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佛前問計
- 大唐西北有孤忠
- 老廠狗
- 2053字
- 2023-12-13 18:57:05
接到士兵來報,吐蕃瓜州刺史鳩摩森格瞬間就坐不住了。
在召集一眾文武屬官后,鳩摩森格就立馬帶著這些人跑上了沙州城頭。
鳩摩森格心急火燎,如同家中豪宅走水了一般。
抬手橫在眉上遠眺,只見遠處的的沙塵暴慢慢停歇下來。
沙州數千義軍的龐大軍陣,也在這個時候停步于瓜州城外的戈壁灘上。
這些義軍將士沒有半點攻城的跡象,只是忙著搭建帳篷、修筑營寨、生火造飯。
“節兒大人,這沙州軍為何不攻?”
一個吐蕃將領心中雖然驚恐不安,不過臉上還是強裝鎮定。
至于所謂的“節兒”,是吐蕃人的一種叫法,也就是刺史的意思。
“或許是長途跋涉而來之后累了?”
“又或許是因為昨夜攻打我城外兩處堡壘之后,以至于叛軍士卒疲憊不堪?”
鳩摩森格也不知道張議潮的葫蘆里面賣什么藥,他只能嘗試著猜測。
稱呼沙州義軍為叛軍,鳩摩森格這是宣揚己方的政治正確,也是在其位謀其職。
鳩摩森格是瓜州刺史,更是吐蕃權貴豪族之后。
只不過他是文官多過武將,精通于內政,對于軍事卻沒有太多建樹。
吐蕃統治河西已經六十年了,嬌生慣養的鳩摩森格從小到大沒打過仗,自然也就沒有在沙場上積累經驗的機會。
瓜州所在的河西之地,早年是大唐的地界,天寶十六年大唐爆發安史之亂,河西唐軍內調平亂。
那時吐蕃同大唐親如甥舅,外甥出兵救援舅家,兵下高原進入河西。
鳩摩森格的爺爺鳩摩結贊,當時出任吐蕃東道大使,為大唐“接管”了漫長的河西走廊地域。
河西之地多族共居,沙州和瓜州則是以唐人為主。
兩州堅守大唐旗號二十年,還是鳩摩結贊答應各族保有自己的生活習慣,瓜、沙兩州這才城門大開,這才轉投了吐蕃。
吐蕃在河西實行文化懷柔政策,出生于瓜州的鳩摩森格自幼便學習蕃漢兩族的文字和語言,更是寫得一手漂亮漢字。
成年后,鳩摩森格就繼承父業,當了瓜州刺史。
這時的吐蕃軍力強勁,東與大唐接壤,西與大食交界,中間的河西和西域都是由蕃國東道大使管轄。
瓜州東有涼州,西有伊州,兩面都由蕃國軍隊駐守。
也就是說,瓜州地理位置決定了,若是有敵軍來襲,那只能來自大唐或大食。
這一次張議潮從瓜州旁邊的沙州領軍而來,倒是讓鳩摩森格之前沒有想到過。
“這些叛軍,來得也太快了!”
“難道張議潮就不怕他出兵之后,沙州境內會生出亂子嗎?”
鳩摩森格無奈的搖了搖頭。
只因為沙州從光復到出兵瓜州,整個過程用時太過迅速,以至于鳩摩森格沒能充分準備。
第一天,敦煌城光復。
第二天,擊退鄯州節度使尚婢婢的上萬大軍。
第五天,出兵瓜州。
第七天,拔掉了瓜州城外的據點,于瓜州兵臨城下。
鳩摩森格原本以為,張議潮會充分整合沙州各方勢力之后,才會拔劍西向。
他沒有想到張議潮居然這么大膽,居然這么兵貴神速。
要知道,吐蕃可是統治了沙州不下六十年。
要知道,沙州除了漢人之外,還有其他的民族。
張議潮這個時候帶著兵馬外出征討瓜州,是很有可能讓親近吐蕃的勢力得到喘息和密謀的機會,進而偷了義軍的老家。
“你們在這里嚴加防范。”
鳩摩森格搞不清楚為什么張議潮會這個時候駐兵城外,而不是一鼓作氣發動攻城戰。
鳩摩森格也不想在城頭當箭靶。
隨后鳩摩森格就拋下瓜州一眾文武官員,帶著幾個親兵匆忙下了城墻。
之所以不顧下屬的目瞪口呆,是因為鳩摩森格決定去請教一位高人。
一位在瓜州擁有崇高聲譽,并且勢力強勁的高人。
……
興光寺寶塔,瓜州城中最高的建筑,有七層樓。
這里是瓜州僧官都僧統的駐地,是佛教寺院,也是學校和醫院。
吐蕃人信奉佛教,俗官刺史管軍政,僧官都僧統管生活。
兩相敬重,相輔相成。
瓜州城中的這位都僧統,也就是法行和尚,在河西也算得上是有名的得道高僧。
法行和尚和鳩摩森格的爺爺是至交好友,鳩摩森格一向都是以晚輩自稱。
見到鳩摩森格前來,法行和尚也不起身,只是繼續在蒲團上打坐。
“我瓜州寺院眾多,常有各地的僧侶前來掛單投靠。”
雖然眼見鳩摩森格慌里慌張,可法行和尚卻是慢條斯理。
法行和尚在蒲團上率先開口,鳩摩森格也只能站著聆聽教誨。
“前幾年間,不少僧侶是從大唐,是從長安來的。”
“他們說是當時的大唐武宗皇帝整肅寺院,揚言佛門不事生產,又占了太多田地和勞力,故而打壓佛門,逼迫僧侶還俗。”
“后來,大唐和長安不來人了,倒是從衛藏,從拉薩又跑來一大批僧人。”
“那時贊普也在壓制寺院,只不過后來贊普被刺身亡,吐蕃國內的僧侶才得以喘息,佛門才又躲過一劫。”
法行和尚不屑理會軍事俗務,只是隨口說出前幾年發生的事。
“老師說的是!”
“原本從高原到河西到中原,各地都是信奉我佛門教義的。”
“只不過我吐蕃和唐朝的最高領袖同時抑制佛門,這才使得各地寺院遭難,使得僧侶們顛沛流離。”
鳩摩森格本來是來問計問策的,只不過法行和尚都開了口,他也只能先順著往下說。
“可是因為沙州來了軍隊?”
“你可是拿不定主意?”
法行和尚從蒲團上面站了起來。
作為瓜州僧侶領袖,發生這么大的事,法行和尚也不可能沒有聽說。
“正是!”
鳩摩森格見狀想要上前攙扶,卻被法行和尚給擺手拒絕了。
“知道我剛才為什么先說佛門之難嗎?”
法行和尚緩步走到佛像之前,挑撥了一下長明燈的燈芯。
隨后法行和尚才雙手合十,對著金身佛像一拜。
頭顱低垂的法行和尚慈眉善目,高高在上的佛像爺是以憐憫眼神俯視云云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