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法西斯主義新城鎮實驗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恰恰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法西斯政權實現了社區區域主義與中央集權國家計劃相結合的抱負。由此產生的新城鎮項目充分證明了田園城市和區域主義可能會成為教條式政治實踐的方式,尤其是在它們充斥著反城市言論和對小鎮生活的懷舊向往時。烏托邦總是充滿了道德色彩。在1932年至1940年間,墨索里尼政權在意大利建造了許多理想的新城鎮,包括墨索里尼亞(Mussolinia)、索巴迪亞(Saubadia)、利托里亞(Littoria)、龐蒂尼納(Pontinina)、圭多尼亞(Guidonia)和阿普里利亞(Aprilia)。每座城市都大張旗鼓地舉行了揭幕儀式:墨索里尼本人也親臨奠基儀式。盡管它們刻意模仿鄉村混搭,秉承傳統主義,但其實這是一種提高經濟生產力、對法西斯政權建立新的忠誠度的手段。它們的設計一般都是宏偉的建筑紀念碑性的,以法西斯黨徽作為裝飾。其中一些項目,比如索巴迪亞的城市規劃,成為了年輕一代意大利城市規劃師的榜樣。最令人贊嘆的是那些與羅馬附近蓬蒂內沼澤(Pontine Marshes)的土地復墾工程相關的項目。像這樣的項目被視為一種區域主義范式,在這種范式中,新城鎮發揮了凈化農村和促進鄉村現代化的作用。(37)它們按照大小與功能進行合理排序,再現了法西斯主義的等級觀念。像所有的新城鎮一樣,意大利版也是宣傳的場域。它們是國家權力和民族主義抱負的象征,是為法西斯新人類出現而設置的舞臺。

在德國,第三帝國定居委員會委員戈特弗里德·費德爾(Gottfried Feder)成為納粹黨在區域規劃及新城鎮規劃方面的主要理論家。他的《新城市》(Die neue Stadt,1939)一書宣揚了一種帶有嚴重種族主義的田園城市理想。所有的城市增長都將停止,老式的工人階級居住的集體住宅(38)也被廢除了。城市人口將減少至10萬以下,其余人口將分散到農村地區的小社區。費德爾的文本中使用的案例包括意大利的利托里亞和索巴迪亞新城鎮以及美國的綠帶城鎮的設計。

正如許多田園城市概念一樣,費德爾的書中充滿了“有機城市”這個詞匯,這個術語將城市生活設定在一種田園式的自然視野之中,在那里,城鎮可以像植物一樣生長在故土。這個詞語還被包裹在一種關于文化和種族同質性的話語之中,一種對城市景觀和環境的逼真性的幻想中。費德爾的新城鎮遵循傳統的田園城市設計原則,有著放射狀同心街道布局和以主要道路為邊界、以社區設施為中心的鄰里單位。每個新城鎮的最佳規模是2萬名“定居者”。每個擁有3500名居民的社區的中心是小-中學(Volksschule),附近設有零售店和服務中心。費德爾的概念是克拉倫斯·佩里理想的法西斯版。新城鎮將為其地區腹地提供服務,而周邊的農場和鄉村則保證了穩定的糧食供應。(39)

費德爾最終被免職,但其繼任者瓦爾特·達雷(Walther Darre)同樣是個反城市化的人。國家社會主義住宅項目成功地規劃了數百個新村莊。其目的是便于德國東進,即執行納粹為向生存空間(40)殖民而定下的“東方總計劃”(Generalplan Ost)。換言之,這些新城鎮將加速德國在東部邊境地區生活空間的擴張。這一空間規劃以卡爾·庫勒曼(Carl Culemann)和瓦爾特·克里斯塔勒(Walter Christaller)的方案為基礎,這兩人受納粹政府委托,創建了一個“標準城市”(Normalstadt),它可以大規模復制以重新分配德國人口。

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首次發表的關于中心位置理論(central place theory)的論文表明,任何成功的經濟體系的根本,都是一種使資源開發合理化的定居形式。定居模式并非偶然,而是取決于特定的地域結構和有序的城市中心層次。克里斯塔勒的研究為中小型城市的多中心網絡提供了科學依據。第三帝國的到來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圍繞復興的民族共同體概念來實施他的地區地理理想。

1940年,克里斯塔勒加入了著名的地區規劃師、黨衛軍成員康拉德·邁耶(Konrad Meyer)的團隊,后者是海因里希·希姆萊的帝國加強日耳曼統治委員會下屬的土壤和規劃部門的領導人,負責制訂生存空間政策和東方總計劃。(41)克里斯塔勒主張制定全面的區域規劃,建立一個覆蓋整個德意志帝國的有序的社區體系。他的中心地等級將從這個國家的首都柏林往下到省會城市,再到城鎮、農業村,最后到集中營,所有這些地方都被規劃到最小的細節,并且都將由強制勞動建造。這樣以城市為中心的地區遍及德國、法國乃至整個東歐。為了使領土符合克里斯塔勒的理論,在任何需要的地方,新城鎮都將從無到有地建造起來。每一個城鎮都會按標準建一個納粹黨禮堂、一個中央閱兵場,采用納粹社會的視覺裝飾。例如,克里斯塔勒為德國吞并的波蘭西部地區規劃了36個新的中等規模集鎮(Hauptdorf),也就是他們所說的“珠串式的居住區”。這些集鎮將坐落于鐵路和公路交會處,周圍是理想的德國村莊網絡。

作為安置計劃項目的一部分,在德國北部不倫瑞克地區規劃了兩個大型工業城市,作為德國勞工陣線推動的“快樂力量”運動(KdF)的一部分。第一個新城鎮與位于柏林以西約175英里的大眾汽車廠(Volkswagen)有關。該鎮始建于1938年,當時被稱為“快樂力量之車”城,1945年更名為沃爾夫斯堡(Wolfsburg)。建筑師彼得·科勒(Peter Koller)設計了一座可容納9萬人的田園城市,呈環形系統的街道圍繞克利弗斯堡城堡而建。

第二個新城是赫爾曼-戈林生產基地,或稱薩爾茨基特(Salzgitter),建于1942年,是根據納粹四年經濟計劃建造的一個集鑄造廠、化工廠和電氣設施于一身的大型工業綜合體的一部分。薩爾茨基特是為備戰而建造的大型工業巨鎮之一,另一個有如此規模的是蘇聯那邊的馬格尼托戈爾斯克,它也是由苦役建造的。建筑師赫伯特·里姆普(Herbert Rimpl)極其崇拜埃比尼澤·霍華德,他為13萬人設計了三個由綠地間隔的大型住宅區。每兩個住宅區的交會點都是市中心所在地,那里建有法西斯標配的紀念廣場、體育場和大會堂。(42)在法西斯分子手中,霍華德將城鄉世界的精華融為一體的初衷可能會與詭異的政治論調產生共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勃利县| 乐平市| 曲周县| 微山县| 平和县| 三河市| 千阳县| 淮阳县| 定边县| 逊克县| 兴国县| 梅州市| 瓮安县| 锡林浩特市| 吉木萨尔县| 合肥市| 通榆县| 门头沟区| 独山县| 墨竹工卡县| 白河县| 怀远县| 依兰县| 延边| 盐亭县| 阳原县| 惠水县| 大同市| 临邑县| 前郭尔| 宁津县| 高台县| 兰州市| 绥德县| 两当县| 印江| 西安市| 山阴县| 长丰县| 宁夏| 昂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