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秦始皇厭東南
大秦帝國的東南地區,在春秋戰國時期原是楚國的故地。楚于戰國“七雄”之中,疆域最為遼闊,物產豐富,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當時有“凡天下強國,非秦而楚,非楚而秦”[1],“橫成則秦帝,縱成即楚王”[2]的說法。在秦滅六國的兼并戰爭中,楚國是秦軍的第五個戰略目標。如果不把秦軍的囊中之物齊國計算在內,楚國實際上是秦軍的最后一個戰略目標。當李信所統率的二十萬秦軍被項燕所統率的楚軍打得大敗之后,秦始皇不得不親自出面請老將王翦出山,并答應王翦早就提出的“非六十萬人不可”的條件。秦始皇命王翦統率傾國之兵滅楚一事表明,楚于山東六國之中不僅地廣人多,而且具有較強的軍事實力。因此,秦帝國建立之后,秦始皇對帝國東南方的原楚國遺民最不放心,是很可以理解的。當時在楚地民間廣為流傳的一句讖語:“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也反映出楚地的反秦情緒和勢力比帝國的其他地區更為強烈。秦始皇當時所說的“東南有天子氣”,顯然是同這樣的歷史背景聯系在一起的。
秦始皇所說的“東南有天子氣”,實際上是按照當時方士們的迷信說法,認為皇帝所在的地方,天空有一種特殊的云氣,這種“五色具而不雨”的特殊云氣,便是所謂“天子氣”。秦始皇經常說這句話,表明他擔心帝國東南方的天子云氣下面隱伏著將來可能要稱帝的
人物,而這又是他絕對不能允許出現的事情。他巡行東南的目的之一,便是為了鎮伏這股天子氣。這便是《史記·高祖本紀》上所記載的“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于是東游以厭(y?。┲薄?/p>
文獻記載表明,秦始皇常說的“東南有天子氣”,并不是他自己所觀察的結果,而是秦帝國負責“候星氣”官員中的所謂“望氣者”向他提出的觀測報告?!妒酚洝ろ椨鸨炯o》亦曾載范增向項羽進言:“沛公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彩,此天子氣也。”可見,秦漢時的一些人包括項羽的軍師范增在內,都相信“望氣者”關于五彩云、天子氣之類的說法。而一心想尋仙求藥、幻想長生不老、屢受方士欺騙而不悔的秦始皇,對此更是深信不疑,并且想通過巡游東南來鎮伏可能危害秦帝國的天子氣。范增所說的“吾令人望其氣”一語表明,他說劉邦有天子氣,也不是自身觀察后的結論,而是他使令專門從事望氣的人觀測的結果。之所以有以“望氣”為專門職業的人,是因為當時迷信占卜,于是便有人望云氣來附會人事,預言吉兇。
由于秦始皇相信望氣者關于天子氣一類的預言,特別是后來的大漢皇帝劉邦果然是楚國故土上的人,因而漢代以后的一些文獻典籍中,記載了不少有關秦始皇鎮伏天子氣的故事。所謂望氣者關于天子氣的說法,當然是利用人們的迷信心理,以望氣附會人事,預言吉兇,不足為信。但是,秦始皇等人卻相信望氣者所說的話,他的“東游以厭之”,表明鎮伏天子氣很可能是他東巡的目的之一。在今天看來,漢代人談秦始皇常曰東南有天子氣,顯然是為劉邦貴為天子和為漢王朝的授命于天制造輿論;《宋書》《晉書》中所載的“五百年后江東有天子氣”以及“改金陵曰秣陵”,改朱方為丹徒之類,顯然是借著談秦始皇時的事來為魏晉之后的金陵為都城以及后來某朝開國帝王的出現制造輿論。關于秦始皇常說“東南有天子氣”,我們今天只能從這些記載中去猜測秦始皇對帝國的東南方很不放心,擔心這里會出現新的天子,奪取秦帝國的江山。當然,劉邦后來的貴為天子一事,并非是望氣者的“東南有天子氣”的應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