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賑災
- 執掌大明:從解元開始
- 彩照斜陽
- 2175字
- 2023-12-18 20:46:43
胳膊擰不過大腿,王世興一臉不情愿地退出了書房。
王世興退去后,王以祿則是一個人坐在書房內,靠在椅子上扶著額默默地想著心事。
過了一會兒,外面的丫鬟通報道:“老爺,徐老爺到了。”
王以祿沒有動彈,只是應了一聲:“嗣宗來了?快請。”
徐承業(徐承業字嗣宗)走進書房時,看見王以祿正閉著眼睛靠在書案后面的椅子上,一臉的悵然若失。
“大兄?”徐承業輕喚了一聲。
徐承業與王以祿不僅僅是同鄉,更是同村出身,是自小的玩伴,是以兩人情同手足,向來以兄弟互稱,王世興見了徐承業也是要叫一聲叔父的。
不過徐承業才學不及王以祿,一直沒考上進士,只是個舉人出身。
在明代,舉人也是可以做官的,不過要等,等現任官死得多了,空缺多了,才有機會。
但許多舉人寧可屢試不中,考到胡子一大把,也不愿意去吏部報到,因為分給舉子的官大多都是典史、主簿、教諭之類的八九品甚至不入流的小官,若是遇不到貴人,做到致仕都很難升到七品知縣。
而進士哪怕只是個三甲同進士出身,做官基本起步就是七品,就算任上一路政績平平,混個五品致仕也是沒有問題的。
而這徐承業舉人出身,此時也才五十多卻已是從四品的陜西布政使司右參議——這中間王以祿自然是出力甚巨。
“嗯,嗣宗來了,坐吧。”王以祿依舊是閉著眼睛。
徐承業自己找了把椅子坐下了,關切地問道:“大兄可是在為賢侄昨晚翠微樓之宴的事煩心?”
“他做的混賬事還少嗎?昨晚那點事說起來又算得了什么!不過是又丟了點面子罷了!”王以祿仍然是閉著眼睛,揮了揮手道。
“那大兄這是?”徐承業不解地開口問道。
“京城那邊有消息了?”王以祿并沒有回答徐承業,而是反問道。
“有!我今天來正是要向大兄稟報此事。”徐承業說著從袖中掏出兩封信,道:“一封是我們的人帶回來的消息,這封信我已經看過了;另一封...則是小閣老寫給大兄的,說是私信,要您親自看。”
王以祿終于睜開了眼睛,從椅子上坐了起來,約是沉默了幾息,他才開口說道:“這兩封信我就不看了,嚴世蕃那封信你也幫我看看吧,看完撿一些主要內容說給我聽。”說著竟又是閉上了眼睛,在椅子上躺下了。
“可大兄...”徐承業正要勸,卻被王以祿揮手阻止了:“嚴世蕃的私信——無非是一些斥責的話罷了,讓你幫忙看,省的我鬧心,也防止得真錯過一些消息。”
“是,大兄。”徐承業應了一聲,將信拆開慢慢看了起來。
書房內陷入了短暫的沉寂。大約是一盞茶的功夫,徐承業收起了信,提醒道:“看完了。”
“嗯,”王以祿應了一聲,道:“說說都寫了些什么吧,先說嚴世蕃那封信吧。”
“正如大兄所料,小閣老在信中沒說別的,就是斥責了您一通,”徐承業斟酌地說道:“他說您...首鼠兩端是沒有好下場的。”
“首鼠兩端?”王以祿聞言自嘲地笑了笑:“我要是首鼠兩端能走到今天這步嗎?”
王以祿頓了頓繼續說道:“京城的消息呢?九月初一送的奏章,六百里加急送到京城也要到九月初六。今天才九月十二,算算時間,收到我送上去的奏章,內閣當天就議完了?”
說到這里,王以祿再次睜開眼,面容之上竟浮現了一絲緊張:“莫不是出了什么岔子?奏章最終還是被淹了?”
“沒出岔子,”徐承業連忙回道:“奏章當天早上就送到了內閣西苑值房徐閣老的手中,徐閣老隨后將其送往嚴府,嚴閣老當即招了六部堂官和袁閣老議事,當天上午就把這賑災法子議出來了。所以京城那邊的消息才回的這么快。”
頓了頓,徐承業繼續說道:“我們這邊奏請免今年全省秋稅,內閣已經批了,只待司禮監批紅。而這賑災,內閣打算一共籌糧四百萬石。”
“四百萬石?”王以祿從椅子上坐了起來。
“是,其中直浙兩省出三十萬石,兵部出五十萬石,工部出八十萬石,戶部出八十萬石,最后一百六十萬石則由巡鹽御史鄢懋卿清厘江南鹽稅,用這鹽稅來籌。”徐承業對信中內容早已爛熟于心,此時有條不紊的回道。
“一百六十萬石,幾乎相當于陜西一年的稅糧總額,”王以祿嘆道:“這下我可把嚴閣老、小閣老和景修(指鄢懋卿,鄢懋卿字景修)得罪的狠了。”
“就算是籌了四百萬石,這賑災怕還是不夠啊。”王以祿在書案上敲了敲,道:“之前藩臬司道各個衙門一起合計過,這賑到明年夏收至少需籌糧六百萬石,這還差著兩百萬石呢。”
“是,徐閣老在議事也是這樣說的,”徐承業接言道:“不過嚴閣老最后定了調子,除了明年開春要勞作的大口足量放糧,小口及大口其余時候一律只以一半的標準放糧。這樣算四百萬石糧也夠了。”
提到嚴嵩,王以祿沉默了。就算是足量放糧,層層克扣,分到了百姓手中也只能勉強果腹,更何況是一半放糧?王以祿仿佛看到了兩個月后餓殍遍野的場景。
想了想,王以祿說道:“嚴閣老也是盡力了,剩下事的就是要我們想法子了。嗣宗,有幾件事我需要你立刻去辦。”
“是,大兄。”徐承業站起身來躬身應道。
王以祿也站了起來,在書房內來回踱步:“第一件事,即日起嚴禁私自進行糧食買賣,所有糧食買賣必須在縣衙的監督下進行!特別是嚴防糧食流入那些士紳大戶手里,士紳大戶買糧一律以十倍市價!這件事以巡撫衙門的名義發公文,你讓布政使衙門也蓋個章,十天內必須下發到各個縣。”
“這...”徐承業驚訝看了王以祿一眼,這樣一來可是要得罪不少人。但他也知道王以祿所說的是正理——
現在士紳大戶以略高于市價的價格買糧,如果不管控,一些見識短淺的農戶肯定經不住誘惑賣糧給士紳,然后想著再以市價買糧(其實根本買不到了)。
糧食這樣就會集中到士紳大戶手中,而屆時饑荒一起,士紳們手中的糧食就能賣出十倍天價!
這是暴利!沒人不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