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順帝與元末

天歷之變

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本書日月均指農歷,下同),元朝第六代皇帝泰定帝[1] (在位1323—1328年)病歿于元朝上都[2](又稱夏都,今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附近)。彼時,朝堂之上宰相倒剌沙實權在握。趁皇位空懸之機他于上都專權自用,逾月未立新君。同年八月,奉命留守大都的僉樞密院事燕鐵木兒,見有隙可乘遂先發制人。曾是武宗舊臣的燕鐵木兒本就對泰定帝即位一事頗有微詞,他當機立斷決定擁立第三代[3]皇帝武宗海山(在位1307—1311年)的遺孤為帝。

八月四日早朝之時,以商議國事為名,大都的官員們被傳召至興圣宮。卻未曾想到,等待他們的是燕鐵木兒及其所率的一眾披堅執銳的近衛甲士。他向眾人宣布:“祖宗正統屬在武皇帝之子,敢有不順者斬。”[4]

話音方落,兵皆露刃將數名與倒剌沙沆瀣一氣的官員縛于殿上,并對其余諸人施以恫嚇。這場政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落下帷幕,當官員們意識到事態之嚴峻時,大都已盡為燕鐵木兒所掌握。萬事俱備唯欠東風,余下只需迎回武宗遺孤便可名正言順。

然而,此時武宗長子和世?正流亡于遙遠的中亞之地,故難以短時間內返回大都。燕鐵木兒得知此事后轉而迎立位于建康(今南京)的和世?之弟圖帖睦爾。圖帖睦爾提出待兄長和世?歸來之后便讓位于對方,以此為條件接受了燕鐵木兒的請求于大都即位,改元天歷,是為元朝第七代皇帝文宗(在位1328—1329年、1329—1332年)。

大都政變之事傳到上都,為與其對抗,宰相倒剌沙遂擁立泰定帝之子阿速吉八為帝(天順帝)。那時的阿速吉八年僅九歲,而另一方的圖帖睦爾已經二十五歲。話雖如此,兩者的對立實質卻是倒剌沙與燕鐵木兒之間的權力斗爭,他們隱于幕后成為兩都之爭的操縱者。再者,兩人也一致認為,能為兩都之爭畫上句號的除武力之外再無他法。而為這場爭端揭開序幕的事件正是廣為后世所知的“天歷之變”。

元朝從未確立過皇位繼承制度,每逢帝位更迭總是兄弟鬩墻同室操戈,在此期間,行政會陷入癱瘓進而導致政局進入大動亂時期,這對元朝來說并非什么稀奇之事。曾經“忽里勒臺[5]”這一大型會議制度,一度成為選拔下任皇帝的前置程序。但是大會本身受到實權派的擺布,因此到頭來話語權依然屬于武力強大的一方。元朝的開創者世祖忽必烈同樣無法免俗,他在與其弟阿里不哥的兄弟之爭中勝出從而登上大位。即使在滅亡南宋并支配中國全境之后,元朝同室操戈的傳統依舊根深蒂固難以改變。就近來說,第六代皇帝泰定帝,抑或第三代皇帝武宗,他們即位之時都曾上演了血雨腥風的奪位慘事。

不過,天歷之變的規模之大,與上述提及之內亂不可同日而語。分裂為上都派和大都派的蒙古軍團,將天下一分為二,反復上演著肝髓流野的殊死之戰。鐵蹄踏過華北平原,所到之處赤地千里。

圖1 元朝世系表

起初,上都一方銳不可當形勢占優,但在倒剌沙集結兵力揮師南進意圖一舉攻下大都之際,燕鐵木兒之叔不花帖木兒率軍直撲兵力空虛的上都,以此為契機,雙方形勢瞬間逆轉。兵敗之后,天順帝下落不明,倒剌沙見大勢已去遂攜玉璽投降。至此,上都派各軍勢終于分崩離析,倒剌沙也被送往大都處刑,一代權相的黯然離場標志著這場長達月余的戰亂落下帷幕。

內亂以大都派的獲勝告終,作為代表人物的燕鐵木兒,他的獲益無疑是巨大的,戰后他的勢力得到了空前的擴張。內亂后,文宗按照約定讓位于其兄,和世?遂于次年,即天歷二年(1329年)在漠北之地的哈拉和林[6]登上皇位,是為元朝第八代皇帝明宗(在位1329年)。然而,明宗的時代并未持續多久。讓位后的文宗雖被冊封為皇太子,但他對皇位仍念念不忘。與此同時,柄權數年的燕鐵木兒也唯恐權力為明宗近臣所奪。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制定了謀害明宗的計劃。

時為天歷二年五月,文宗從大都出發前去迎回自哈拉和林歸來的明宗。兄弟二人于上都郊外匯合,為了慶祝久別重逢,文宗為明宗設宴,宴會持續了多日。據說,那時的明宗異常興奮,并多次向文宗訴說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可令人猝不及防的是,數日之后的某一天官方突然宣布了明宗暴斃的消息,且病因不明。混亂之際,燕鐵木兒從明宗皇后處接過玉璽,二人隨即率眾返回大都。一場騷亂便這樣落下帷幕,而距離大都一步之遙的明宗卻被二人合謀毒殺。

于是乎,皇位重歸文宗。在一眾元朝帝王中,文宗是少有的不僅精通漢語亦能作漢詩的皇帝。在位期間,他設立奎章閣以主持各類文化活動,并負責將漢人典籍譯成蒙古語。此外,《經世大典》的編纂工作也在這里進行,該書收錄了所有元朝典故和制度。得益于文宗對漢文化的深刻理解,歷數元朝五世十一帝,在他的治下,元朝的漢化程度倍道而進,他的廟號“文宗”便是得名于此。然而如此崇尚文治的文宗皇帝卻也背負著不為人知的黑暗過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康市| 宽甸| 涪陵区| 桂东县| 宁远县| 峨山| 体育| 盐源县| 高邮市| 尚志市| 若尔盖县| 岚皋县| 临颍县| 屏东县| 五河县| 清原| 广平县| 永胜县| 海兴县| 南召县| 工布江达县| 南澳县| 安康市| 班戈县| 磐安县| 图木舒克市| 太谷县| 贵溪市| 佳木斯市| 樟树市| 固镇县| 虎林市| 中西区| 石屏县| 曲松县| 卓尼县| 昌图县| 平阳县| 江山市| 读书| 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