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新斯密馬克思主義

觀念領域的發展不是衡量社會現實的可靠指標。在描述現實方面,發展能夠說明的問題可能與它無法說明的問題一樣多。因此,在1968年馬克思主義影響力復興高潮時刻發表的題為《馬克思在底特律》的短文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家馬里奧·特朗梯(Mario Tronti)反對這樣的觀點,即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民主黨和共產黨的形成使歐洲變成了階級斗爭的中心。[12]他認為,真正的中心是美國,在那里,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力最小,但工人在迫使資本進行自身結構調整以滿足他們提高工資的要求上卻做得最成功。在歐洲,馬克思活在意識形態中;而在美國,勞資關系“客觀上是馬克思主義的”。

在至少半個世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們能夠在(美國的)斗爭實踐以及這些斗爭的要求所引發的反應中讀到馬克思。這并不是說,馬克思的著作為我們解釋了美國的勞工斗爭。而是說,它意味著這些斗爭為我們提供了一把鑰匙,來準確解釋馬克思最重要的文本……即《資本論》和《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草稿)》。[13]

特朗梯的論證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在資本主義西方重獲影響力時所經歷的身份危機。自從作為資本主義發展理論和社會主義過渡學說建立以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力就從世界資本主義的中心不停地向其日益擴大的邊緣地區轉移。到1960年代后期,它的傳播中心已經變為貧窮的第三世界國家,如:中國、越南、古巴和葡屬非洲殖民地,這些國家的社會現實與《資本論》和《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草稿)》提出的理論很少有共同之處。這時,在美國陷入越戰困境和學生造反的共同沖擊下,馬克思主義返回了第一世界。但當西方激進人士開始閱讀《資本論》的時候,他們卻很難找到它與他們關心的政治問題有什么關聯。大衛·哈維(David Harvey)回憶說,

在1970年代早期,人們很難發現《資本論》第1卷與當前主要的政治問題有直接聯系。我們需要列寧,才能從馬克思的角度理解在越南發生的那場如此驚心動魄的帝國主義戰爭……要相信馬克思的《資本論》與我們關心的各種問題之間存在內在聯系,往往需要對馬克思主義運動的整個歷史(或某些魅力人物,如毛澤東或卡斯特羅)樹立起信仰才行。這并不是說文本中沒有引人入勝的內容,例如從考察商品拜物教中產生的非凡洞見,階級斗爭如何從馬克思描述的資本積累原始形態下改變了世界的卓越眼光……但是,一個簡單的事實是,《資本論》與日常生活之間沒有多少直接關聯。[14]

沒有疑問的是,在馬克思的資本理論與菲德爾·卡斯特羅(Fidel Castro)、阿米爾卡·卡布拉爾(Amilcar Cabral)、胡志明或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之間存在著巨大鴻溝,這條鴻溝只有依靠對馬克思主義整體歷史的信仰行動才能填平。但是,認為1960年代后期和1970年代早期馬克思的資本理論與第一世界的日常生活之間沒有某種直接聯系并不完全正確。這是一個歐洲和其他地方階級斗爭加劇的時代,認為這些斗爭——如同美國早期的斗爭一樣——給理解馬克思《資本論》帶來新線索的并非只有特朗梯一人。[15]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大西洋兩岸越來越多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者重新發現了生產場所的勞動過程和階級沖突,它們在《資本論》第1卷中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直到1960年代之前,沒有任何一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接受過馬克思的邀請,“離開這個嘈雜的、表面的、有目共睹的(市場)領域,跟隨(貨幣所有者和勞動力所有者)進入……隱蔽的生產場所”,在那里,他許諾說,“賺錢的秘密最后一定會暴露出來”。[16]由于遭到馬克思主義者們的遺棄,隱蔽的生產場所曾經只是美國產業社會學和勞動史研究的保留領域,這激勵著特朗梯去發現馬克思在底特律。但在1970年代,馬克思主義者們最后重新發現的勞動過程卻是管理者特權與工人抵抗剝削進行爭奪的地方。[17]

這種重新發現并沒有像馬克思許諾的那樣揭示出利潤產生的秘密,相反,它加深了兩部分馬克思主義者之間的分歧,一部分人主要關心把第三世界從殖民帝國主義遺產中解放出來,另一部分人則主要關心工人階級的解放。問題在于,《資本論》確實提供了考察階級沖突的基本理論,但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在世界范圍發展的假設并沒有經得住經驗的檢驗。

馬克思的假設與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近年來鼓吹的“平面世界”的論點很相似。在閱讀(或再次閱讀)了《共產黨宣言》之后,托馬斯·弗里德曼坦白說,自己“敬畏于馬克思如此敏銳地詳細描述了產業革命興起過程中那些使世界變平的力量,如此預見性地看到了這些同樣的力量直到目前仍在繼續讓世界變平”[18]。他隨后援引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些著名段落,例如“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系”。新的工業取代了古老的民族工業,“這些工業所加工的,已經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來自極其遙遠的地區的原料;它們的產品不僅供本國消費,而且同時供世界各地消費”。結果,“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全世界的相互依賴用自己的火車運來了普遍化的資本主義發展。

資產階級,由于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于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它的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它迫使它們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謂文明,即變成資產者。一句話,它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19]

哈維早在弗里德曼之前很久就指出,很難想象,對于今天我們所知的“全球化”的任何描述能夠比馬克思和恩格斯150年前所做的更準確。[20]但是,弗里德曼沒有察覺、馬克思和恩格斯也沒有預見到的是,在這150年里,各民族之間日益增加的相互依賴并沒有通過資本主義發展的普及把世界“變平”。目前全球經濟中心重新移到亞洲能不能最終產生一個更加扁平的某種世界,這是我們暫時必須留待后面回答的問題。能夠確定的是,在過去兩個世紀,西方世界和非西方世界日益增長的相互依賴與《共產黨宣言》假設的趨同沒有關系,而與一個巨大的分流聯系在一起。

正當特朗梯和其他人在隱蔽的福特主義生產場所重新發現馬克思的時候,安德烈·貢德·弗蘭克開始啟用“欠發達的發展”這個比喻,來描述和解釋這種巨大的分流。他認為,分流只不過是全球資本主義擴張過程的表現,它導致核心地區(西歐以及后來的北美和日本)的發展(財富),同時導致所有其他地區的欠發達(貧困)。這個過程體現在一系列大都市與周邊衛星地帶關系的形成上,其中大都市從周邊衛星地帶榨取經濟剩余用于自己的經濟發展,而“衛星地帶則處于欠發達狀態,因為它們得不到自己本地的剩余,同時也是大都市在衛星地帶的國內結構中引入并維持的兩極分化和剝削矛盾的后果”。占有和剝奪剩余的機制依時間和空間不同;但資本主義擴張過程的大都市與衛星地帶或核心—邊緣結構維持不變,導致國家之間的財富和貧困不斷兩極分化,而不是平等化。[21]

弗蘭克關于欠發達的發展概念遭到了廣泛批評,認為他把階級關系降低到作為次生現象的核心—邊緣關系上。在其中一個批評中,羅伯特·布倫納(Robert Brenner)指出,“貿易和投資的資本主義擴張并不自動導致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所預測的那種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在世界市場增長的過程中,對生產力的進步而言,中國長城既可以矗立起來,也可以被摧毀。當這種“欠發達的發展”出現時,弗蘭克(正確地)指出,“民族資產階級”并不是從……發展中獲得利益,而恰恰是從支持束縛經濟進步的那種生產和榨取剩余的階級體系中獲得利益……弗蘭克宣稱,在這種情況下,指望資本主義的侵入能帶來國家的發展基本上是一廂情愿。[22]

不過,布倫納認為弗蘭克對事物的解釋存在著根本性錯誤,因為他把階級看做“一種次生現象,它直接起源于利潤最大化的需要”。更具體地,弗蘭克觀點的問題是,“市場和利潤需求決定了階級結構,而這只不過受到地理和人口的限制——好像這些因素的意義并非在很大程度上同樣由社會歷史決定,也好像獲得利潤的潛力并非其本身有賴于階級結構似的”[23]。換言之,對布倫納而言,為什么《共產黨宣言》關于資本主義發展普遍化的預言沒有成為現實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世界市場形成過程的兩極分化的天然傾向,而是世界市場的形成天然沒有能力產生資本主義發展,除非在地方水平上預先存在著適當的社會條件。

布倫納列出了兩個最重要的條件。第一,那些組織生產的人必須喪失了再生產他們自身的能力以及他們在市場經濟之外原有的階級地位。第二,直接生產者必須喪失了對生產資料的控制。第一個條件對活躍和維持競爭是必須的,它會迫使生產的組織者削減成本,以便通過專業化和創新使利潤最大化。第二個條件對活躍和維持競爭也是必需的,它會迫使直接生產者把他們的勞動力出售給生產的組織者,并讓他們自己服從后者強加給他們的紀律。布倫納宣稱,這兩個條件并不是通過追逐利潤的市場交換在全球的蔓延而自動產生的。相反,它們是那些處于世界市場支配下的國家獨特的社會歷史條件創造出來的。因此,為什么《共產黨宣言》關于資本主義發展普遍化的預見未能實現的主要原因是,只是在某些國家,階級斗爭的歷史才產生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這兩個必要條件。[24]

布倫納把他的資本主義發展模式——對《資本論》第1卷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生產理論的重述——與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的理論進行對照。在斯密的模式中,一國的財富是生產任務專業化的結果,它來自生產單位之間的分工,其程度又由市場程度決定。布倫納認為,在這個模式中,經濟發展過程由市場的擴張推動,不管那些生產組織者是否喪失了在市場經濟之外再生產他們自身階級地位的能力,也不管直接生產者是否喪失了對生產資料的控制。在這個問題上,斯密的模式是資本主義發展大量不同模式的矩陣,其中包括弗蘭克的模式,布倫納把這個模式描述為“新斯密馬克思主義”的范本。[25]

這種說法的局限性和其中的矛盾隨著我們的繼續討論會變得很清楚。但就眼下討論的問題而言,它的優勢在于區分了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本身的發展。雖然這個區分主要依據起源于歐洲的資本主義發展歷史,但它與阿明的評估是一致的,即:在當代中國,只要仍然承認平等擁有土地的原則并加以貫徹,通過社會運動使之向非資本主義方向演變尚為時不晚。因為只要這個原則在實踐中得到維護,布倫納關于資本主義發展的第二個條件(直接生產者必須喪失對生產資料的控制)就遠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因此,不管追逐利潤的市場交換如何擴張,中國發展的性質并非必然是資本主義的。

當然,這種說法并不意味著共產黨中國依然是傳統上所說的社會主義,也并不意味著社會主義是社會運動最有希望產生的后果。這不過是說,即使傳統上所說的社會主義在中國已經失敗,如此定義的資本主義也還沒有勝利。中國巨大規模現代化努力的社會后果仍然是不確定的,而在我們看來,按照以往經驗認定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或許并不是觀察和理解形勢演變的最有用的概念。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源县| 泸州市| 平乡县| 岳西县| 客服| 谢通门县| 绥宁县| 盖州市| 六枝特区| 湖口县| 新乡市| 涿鹿县| 西峡县| 阿拉善盟| 喜德县| 秀山| 林西县| 宜章县| 岳阳市| 都江堰市| 锡林浩特市| 枣阳市| 防城港市| 延长县| 景宁| 峨眉山市| 许昌县| 开平市| 思南县| 卢氏县| 论坛| 崇礼县| 北宁市| 卓尼县| 纳雍县| 沈阳市| 沾益县| 靖安县| 淳化县| 连州市| 吉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