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文學的黃金世紀:從普希金到契訶夫
- 張建華
- 915字
- 2023-11-08 15:20:54
第一章
俄羅斯文學的文化特征與精神品格
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我情愿用俄羅斯式的悲哀
去換取整個西方的幸福。
——尼采
俄羅斯文學堪稱世界文學的一朵“奇葩”。她不以故事情節的有趣誘人,也不以敘述藝術的奇巧取勝。俄羅斯文學是俄羅斯作家呈現的人生世相、精神百態和靈魂奇觀。讀她,你不會覺得輕松愉悅,做不到無動于衷,任何一個讀者都不敢對她輕慢,而是會被她的恢宏、厚重、圣潔、深邃所震撼。成就世界文學中這一“奇葩”的原因何在?是俄羅斯文學的文化特征和精神品格。
文學不僅僅是一種文學存在,更是一種歷史文化存在和精神思想存在。文學的文化特征就是基于民族文化特殊性的文化性征,即她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獨有的地域歷史文化特征以及精神信仰的承載。所謂文學的精神品格就是文學基于獨特的文化性征的思想特征和審美品格,是指這一文學獨有的意蘊、風骨、氣質。
如同一個人,由于家庭出身、生平經歷、文化教養不一,家規、家風的傳承不同,其性格、氣質、眼界、心胸也會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學因歷史傳統、民族性格、思維方式、表達方式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質地和品格。比如,以莎士比亞為代表的英格蘭文學的“雍容華貴”,以雨果為代表的法蘭西文學的“輕柔浪漫”,以歌德為代表的德意志文學的“智性深邃”,以馬克·吐溫為代表的美利堅文學的“幽默機智”。至于中國文學的品質特征,大家都會眾口一詞地說“博大精深”。這既是指其悠遠的歷史傳統,也是指其豐沛、厚廣,充滿哲思的審美意蘊。
我們很難設想,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和《哈姆雷特》,大仲馬的《基督山恩仇記》,普萊沃神父的《曼儂·雷斯戈》,雨果的《悲慘世界》,歌德的《浮士德》,托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卡夫卡的《變形記》,霍桑的《紅字》和麥爾維爾的《白鯨》會出現在俄羅斯文學和中國文學的歷史上。
是的,像《當代英雄》《死魂靈》《罪與罰》《戰爭與和平》《靜靜的頓河》《日瓦戈醫生》《古拉格群島》《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這樣的作品也絕不可能在中國、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等其他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學中看到。這是俄羅斯文學的文化特征和她的精神品格使然。當然,在包括俄羅斯文學在內的任何一個歐美文學中也絕不可能有《紅樓夢》這樣的曠世之作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