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蓮花發簪
- 執掌大明:從解元開始
- 彩照斜陽
- 2119字
- 2024-01-11 23:59:25
繁華喧鬧的“佳人飾”店門前,馬寧珂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邁步踏入了這家在西安城內久負盛名的首飾鋪子。
這家店鋪門前是‘寶馬雕車香滿路’,店內更是金碧輝煌,各類飾品琳瑯滿目,盡管馬寧珂天生麗質,平時對佩戴首飾并不熱衷,但此時竟也看花了眼。
但她此番真正的目的畢竟不是來買發簪的,所以她甫一踏進店門,就先是輕輕搖了搖手,婉拒了熱情迎上來的店鋪伙計。
然后自顧自地抬眸漫不經心地看起了店鋪內陳列的琳瑯滿目的各類首飾。
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況是一個二八年華的少女?
看著看著,原本心不在焉的她竟變得逐漸專注了起來。
最終,她的目光陡然凝在了一支精致的蓮花發簪上面:這支發簪整體流瀉著金色的金屬光輝,頂端精心鑲嵌了一朵藍綠交織的玉質蓮花,花瓣晶瑩剔透,仿佛由冰晶精心雕琢而成。花蕊中央嵌有一顆玉色珍珠,正閃爍著溫潤而迷人的光華。
這朵蓮花與發簪頂端傾瀉而下的修長曼舞的流蘇相映成趣,流蘇由一串大小各異、排列錯落有致的珍珠串連而成,悠悠懸掛在金黃色珠鏈間,輕輕搖曳,有一種流水般的靈動柔美。
她情不自禁地被這支發簪所吸引,隨后她蓮步輕移,走到這支發簪下,動作輕盈而又不失小心地將那支蓮花發簪取了下來。
隨后,她對著鏡子,將這支精致的發簪輕輕插入自己如瀑般的青絲之中,試著佩戴起來。
這支蓮花發簪確實與她的氣質渾然一體,特別是發簪頂端的那朵蓮花更是與她的氣質達到了完美契合,兩者相互映襯、交相輝映。
此情此景,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青蓮居士的那句“云想衣裳花想容”。
馬寧珂實在是對這支蓮花發簪愛不釋手,反正也不妨事,她想了想,最終將這支發簪買了下來。
買完發簪,她步履看似悠然實則略帶緊張地走向店門,目光卻始終鎖定在店鋪外等候著的自己的那兩輛馬車之上。
此時那兩輛馬車的車簾雖然垂下,但車夫卻是閑坐在馬車前面到處東張西望,這讓馬寧珂在走到店門口不得不頓住了腳步——她得找個兩個車夫注意力都不在店門口的時候快速且悄無聲息地溜出去!
仿佛是冥冥之中天公作美,恰在這時,一輛煊赫的馬車正好停在了店門口,將自家的那兩輛馬車的視線擋了個結結實實!
這正是個逃離的好時機!
馬寧珂心突然猛地跳了起來,她明白自己一旦邁出這一步恐怕就再也無法回頭了!
但機不可失!
她當機立斷,趁著馬車遮擋住視線的機會,三兩步踏出了店門,快步朝隔街車行的方向走去——她選擇在這家首飾店脫身顯然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脫身之后就可以立刻去雇一輛馬車,然后馬不停蹄地去見樓明!
馬寧珂疾步走到車行對面的大街上,脫離了自家那兩輛馬車的觀察范圍,只是僅僅走了短短的一小段路程,但她此時的心跳卻宛若擂鼓,“咚咚”地不斷著敲擊著她的心房。
畢竟這種事對于任何一個從小被理學所“熏陶”(束縛)的女子來說都實在是太過膽大包天,一旦被發現,便就是萬劫不復!
馬寧珂站在原地,穩了穩心神,稍稍平復了一下心里的波動,正當她打算進去車行雇一輛馬車時,她的目光陡然一滯——
樓明也正是在這家車行內租賃了一輛馬車,此刻,一位馬夫正牽著為樓明預備的馬車徐徐行進至車行門口。而就在這個瞬間,正是樓明恰好準備登上這輛待發的馬車的時候!
馬寧珂突然瞥見心上人身影,原本已稍有平息的心跳瞬間猶如驚鹿般再度劇烈躍動起來,撲通撲通的節奏似乎要從胸腔中蹦出,那股抑制不住的情感波瀾在內心深處翻涌澎湃。
然而就在這短短的一剎那,樓明已然穩穩登上了馬車。車夫一揚手中的馬鞭,馬車瞬間疾馳而去,漸行漸遠。
此時馬寧珂才仿佛如夢初醒,她迅速而果斷地沖進車行,急匆匆地跳上一輛馬車,伸手一指那即將消失在街道盡頭樓明的那輛馬車,焦急地開口道:“跟上去!”
......
西安城南外約幾里處,隱匿著一座被歲月遺忘的破敗寺廟。因地處偏僻,人跡罕至,這座廟宇仿佛已被時光永久地遺棄,長年累月無人打理修繕。低矮的土坯圍墻已垮塌過半,院子內叢生著茂密的野草,一片荒涼景象。
廟宇頂部那層曾摻雜糯米汁涂抹的黃泥層歷經數載風雨侵蝕,卻始終未曾得到修繕,如今已大面積剝落,露出了其下早已風干朽爛的茅草屋頂,積雪在屋頂融化,滲透進茅草間,使得廟宇內部猶如自成天地般“滴答”作響,下起了陣陣冷雨。
寺廟也僅存了半扇殘破不堪的木門,原本的漆色早已在歲月侵蝕下剝落殆盡,門口的石板臺階也早已不翼而飛,也不知是被什么人給揭走了。
再往廟內望去,昔日的窗欞也早已消失無蹤,窗戶的門洞被瓦礫堆砌封了起來,顯然此舉是為了抵擋冬日的嚴寒侵襲,但使得廟內光線昏暗,更顯荒涼寂寥。
樓明此時就站在這間破舊的寺廟門口,怔怔地站著,內心五味雜陳。
雖然從張元洲給他的卷宗中,他已經預料到了昔日家境殷實、坐擁七八百畝田產的殷啟仁如今的日子并不好過,但他沒想到,殷啟仁夫妻竟然慘到了這種程度,居然在這種地方棲身。
樓明遲疑地朝著這破廟內瞅了一眼,然后才步入了這座荒蕪的寺廟。
他踏過叢生的野草間的小徑,踏入廟門,只見殿堂內光線昏暗,竟有一種陰氣森森的感覺。
殿內供奉的佛祖神像早已經是殘破不堪,缺胳膊少腿地矗立在那里,昔日香案等祭祀用品更是早已無影無蹤。
在神像下方,有人用磚石簡陋地壘砌了一個三角形火灶,并在灶上架了一口銹跡斑斑的鐵鍋。待樓明適應了這昏暗的環境后,才赫然發現殿堂右側的一根柱子下,隨意鋪置了一堆破爛不堪的被褥。
而那堆凌亂的被褥中竟似乎正有人正蜷縮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