定價的時候,精算師會預估一個未來被保險人的死亡概率,并根據這個概率給保險產品確定價格。如果實際發生的死亡率低于預估的死亡率,保險公司賠付的錢就比預期的少,自然就能賺錢?!八啦钜妗笔潜kU行業通常的說法,而我們認為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事故差益”,即只要實際出現的保險事故比預估的保險事故少,保險公司就能獲得利潤。
第二是費差益。這里的“費”指的是保險公司的運營費用,比如辦公費用、人員開支、營銷費用等。給保險產品定價時,精算師會對運營費用進行估算,并把這些費用分攤進保費里。如果實際產生的運營費用低于預估的運營費用,保險公司就有利潤。
第三是利差益。“利”指的是保險資金的投資收益。收取保費之后,一般不會立即發生保險事故,而要過一段時間才需要賠付保險金。在這段時間內,保險公司可以用收到的保費(當然要先提取保險準備金等)進行投資,從中獲得收益。
為了維護客戶的利益,維持社會穩定,降低保險行業的風險,我國《保險法》對保險資金的使用有嚴格限制,以安全性為首要要求。但即便如此,因為保險資金的體量巨大,依舊能獲得較高的收益。以去銀行存錢為例,存一萬元與存一億元所獲得的投資收益率肯定是不一樣的。
實際上,保險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就是利差益。利差益又取決于什么呢?有兩個因素:一是投資回報率,這和每家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有關;二是時間,時間越長,獲得的投資回報自然就越多。
這就回到本節開頭提出的問題了:為什么一些返還型的、百分之百賠付的保險產品,依然可以有杠桿,而且有的杠桿率還很高?原因就是,在收到保費和給付保險金之間的這段時間,保險公司可以通過投資收益獲得回報,這些投資回報就支撐起了這類產品的杠桿。
以終身壽險為例。保險公司會預估被保險人的壽命,比如預估被保險人80歲身故,并結合預估利率等,確定保費和保額。假如被保險人80歲之前就去世了,保險資金獲得投資收益的時間太短,保險公司就虧了;假如被保險人很長壽,活到了99歲,保險資金獲得投資收益的時間足夠長,保險公司就賺了。這就是為什么投保終身壽險時,年齡小的比年齡大的杠桿率更高。
很多保險產品都具有“越早投保杠桿越高”的特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不是唯一原因)就是:越早投保,保險資金可以進行投資的時間就越長,而時間的長短與杠桿率的高低是成正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