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氫能產業政策研究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課題組
- 1034字
- 2024-04-09 15:53:41
(二)群雄逐鹿格局漸成,五大先行區引領發展
地方政府和企業積極探索氫能產業發展,形成了以廣東、上海、北京為中心的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山東、環武漢等五大主要氫能產業先行區,并逐漸輻射到周邊地區。廣東珠三角地區依托強大的產業、資金和市場優勢,大力推動氫能產業發展。佛山市作為科技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促進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發展項目”四個示范城市(北京、上海、鄭州、佛山)之一、全國首座商用加氫站的誕生地和廣東省唯一的燃料電池和氫能技術核心部件產業基地,自2010年開始高度關注氫能產業,出臺了氫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加氫站建設運營和氫能車輛運營扶持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布局了仙湖氫谷、現代氫能有軌電車修造基地等多個氫能產業基地,聚集了超30家具有影響力的氫能企業,形成了從富氫材料及制氫設備研制、制氫、加氫到氫燃料電池及核心材料部件、動力總成和整車生產,以及檢驗檢測、標準制定等較為完整的氫能產業鏈,在國內率先突破建立加氫站審批驗收流程,建成了一批加氫站,投運近千輛氫能公交車和物流車,開通多條氫能公交線路和一條氫能有軌交通,成為國內氫能技術和產業較為集中的地區。佛山(云浮)氫能產業園目前達到年產500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和2萬臺燃料電池電堆的產能,并基本完成產業鏈布局,產業集群效應初顯。長三角地區以上海為中心,江蘇如皋的“氫經濟示范城市”、浙江臺州的“氫能小鎮”建設項目正在推進,安徽六安正致力于在電堆設計、生產,系統設計、集成與控制等關鍵技術方面自主研發,相關技術已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京津冀以北京、天津、張家口等城市為核心,依托清華大學等高校和燃料電池科研院所,以服務 2022 年冬奧會為契機,正在打造我國北方的氫能產業示范基地,未來三年計劃建設19座加氫站,在建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年產1萬套。山東規劃將濟南打造為中國“氫谷”,將青島打造為東方“氫島”,兩市分別在核心技術、裝備、檢測,以及一些基礎性、前沿性領域進行研發,也規劃了燃料電池乘用車、大客車、重卡車、核心材料和裝備等不同類型的產業基地。環武漢利用華中地區高校科研單位的技術和人才優勢,依托武漢“車都”基礎雄厚的汽車工業,積極開展液體有機儲氫、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等技術研發,匯聚了一批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及氫能汽車企業,氫能產業集群效應初步形成。四川省積極發展氫能產業,東方電氣、四川省能源投資公司等企業聯合成立了氫能產業發展促進聯盟。目前,四川在加氫站裝備、燃料電池及系統,以及氫燃料電池汽車等領域的研發與制造取得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