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塊鏈戰爭:科技寡頭和區塊鏈互聯網的未來
- (美)埃文·麥克法蘭
- 1051字
- 2023-12-27 17:13:18
從比特幣到區塊鏈
當騙子們坐享匿名支付系統的果實時,一小群技術專家仍然在為一個更長遠的目標而努力:打造一個精心設計的復雜數據庫,用以建立一個不受第三方制約的、牢不可破的網絡。這些開發者與Napster、比特流和Grokster背后的革新者驚人地相似,他們的頭腦和精神追求都被去中心化技術占據。不同的是,這次他們為開發分布式技術找到了經濟模式和金錢激勵手段。通過將加密貨幣作為本地代幣與網絡綁定,在線服務便不再需要建立在訂閱、廣告甚至母公司的收入模式上。這些互聯網的自由衛士們如何才能獲得改善區塊鏈技術所需的資源呢?新方法正好破解了這一經濟難題。
越多人意識到這個機會,區塊鏈空間的開發活動就越頻繁。比特幣速度慢、效率低,為改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起點。由于對數學規則進行了微調,并對區塊鏈共識機制進行了設計取舍,后續的區塊鏈不再受此問題困擾,而密碼學和對等應用程序的密碼技術,也隨之得到了改進。
另一個步驟是用相關的圖靈完整編程語言構建區塊鏈。以太坊(Ethereum)是市值第二高的加密貨幣,也是該創新技術的先驅。它充分說明了僅用計算機對等網絡和區塊鏈作為底層數據結構來建立和儲存任何可想象的網頁應用程序,是可以實現的。
以太坊和其他類似項目能夠建立本質上相當于去中心化的互聯網,這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技術需求和實際問題。一開始這些區塊鏈效率很低,不擅長與非區塊鏈技術交互,而且使用起來很不方便。這些區塊鏈可能存在無數的潛在應用,而且每一次數學規則的微調都伴隨著設計的取舍,因此,區塊鏈不可能有統一的解決方案。將不同的區塊鏈用于不同的目的,是目前解決其技術局限性的變通方案。
在對不同類型的區塊鏈進行充分嘗試后,科技公司的創新成果顯著。主打互操作性的區塊鏈創業公司開發了跨鏈型區塊鏈,其中,相關的編程語言足夠通用,可以與不同的區塊鏈(甚至傳統的互聯網基礎設施)相互通信,共享信息。許多公司開發的區塊鏈拋棄了區塊鏈的概念,但使用了另一種結構,保留了區塊鏈復雜數據庫的特質。一些公司更為大膽,開發出了私有區塊鏈,這保留了區塊鏈的結構,但舍棄了用戶匿名性、網絡透明度和去中心化共識。
現在,平臺普遍提供的開發者工具非常簡單,任何人都可以編寫軟件,建設使用區塊鏈的平臺。為了讓這些平臺與區塊鏈的核心原則保持一致,初創公司會采用類似區塊鏈的技術,制作可以儲存這些平臺的去中心化“云”服務。為使區塊鏈更加靈活,這些平臺打造了整個網絡的自主社區,致力于在設計中加入人性化元素。這些例子只是對所謂的區塊鏈行業先進成果的皮毛論述,別忘了,區塊鏈現有的問題遠比完整的解決方案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