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漢高祖劉邦
  • 黃中業
  • 2930字
  • 2023-12-04 18:42:04

三 沛縣劉、蕭、曹三友

劉邦自從當上了泗水亭長以后,因公事經常出入縣府衙門,一來二去,同縣府里的下級官吏們混得很熟。劉邦目光銳敏,善于察顏觀色,很能體察人們的心理活動。加之他談話詼諧風趣,每當同事們聚首的時候,或在公案之旁,或在酒桌之上,只要劉邦一語既出,在場的人無不開懷大笑。他有時談古論今,但更多的是設譬為喻,因而在座某位的言談舉止,就成了他取笑的對象。不消說,被取笑者往往是被弄得滿面通紅,手足無措。然而,這從不影響他與同事們的友善關系。因為同事們不僅知道他是善意的取笑,主要是他那體察入微的洞察、詼諧而風趣的言語,其中蘊藏著無限的智慧。他總是從人們不大留意或觀察不到的地方,為大家挖掘出來可供開心的笑料,使同事們在公務之余感到無比的暢快。再說,劉邦并不總是取笑某一人,經常在場的任何一個人,沒有不被劉邦所取笑過的。今天取笑你,明天取笑他,頗為公平,因此人們并不介意劉邦取笑自己;非但不介意,每當縣府的小吏們聚首之時,如果劉邦沒有在場,大家總是感到似乎缺少點什么,覺得有些索然無味。時間一長,同事們終于弄明白了,劉邦不是在嘲笑哪一個人,而是對人們的某些言談舉止和心態活動進行披露和揭示,使之曝光于大庭廣眾,供人們開心一笑,確實是“對事不對人”。因此,究竟是何人的言行成了取笑的對象,也就無所謂了。

至于縣府里的衙役,劉邦也混得很熟。由于衙役與小吏身份有所不同,劉邦對他們的取笑便有些過分,帶有很大的戲弄耍笑成分,表現出某種程度的玩世不恭。好在衙役們由于職業與身份的關系,對于劉邦的取笑也不介意,彼此的關系也相處得很融洽。

劉邦的取笑于同事及縣府內的衙役,從一個側面表明他對人情世故有很強的洞察力。他起兵反秦后的知人善任,顯然與此有關;他善于處理人際關系,能把自己融合于不同階層的不同人之中,是他做小吏時便具有的本領。一介亡國之民(楚被秦所滅),在秦帝國的暴政之下,作為一個胸懷大志的人,面對舉世混濁的種種世態,他怎能不用玩世不恭的態度,取笑人們身上的種種可笑之處,來抒發胸中的壓抑、積憤和不滿,以求得心境上的平衡?對《本紀》中的“意豁如也,常有大度”,特別是所謂“廷中吏無所不狎”,作上述那樣的一些理解,恐怕是合乎實際的。

劉邦對縣府中的小吏無不取笑,又“好酒及色”,這絕不意味著同他私交密切的人都是些酒肉朋友。在縣府的官吏之中,主吏掾蕭何與獄掾曹參(cān),便同劉邦有著莫逆之交。在沛縣之中,劉、蕭、曹三人堪稱沛縣三友。蕭、曹后來輔佐劉邦打天下功勞卓著,帝國建立后又相繼為西漢王朝的第一、第二任相國。這里對蕭、曹二人與劉邦共同起兵前的事跡,作如下的介紹。

蕭何也是沛豐人,與劉邦是同鄉。此人精明干練,通曉業務,勤于職守,辦事公道,又忠厚老實,有很高的品德修養。在縣府中,他起先是縣丞手下的一名小吏。由于他通曉法律,審訊囚犯時無冤枉陷害,辦案精明而公平,是縣丞得力的助手,在縣府的小吏之中享有盛譽。蕭何的政績被沛縣縣令發現后,便提拔他為沛縣的“主吏掾”。主吏即功曹,漢代的郡守、縣令之下皆設有功曹史,簡稱功曹,主管總務、人事,與聞政務,有相當的實權。掾(yuàn),是附屬官員的通稱。

蕭何自升任主吏掾官職后,更是勤于政務,政績突出。郡里負責考察屬下各縣官吏政績優劣和郡縣工作的監郡御史,帶領著屬官來沛縣考察,發現蕭何很稱職,工作很出色,所經辦的政務都能分辨得清清楚楚,無絲毫差錯,是個難得的人才,便提拔他擔任泗水郡的“卒史”職務。卒史是郡守官署中的屬吏之一,共設置十員,分管不同方面的政務。在年終全郡官吏的考核中,蕭何名列第一。

秦代的監郡御史直接對朝廷中的三公之一——御史大夫負責,其重要職責之一便是對全郡的官吏進行考核,同時為朝廷薦舉人才。泗水郡的御史欣賞蕭何的才能與品德,準備向朝廷匯報有關蕭何的情況,推薦他到朝廷擔任官員。由郡縣中的屬吏征調到朝廷中任職,這對于地方官員來說可謂是求之不得,被征調者無不倍感榮耀。令人感到不可理解的是,當御史把自己的想法告知蕭何時,蕭何略思片刻之后,首先感謝御史大人栽培自己的一片盛情美意,然后便以父母年邁為由婉轉地向御史辭謝。起初,御史以為蕭何是出于禮儀上的謙讓,便再次勸他準備刻日赴京,祝愿他日后飛黃騰達。誰知御史愈是勸說蕭何,蕭何愈發堅持表示不愿到朝廷任職。蕭何的這種態度,使得御史感到大惑不解。

蕭何為什么與常人不同,不肯到朝廷任職?從他在郡縣中勤勤懇懇的工作表現來看,這確實不可理解。作為郡縣里一名下級屬吏,勤懇工作的目的之一,不就是為了能晉升官職、享受更高的榮華富貴么?事實上,蕭何作為一名屬吏,也并非是不想升官。然而,洞明世事的蕭何,從他在郡縣擔任屬吏的多年實踐中,他不僅精通自己所分管的政務,而且又善于思索。在任職期間,他深感大秦帝國的制度和法律竟是如此地高明與精細,是楚國的制度和法律所無法比擬的,因而對于楚國被秦所滅,他并不感到奇怪和惋惜。蕭何專研秦王朝法律,勤于政務,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對嶄新的、令他欽佩的秦帝國制度和法律的濃厚興趣。當然,蕭何的忠于職守,也包含著對鄉親父老們負責的心愿。也許蕭何本人當時并沒有意識到,他的專研法律、精通業務、關心百姓、善于思索,事實上使他走上了一條以治理國家為己任的道路。蕭何后來成為漢帝國的一代名相,與此是不無關系的。

正因為如此,也促使蕭何以敏銳的洞察力看到了秦帝國的另一面:在這樣一個好端端的制度和法律體系之下,帝國的始皇帝為什么在施政方針上竟如此不顧百姓的疾苦:沒完沒了的徭役負擔,數不清的無辜百姓淪為刑徒,戍五嶺、筑長城,驪山墓、阿房宮……百姓們如何承受得了。他為此而苦悶,百思而不得其解。他目睹人民饑不得食,寒不得衣,赭衣半道,聚嘯山林,轉為盜賊,預感到將會有一場大風暴來臨。在這種預感之下,他深知自己不過是郡縣里的一個小小屬吏,即或是調至朝廷,也不可能擔任更高的官職,由他來扭轉天下大勢,力挽狂瀾。蕭何并不崇奉明哲保身,但是他也不愿到深不可測的朝廷中充當無謂的犧牲品,況且又遠離家鄉,拋棄父母妻子兒女,太不值得了。想到這些,蕭何怎肯到朝廷去做官?

御史哪里能知道蕭何會想到這些,他愈是說到朝廷任職前途無量,蕭何愈是感到前景可怕,愈是再三辭謝。御史也是個聰明人,他見蕭何堅決不肯到朝廷做官,其中必有緣故,但肯定不是因為有年邁的父母。御史器重蕭何,見他不肯應征,也就不再勉強,當然也沒有因此而責怪他,只是覺得這真是太遺憾了。

蕭何不肯到朝廷做官的種種想法,表明他有非凡的政治眼光。否則,他不是成了秦王朝的殉葬品,恐怕也難以在漢帝國一展他的名相才能吧。

劉邦在沛縣的另一名好友曹參,也是沛縣人,在縣府中擔任“獄掾”,是主管監獄的一名小吏。曹參為人豪爽,有勇有謀,臨事善于決斷。在沛縣屬吏中,曹參是一位頗有威信、名望較高的小吏。在劉邦起兵后,他屢立戰功,后來繼蕭何為漢帝國的第二任相國。

劉邦、蕭何、曹參三人,各有長處,性格各異。論職務,蕭何因擔任主吏掾、卒史,比劉、曹二人有更大的實權,官職也略高一等。蕭、曹任職于郡縣,劉邦任泗水亭長。在劉邦的朋友之中,蕭曹二人以其獨到的眼光,深知豁達明理、談吐風趣、頗有些玩世不恭的劉邦,是位能擔當大事的人物。就三人的關系而論,堪稱沛縣三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城县| 曲松县| 吉水县| 年辖:市辖区| 瑞丽市| 会同县| 侯马市| 册亨县| 斗六市| 双牌县| 融水| 当阳市| 南汇区| 弥渡县| 正镶白旗| 平果县| 澜沧| 新余市| 麻栗坡县| 威海市| 井冈山市| 隆林| 财经| 垣曲县| 金门县| 诸暨市| 罗田县| 揭东县| 合江县| 杂多县| 怀柔区| 板桥市| 安新县| 延寿县| 阜阳市| 天柱县| 三台县| 孝昌县| 吉水县| 互助| 治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