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內涵意義與時代價值
- 北京市工會干部學院編著
- 1119字
- 2023-11-28 18:43:35
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需要
勞模精神是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驅動力和引領力。實現國家富強,需要弘揚勞模精神;實現民族振興,需要弘揚勞模精神;實現共同富裕,需要弘揚勞模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勞動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每個人都是主角,只有把國家理想轉變為個人的自覺行動,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方面,勞模精神是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寶貴精神文明成果。“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不僅要在物質上強大起來,而且要在精神上強大起來。全國各族人民都要向勞模學習,以勞模為榜樣,發揮只爭朝夕的奮斗精神,共同投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事業。”[3]勞模精神的發展演進本身也證明了物質和精神生產均能創造社會財富。從“鐵人”王進喜到“新時期鐵人”王啟明,從“兩彈元勛”鄧稼先到“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吳大觀,從“金牌工人”竇鐵成到“金牌焊工”高鳳林,一代又一代的勞動模范以驚人的毅力、樸實的執著堅守在工作崗位一線,以精益求精的膽力、爭創一流的銳力突破一個又一個難題,推動著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不斷創造出輝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勞模精神是推動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根本上要靠包括工人階級在內的全體人民的勞動、創造、奉獻。”[4]勞模精神的歷史演進充分體現了以工人階級為代表的先進階級的創造力和戰斗力,充分展現了新時代大國工匠的創新力、凝聚力。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經濟帶來的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需要,勞模精神激勵廣大勞動群眾以敢于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敢于擔當的底氣,以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克服一個又一個的艱難險阻,取得一次又一次的驚人成績,向世界充分展現了中國奇跡、中國力量、中國速度、中國效率的源泉所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廣大勞動群眾在各自崗位上的辛勤勞作,因此,崇尚勞動是中國夢的價值支撐,更是實現中國夢的動力引擎。勞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因素,勞動者在社會發展變革中發揮著主導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從一窮二白到初步建立起比較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靠的是戰天斗地的勞動激情;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由經濟發展落后的狀態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靠的是開拓進取的勞動精神;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從率先走出危機到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靠的仍然是共克時艱的勞動信念。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勞動精神,能夠激發廣大勞動者的自強意識和強國信念,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使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與個體發展觀形成有機的統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