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大型戰爭連續劇:打仗還是打游戲?
- 語文老師陪你讀史記(全3冊)
- 大梁如姬
- 3870字
- 2023-12-13 18:17:15
射擊游戲:10塊錢5支箭了解一下
晉國還在爭吵要不要打的時候,楚國已經完全做好戰斗的準備了。楚莊王決定要先虛晃一招,派人到晉國軍隊表達和平理念,說咱們和鄭國的矛盾都搞完了,怎么敢勞煩晉國呢。晉國人一聽,這敢情好,握握手好朋友嘛,打仗多不友好。
眼看著到這里,戰爭完全打不起來。但,楚國的和平使者前腳才出晉國大陣,后腳馬上就有人尋釁鬧事了——楚國大將樂伯讓許伯給自己開車,攝叔為車右,單車匹馬跑去找晉國單挑。三個人私底下商量了一會兒戰略方針,三四個來回,完美胖揍了晉國士兵一頓,打得晉國駐邊將士鮑癸心里氣極,二話不說,左右兩面出動,夾擊樂伯三人。樂伯也是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既然敢單槍匹馬來挑戰,就有把握全身而退,只見他張弓搭箭,左右開弓,左邊射馬,右邊射人,晉軍左右兩翼完全不能靠近他們。然而,正當樂伯得意之際,許伯臉色不好地說:“箭,箭沒了,就剩一枝了……”
樂伯大驚失色,眼看著自己就要被晉軍活捉,忽然眼前一亮,救苦救難的和平使者出現了——一只麋鹿。
樂伯用最后一枝箭射中了麋鹿,派攝叔拿去交給后面追趕的鮑癸。攝叔恭恭敬敬地說:“將軍你好,現在季節不到,很多禽獸都沒出來,我們將軍叫我將這頭麋鹿敬獻給你們,你們遠道而來,改善改善伙食吧!”鮑癸見樂伯善于騎射,辭令也十分客氣,既然楚國人服軟,也就接受了麋鹿,下令部下不再追擊。就這樣,一頭麋鹿解決了這次單挑危機。
看到這里很多人就不懂了,這是打仗啊兄弟,咋這么輕松就不搞了?咱一會兒再說。
小小的騷動并沒有影響晉國元帥接受和平的決心,中軍元帥荀林父的意思還是不打,趕緊結盟,主戰派的先榖和趙括等認為必須打。而還有的人則認為,你們不打也得打,并且還要你們輸。
晉國有一個叫魏锜的人想做公族大夫,但是沒有做成,于是,魏锜想,一定要讓戰爭打起來,并且還要讓晉國打敗仗。剛抵達目的地的時候,魏锜就已經提出自己單車前去挑戰楚國,以此激怒楚軍,荀林父等不同意。到此時,魏锜又一次計上心頭,提出讓自己去出使楚國,當是楚國使者求和的回禮。這次,荀林父沒有理由再拒絕,勉強答應了。
魏锜[qí]拿著禮品高高興興地走了,心里想了一萬個激怒楚國人的方法。魏锜來到楚軍后,完全不提和平結盟的事,并自己代表晉國,聲稱馬上就要與楚國決一死戰,如此囂張的態度氣得楚國大將潘黨忍不住駕上馬車去打他。魏锜見狀,爬上車子“拔腿就跑”,跑到熒澤已經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忽然戰爭中的和平使者又出現了——六只麋鹿。魏锜連忙張弓搭箭射死了一只,回車獻給潘黨,說:“您有軍事在身,打獵的人恐怕不能供給新鮮的野獸吧?這頭麋鹿獻給你們,改善改善伙食吧!”潘黨考慮到晉楚“結盟”的大局,接收了禮物,不好繼續追趕,魏锜也躲過了一劫。
為什么春秋時期兩軍交戰時都不努力抓俘虜,對方送上一頭麋鹿就就沒事了呢?抓獲敵方將軍,不是大功一件嗎?別急,春秋時期的做法,一切都有說法、有禮法可依。根據《論衡·亂龍》意象載:“天子射熊,諸侯射麋,卿大夫射虎豹,士射鹿豕,示服猛也。”也就是說,麋是諸侯級別才能享用的獵物,敵方將一個諸侯級別才能享用的物品敬獻給你,順便向你服軟,承認你的勇猛,這已經足夠讓人握手言和了,因為,窮追到底也不一定有把握戰勝對方。再者,鹿自古以來都是帝王的代表,逐鹿中原、逐鹿天下一詞就從這里誕生——擁有鹿的,是帝王,能有資格逐鹿的,都是天下英雄和霸主的意思。
這樣都打不起來,那么,這場戰爭戰爭到底是怎么被挑起來的?
“跑得快”的發明者
趙氏家族另一支脈中的趙旃[zhān]也想做晉國的卿,但卿的位置坑少蘿卜多,論資排輩也輪不上他。于是,趙旃最先想到的也是前去挑戰楚國,他也希望戰爭趕緊打起來,并且,也要讓晉國失敗。
趙旃以魏锜同樣的理由來到了楚國軍營中,在大營外,趙旃鋪開席子坐著,一副誰也看不起的姿態,接著又派手下的人進去挑釁,楚莊王本是個好脾氣,此時此刻也被氣得暴跳如雷,趙旃說完話還沒走遠,不等戰車準備好,楚莊王就忍不住自己駕著車子追出來了,要親手殺死趙旃。
有了趙旃這樣的破壞大王,戰爭很快就要打起來了。
其實,晉國軍中也知道趙旃和魏锜的目的,大家都心知肚明派他們兩人去做使者的后果,于是,趙氏兄弟中最小的趙嬰齊二話不說,帶著自己的部分軍隊跑到黃河邊占著船只,只要稍有晉國戰敗的消息傳來,他們的部隊第一時間全面撤退。
此時的情況是這樣的:楚莊王追著趙旃,趙旃拼命逃跑,晉國人看見后都去營救趙旃,而楚國人都跑去保護楚莊王,于是,磕磕碰碰中戰爭真的開始了,有點好笑,更讓人有點措手不及。楚國令尹孫叔敖見狀當機立斷,命令三軍前進出擊,寧可自己靠近敵人,也不能讓敵人逼近自己,于是,楚國戰車奔馳,步兵奔跑,瞬間將部分晉軍圍困了起來,晉國本來就沒打算打仗,中軍和下軍不由地四面潰敗,亂成了一團。只有上軍的士會早有準備,損失最少。
其他陣營中,趙嬰齊得知戰爭打起的消息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帶著自己的部隊率先渡河逃跑去了。主帥荀林父看見軍隊亂作一團,生怕再待下去會死傷更多,馬上派人擊鼓大聲廣播:“大家快跑,跑去渡河回家,跑得快的人有獎!”三軍統帥都說叫大家跑了,哪里還有人肯賣命?于是,大家一哄而上,都往黃河岸邊跑。
到了黃河那邊才發現,原來中軍跟下軍都在逃跑,而船只被趙嬰齊弄走了一批,現在所剩不多了。此時此刻,中軍和下軍也顧不上對方是不是一國同胞了,彼此都搶著上船,十分激烈。先上船的人準備走,后面的人都用手拉著船不讓走。緊急時刻,船上的人也顧不了那么多,抓著船不讓走,大家都跑不了,不是同歸于盡么?于是,船上的人不約而同地做出了一個舉措——砍手!船上的人拿著刀出來一頓亂剁,扒著船的手全部斷了,可就算是這樣,后面逃命的人還是蜂擁而至,拉著船不讓走,跟剁手比起來,畢竟保命更要緊。最后的結果是,船里到處都是斷掉的手指頭,隨手一抓可以捧起來無數個。
這是黃河岸邊的情形,其他戰場上也到處都是晉國中軍和下軍的逃兵,于是,發生了相當有趣的一幕——晉國人在前面跑,楚國人在后面追,跑著跑著,晉國人的戰車忽然不小心掉到坑里去了,怎么樣也上不來,眼看著楚國的追兵很快就要追上,司機嚇得渾身大汗。
果然,不一會兒楚國的追兵就趕上來了,按理說,此時楚軍應該趕緊下車去抓晉國的俘虜才符合邏輯,可是,如果事情按照常理發展,這和普通戰爭就沒區別了。楚國追擊的人看見晉國士兵的馬車陷在坑里出不來,竟然一個個跳下車去檢測情況,一邊發出技術性的教導:“你這樣駕車不行,這樣車子出不來。”晉國人愣了,沒想明白這是咋回事。楚國人繼續說:“我看,你們得把車前面橫著的那個木頭抽出來,車子才可以開出坑呢!”
死馬當活馬醫,晉國人照做,果然車子出來了。楚國人露出救世主般的微笑,晉國人二話不說駕起馬車就跑,生怕跑得慢了楚國人反應過來又要抓他們。結果,跑出去沒多久,馬車又出故障了,這會兒不是掉進坑里,而是馬車根本不在往前面跑,而是原地打轉。
楚國人在不遠的后面看見這一幕,又追了上來,幫忙看了看戰車:“兄弟,你們把那個大旗拔掉,再將車轅頭上的橫木丟了,這樣車子才能走。”
有了上一次的經歷,晉國人又照辦了,果然,車子正常向前跑了。和上次一樣,車子正常以后,晉國人駕車馬車又跑了,不過,這次他們邊跑邊掉過頭說了一句話:“吾不如大國之數奔也。”還是你們逃跑有經驗的,知道逃跑的路數,知道怎么對付戰車遇到的各種艱險。我們晉國不如你們啊,你們是逃跑中的冠軍!
晉國人逃走以后,楚國人是什么反應,史書沒有繼續記載。不過話說回來,楚國其實比較強硬,前期打的都是勝仗,就算是失敗也會拼死打到底,很少逃跑,所以,狡猾的晉國人說話還真是氣死人不償命。
另一邊,趙旃低估了自己招人厭的程度,因為,他已經跑了很久,而每次回頭看,不是楚莊王親自駕著馬車在追趕他,就是楚國的士兵仍對他緊追不舍,只好加緊逃命。跑出一陣后,趙旃忽然看見自己的哥哥和叔叔也在逃跑,跑得丟盔棄甲,戰車也丟了,此時此刻,趙旃又想體現一番家族親情,于是招呼哥哥和叔叔上了自己的戰車,自己則在戰亂中找了一輛被丟又不致殘廢的戰車駕駛。跑出一段后,仍然甩不掉后面的楚軍,趙旃只好把車子丟了,跑進了樹林。如此一來,追擊的戰車要進入樹林至少要花費一些時間。趙旃在樹林里奔跑,忽然看見前面逢大夫駕著車也在逃跑,趙旃趕緊向逢大夫呼救,然而,逢大夫頭也不回,繼續趕馬車。
逢大夫不是沒聽見趙旃的呼聲,而是,他的馬車滿員了——車上還載著自己兩個年輕的兒子。于是,逢大夫裝作沒聽見,順便叮囑兒子別回頭。可好奇害死貓,兩個兒子聽爹這么一說,本能反應地回過頭去看,還跟逢大夫說:“趙老頭在后面。”
逢大夫氣得一口血吐兒子臉上,不回頭,可以裝作自己沒聽見,可兒子們已經回頭了,還怎么充耳不聞?何況,按照等級算,趙旃還是他的上司。于是,逢大夫惱怒地對兩個兒子說:“你們下去,讓他上來,明天我在這里來給你們收尸。”逢大夫指著旁邊的樹,把兩個兒子趕下了車。第二天,果然在原地找到了兒子的尸體,趙旃倒是躲過了一劫。
另一邊戰場,楚國的大將熊負羈活捉了下軍大夫荀首的兒子荀罃,也就是荀林父的親侄子,荀首急成了熱鍋上的螞蟻,也顧不上大局,帶著自己的部隊就趕去救援兒子。來回戰斗好幾個輪回后,雙方比起了射箭本領,荀首連發數箭,射中了兩個重要的人,終于扳回了一點談判資本。這倆人中,其中一個公子谷臣是楚莊王的兒子,以大王的兒子換自己的兒子,這籌碼應該夠了。
這場戰爭最后落腳地是邲地,因此在歷史上被稱為“邲之戰”。但是……這還算戰爭嗎?
《史記》原文:楚已服鄭,欲飲馬于河為名而去。楚與晉軍大戰。鄭新附楚,畏之,反助楚攻晉。晉軍敗,走河,爭度,船中人指甚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