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美國的影響

美國對田園城市的詮釋同樣體現出各種影響因素的融合,其中包括新城鎮與生俱來的權利,以及構成它的區域愿景。1923年,克拉倫斯·斯坦因(Clarence Stein)和亨利·賴特(Henry Wright)乘船去英格蘭,在那里會見了埃比尼澤·霍華德和雷蒙德·昂溫,并前往萊奇沃思、漢普斯特德田園郊區和新建成的韋爾溫花園城(Welwyn Garden City)朝圣。顯然,這段經歷成為了斯坦因組建的“城市規劃工作室”的靈感來源,而組建該工作室的目的在于討論田園城市如何適應美國的需求。他和賴特說服昂溫幫忙構建該組織的理論框架,于是昂溫開始積極參與美國的規劃工作。但田園城市運動并不是斯坦因思想的唯一靈感來源;很顯然,他在紐約倫理文化協會(Ethical Culture Society)所受的教育、在該市切爾西社區的哈德遜公會社區服務中心的工作經歷,以及在巴黎美術學院的歲月等,都對他有所啟迪。

那個最終成為美國區域規劃協會(RPAA)的“工作室”,是斯坦因、賴特、劉易斯·芒福德、克拉倫斯·佩里(Clarence Perry)和本頓·麥凱(Benton MacKaye)等人闡述進步的城市規劃和社會改革思想的大熔爐。他們思想左傾,是世界主義者,推動了對美國城市體驗的社會需求以及對城市物理布局的徹底反思。1925年,國際城市規劃和田園城市聯合會(25)在紐約召開了一次會議,這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機會將自己的想法發表在《調查圖解》(Survey Graphic)雜志的特刊上。文章闡述了他們對新時代的區域主義的看法。他們的信念源于霍華德田園城市運動的社會主義基礎、托爾斯坦·凡勃倫(Thorstein Veblen)的經濟學以及帕特里克·蓋迪斯(Patrick Geddes)的區域主義哲學。

蓋迪斯無疑是區域主義和區域調查的偉大的首倡者。他乖僻的思維方式將生物學與艾里塞·雷克呂(élisée Reclus)和維達爾·白蘭士(Paul Vidal de la Blache)的法國地理學、彼得·克魯泡特金的無政府主義以及保羅·奧特萊(Paul Otlet)的全球信息系統等融為一體。蓋迪斯先以自然地理區域、地形和生態、文化和歷史作為分析的基本單位,因為他將這些視為城市生活的動力和變革的種子。城鎮是生活的環境:它將物質、社會和精神融在了一起。城鎮和地區規劃以及社會福利都是公民教育的形式,可以阻止變形蟲般的帶衛星城的大都市(conurbations)蔓延開去,為民主覺醒打開大門。蓋迪斯呼吁采取公民行動,并對城市進行改造,這樣的呼吁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對斯坦因和一個叫芒福德的年輕人來說更是如此。斯坦因正式確立了新區域主義的宗旨:“通過對包括城市和農村社區在內的地區進行全面規劃,特別是通過創建田園城市的方式來分散廣大的城市人口,從而改善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26)

聚集在斯坦因和芒福德周圍的區域主義者們完全相信會出現“第四次移民”(27),人們將離開大都市,進入一種區域模式,這將使定居點恢復到過去的分散模式,也就是芒福德所說的“暴君城”(tyrannopolis)或者帝國大都市造成如此大的破壞之前。公路網、電話網和電網將把規劃在開放空間的新城鎮群串聯起來,并將先進技術帶到該地區的每一個角落。然而,每個新城鎮都將以人為本,具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和小鎮氛圍。這是體量龐大的大都市與舊農村世界之間的新“中間地帶”,是一個與特定的現代化階段相關聯的獨特場所。這一空間概念源自蓋迪斯,由芒福德和麥凱進一步發展,他們指出,“有機的人類社會的基本地理單位是具有明確物理界限和完整性的單一城鎮”。(28)城鎮是一個鮮活的有機體,是替代性價值和共有責任的源泉,是本土化的“地方精神”的集聚地,它為市民生活增添了活力。這些城鎮是“介于兩者之間”的多樣化與分散的試驗場,可以穩定美國人的生活,阻止大城市的徒勞無效的整合。(29)

這些想法構成了美國區域規劃協會向紐約州住房和區域規劃委員會提交的報告的基礎。該計劃基于一種分散式的城市居住模式,將這些城市規劃于從紐約市向北沿哈得孫河,延伸至莫霍克河谷,然后向西延伸至布法羅。帕特里克·蓋迪斯1923年訪問了紐約,1925年再次前去,這次他與美國區域規劃協會進行了面談。盡管會面不算太成功,但無疑對該計劃的構想和設計產生了影響,尤其是對為了未來能“健康地活動與良好地生活”而打造的新紀元第三期(Epoch III)設計方案的影響。(30)田園城市網絡將由限制利潤(limited-profit)的私人組織與區域規劃委員會聯合開發。每個城鎮都將圍繞學校、社區服務和按社區規模規劃的購物中心進行布局。

美國區域規劃協會對區域主義的理解側重于社區作為一個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平衡區域的基礎。(31)最早的測試于1924年和1928年進行,地點分別在紐約市皇后區的森尼賽德(Sunnyside)和新澤西州的拉德伯恩(Radburn)。拉德伯恩通過將人行道與車道嚴格分離,把田園城市升級到了汽車時代。其超級街區(superblock)布局的特點是,在居民區的盡頭建造集群式住宅,以免受道路交通的影響,其結果是形成了一個房屋坐落于鄉村花園和小徑之間,與外界隔絕、自給自足的社區空間。

社會改革家克拉倫斯·佩里給這個自給自足的空間填上了“鄰里單位”的內核。佩里最初是波多黎各一所高中的校長,后來加入了拉塞爾·塞奇基金會(Russell Sage Foundation),在那里,他研究了當地社區問題以及學校和娛樂改革,這些都與睦鄰友好運動(settlement house movement)相關聯。他認為,鄰里既是人們個性的延伸,也是加強社會紐帶的有機實體。在他的示意圖中,小學坐落在鄰里單位中心的社區公共區域,通常旁邊有一個教堂。佩里在早期為拉塞爾·塞奇基金會撰寫的兩篇文章中,解釋了學校建筑向社區多功能社會和服務中心的轉變。這類舉措提升了政治生活,激發了公民精神,培養了鄰里意識和責任感。(32)這些機構連同小型公園和游樂場、當地的商店以及周圍的居住環境一起作為一個社會整體運作。

佩里的鄰里單位是20世紀城市規劃中最強大的概念之一,被認為是新城鎮思想體系的基礎。這是一個廣泛適用的理想,在歐洲、美國等地的城市規劃方案中得到了應用。(33)這個令人神往的以家庭為導向的社區愿景和社會建設機制,融入了拉德伯恩的超級街區的設計布局之中。這一理想的假設是,大城市可以被徹底改造,并縮小為擁有所有鄉村生活優點的小城鎮。

到20世紀30年代末,大西洋兩岸的政治進步人士和保守人士都接受了在地區內建造田園城市的想法,他們認為這是解決所有困擾城市生存問題的一種必要方法。這一雄心壯志將作為基于科學規劃原則的、廣泛的住房和社會改革議程的一部分加以實現,政府在其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建筑師和規劃師是一個經過足夠磨煉的跨國“公民社會”(34)的一部分,這個社會傳播了這些想法和概念。在柏林,克拉倫斯·斯坦因作為美國區域規劃協會的代表在國際住房和城鎮規劃聯合會第十三屆大會上會見了國際現代建筑協會的成員。沃爾特·格羅皮烏斯和何塞·路易斯·塞特(José Luis Sert)與劉易斯·芒福德會面,并受到了他的作品的啟發。拉德伯恩的操作準則、像田納西州諾里斯(田納西河谷管理局的一部分)這樣的項目以及綠帶城鎮(Greenbelt Towns)都是國際城市改革的典范。

在一次美國之行中,雷蒙德·昂溫參觀了馬里蘭州的格林貝爾特(Greenbelt),這是聯邦政府新政移民管理局支持的三個田園城市項目之一。該項目的負責人雷克斯福德·圖格韋爾(Rexford Tugwell)是富蘭克林·羅斯福和埃莉諾·羅斯福的密友,他模仿英國田園城市和恩斯特·梅的新法蘭克福實驗設計了這些項目。他設想最終將3000個綠帶城鎮建成自給自足的合作社區。但這個計劃遭到了媒體的口誅筆伐,稱其為陰險的社會主義陰謀。美國人對于政府的干預計劃仍然持高度懷疑態度。綠帶計劃才開建了三個原型就戛然而止:分別是馬里蘭州的格林貝爾特、俄亥俄州的格林希爾斯(Greenhills)以及威斯康星州的格林代爾(Greendale)。盡管它們的直接影響微不足道,但長遠來看,它們卻有力地證明了一個思想進步的社會福利國家能取得怎樣的成就。

芒福德是闡述這種社區區域主義愿景的大師。1938年,他的《城市文化》(The Culture of Cities)一書出版。這本書將芒福德推到了國際聚光燈下,并使他登上了《時代》雜志的封面。該著作是對美國區域規劃協會理念最明確的闡述,也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規劃文本之一。在大蕭條期間,它呈現的改善城市環境、融入周邊地區并適應日常生活節奏的夢想引起了廣泛的共鳴。這一樂觀而鼓舞人心的信息,在美國和整個歐洲泛起了漣漪。芒福德把自己定義為左翼進步政治和文化激進主義趨勢的一分子。然而,正是他敏銳的情商和思想的說服力,在戰爭的鼓點日益逼近之際,激發了那些鉆研《城市文化》的城市改革者。

這本書的理想在為1939年紐約世博會制作的紀錄片《城市》(The City)中以視覺方式描繪了出來。該片是此次世博會的“未來城市”展覽的一部分,由紐約卡內基公司資助,由斯坦因構思、芒福德撰寫旁白,艾倫·科普蘭(Aaron Copland)作曲。斯坦因請美國區域規劃協會的成員來參與這部電影的宣傳,其中包括他的姐夫和老朋友、紐約建筑師阿爾伯特·邁耶(Albert Mayer),以及田納西河谷管理局的首席城市規劃師特雷西·奧古爾(Tracy Augur)。(35)影片開場展示了如同失落的伊甸園般的新英格蘭村莊,那里的社會體現了自然與技術和諧相處。但科克鎮(36)(實際拍攝這些場景的地點是匹茲堡)摧毀了這種田園風光。在那里,觀眾宛若被拋入了工業地獄的烈火之中。隨之,紐約這樣的特大都市以機械化、擁擠和日常壓力摧毀了余下的所有人。

這部電影情節充滿戲劇性、不時冒出格言警句,形態在娛樂片、宣傳片和社會評論片之間搖擺不定。該片拍攝于馬里蘭州的格林貝爾特,近一半的鏡頭與田園城市和社區規劃解決方案相關。影片田園詩般的場景描繪了家庭和孩子們的幸福體驗情景。顯然,新城鎮及其周邊地區是社會和諧和幸福的地方。盡管芒福德哀嘆自己對美國城市景觀缺乏影響力,但無論是《城市文化》一書還是這部紀錄片,都在國際上對進步的想象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并被反復稱為新城鎮意識形態的來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弥渡县| 龙泉市| 建湖县| 长春市| 卢湾区| 吉木萨尔县| 思茅市| 禹州市| 谢通门县| 浏阳市| 吴堡县| 滕州市| 清涧县| 淳安县| 万州区| 长治县| 安顺市| 子长县| 尼木县| 胶州市| 祁阳县| 宁陵县| 贵溪市| 崇仁县| 广汉市| 平潭县| 玉树县| 阆中市| 宝兴县| 西乌珠穆沁旗| 讷河市| 娄底市| 肥乡县| 广宗县| 彰武县| 西乌珠穆沁旗| 惠安县| 西安市| 华坪县| 衡南县| 南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