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兄弟之舉,朱家深感佩服。”近前的朱家拱手笑道:“我已命堂中兄弟去籌措糧食,不管是濮陽城內的,還是以后運來的糧食,我都給小兄弟一個最公道的價格。一石,只要三十二錢哦。”
“在下謝過朱總管。”谷翊輕笑一聲,給分配購糧、買糧的里卒吩咐道:“待會農家的兄弟來了,你去和他們交接,找村里的百姓幫忙卸運一下糧食。”
“是。”
見狀,一眾什長和伍長很有眼力見的離開。
許理也跟上去勸說村里的百姓,花錢雇傭流民作工。
“小兄弟如此作為,盤踞在濮陽城內外四周的流民,必將爭先涌至泮源,屆時……”朱家憂道。
“我只求問心無愧。”谷翊淡然應道,他巴不得天下各國的流民都來衛國安家落戶呢。
前提是農家能為他提供足夠的糧食。
縱觀天下,七國國庫與貴族糧倉不可能為他的金錢所動,而百家之中,其他門派哪怕是有心,也是無力,唯有農家有相應的實力,成為他的長期合作伙伴。
“哦~看來我還是低估了小兄弟的胸懷。”朱家的臉譜連連閃爍幾次,幽幽說道:
“濮陽,因位于濮水之陽而得名。三百多年前,黃河大改道,流經濮陽,給這里帶來了水利之便。”
“人們用桔槔提水灌田,農業生產水平大幅度提高。農業的發展帶動了紡織、皮革、竹木、冶鑄等百業的進步,涌現出了一批城鎮。”
“如毗臨黃河的戚邑,水陸交通便利,經濟十分繁榮。曾經諸侯來衛國的十四次會盟中,就有半數在戚舉行。”
“其他如咸、鐵丘、頓丘、五鹿、澶淵,清丘等城邑商旅不絕,相當繁華。”
“同時,濮陽位居黃河要津、中原腹地,向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期的城濮之戰、鐵丘之戰等等,都發生在濮陽一帶。”
“再者,造就濮陽繁榮的黃河之水,近年來,時時有決堤之風險。”
谷翊沉默以對,轉頭認認真真去觀察泮源里的兩個里卒、一個里監門及十個什長和二十個伍長的表現。
朱家說完飽含深意的話,等農家的兄弟送來了糧食去看了一下,跟個透明人一樣,陪著谷翊觀看流民被有序不紊的安頓。
直到黃昏時分。
基本上沒出什么差錯和混亂。
作工的流民吃完了第二頓濃粥的飯,排著長隊分糧。
第一頓自然是作工之前,空著肚子哪能干得動活?肯定得讓他們吃點東西再說呀。
對于餓了好些日子的流民,給他們干飯大肉,和要他們的命,沒什么區別。
只能熬些濃粥。
另外,不得不多說一句,不知是誰的好心傳播宣揚,令匯聚在濮陽城內外的流民,三三兩兩的,不停地流向泮源村內。
泮源里隸屬的三個小吏,顯然不足以應對,許河等什長也便加入了指引安頓流民的工作。
谷翊和朱家正站在不遠處觀看老里卒挨個點名分糧。
突然。
流民隊伍中沖出來兩人,還是直接跳起來的那種,手執三尺青鋒,猛然辟向了老里卒的胸口。
另外,還有兩個,沖向了一旁的婦孺老幼。
流民暴起傷人、搶糧的可能,谷翊、朱家、許理幾人事先都有這個心理準備。
一整天幾乎過去,流民的安穩,也沒卸掉幾人的心理防備,尤其是分替代工錢的糧食這一刻。
幾人尤為關注,做好了隨時出手的準備。
谷翊邁出一腳,還未掠出的剎那。
朱家右手抬起,食指連點虛空兩下,兩道杏黃色氣指,極速沖至兩個襲殺老里卒的流民。
一直緊跟在谷翊身后的鸚歌動作也沒慢一點,以堪堪比肩氣指的速度,掠至婦孺老幼的身前,雙手成掌,三下五除二,料理了剩余兩個暴起傷人的流民。
反倒是最應該出手的谷翊,閑了下來。
慢悠悠的收回邁出的腳,谷翊若有所思的看了眼回到自己身后的鸚歌。
“有誰認識這四個人嗎?”谷翊目光在流民身上來回巡視,輕笑問道。
他的問題一出口,流民紛紛搖頭,雙眼中滿是恨意。
泮源村的一個伍長出言暫時化解了流民心底的不安,“先生,他們好像是卿大夫呂侃府上的人。”
“我沒記錯的話,呂侃的府邸與封地,就在我家正東三里。”谷翊平靜發問。
“沒錯。”許理貌似明白了什么,幫忙搭腔,“聽說他好像還是秦國相國呂不韋的遠親。”
“哦~”谷翊長哦一聲,斷言道:“怪不得行事這么囂張。”
朱家怒面具上臉,“一個掛羊頭賣狗肉的遠親而已,呂不韋還能為其敗了自己的名聲不成。小兄弟稍等,我這就去問問,衛國究竟是王法大,還是別國相國的親戚大。”
“有勞朱總管。”谷翊以禮相送,待其背影消失在村口,擺手道:“繼續,大家伙還餓著肚子呢。”
……
不消半個時辰。
濮陽,王宮。
衛君角怒火沖沖的坐在自己的王椅上,看著急召而來的文武重臣,喝問道:“呂侃依律處理,誅三族。”
“其舉薦官吏,悉數罷免;其相熟來往官吏,亦嚴格勘察,若有不法之徒,嚴懲不貸。”
“諾。”
眾臣像是有氣無力似的,應了一聲。
公孫羽上前一步,道:“王上,秦、魏戰事綿延數月之久,大批魏國流民涌入衛國境內,我衛國故泮宮唯一傳人,現泮源里里正谷翊,于流民安撫一事,多有作為。”
“以致于流經泮源里的魏國流民,愿悉數安家落戶于當地。呂侃膽大之妄為,乃是懼其所收留的流民,開辟已中意之荒地。”
“王上明察秋毫,懲戒了呂侃;若不獎賞梳理流民有功的谷翊,怕是惹七國百家,另眼看待。”
衛君角和其他重臣即便是不滿公孫羽為谷翊的請功之言,但攝于公孫羽乃是衛國僅有的一根國之柱石的地位,未曾出言反駁。
“大將軍所言,甚是有理。”衛君角面目表情的說道:“然據寡人所知,谷翊其人年歲尚不及十,本不滿國制律令擇仕之齡,留待他日年滿再行取用,寡人念其安撫流民之功,特擢為亭長。”
“王上圣明。”公孫羽對于國君的昏聵無能,盡管早已司空見慣,可每每都會情不自禁的生出一種發自心田的乏累。
……
是夜。
谷宅。
不知道什么名字什么職位的小官跑來宣讀國君旨意,“制曰:泮源村里正谷翊……流民……特擢為亭長。”
讀完旨意后,補充道:“谷亭長或許不知,閣下乃是衛國立國數百年來,唯一一位由君王親自任命的亭長。”
“呵呵呵……”谷翊冷笑幾聲,你怎么不說衛國有亭長這么個職位才多少年,一句很簡單的話,愣是被你說成了褒貶不一。
谷翊頗為新奇的研究了一會這個年代的諸侯的布帛質地的圣旨,側首問道:“我很好奇,你今天為什么會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