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雪影微光
- 冬城的雪
- 呂小粞
- 1549字
- 2025-08-23 15:44:11
蘇晴抬起頭,目光與門邊的陌生男子相遇。
他穿著一件深灰色大衣,身形高瘦,肩頭還落著未化的雪。相機掛在他胸前,像一道熟悉的印記——她常在校園里和圖書館附近看到帶著相機的人,但這一位,眼神格外不同。
深邃,疲憊,卻帶著一種敏銳的靜。
“您好,”她先開了口,聲音輕而穩,“這里是修復室,需要幫助嗎?”
陳嶼這才像是回過神來,微微頷首:“抱歉打擾。我是藝術大學的客座講師,陳嶼。之前預約了來拍一些圖書館的素材,用于冬季專題講學。”
他遞過一張工作證,蘇晴接過看了看,又抬頭看他。
“我記得這件事。”她放下工具,摘下一只手套,“林老師和我提過。您需要拍什么?”
“主要是環境,還有一些有歷史感的細節。”陳嶼的目光落在她手邊那本攤開的古籍上,“比如這個。”
蘇晴下意識地用指尖輕輕護住書頁邊緣:“這里大部分文獻都很脆弱,不能直接拍攝,除非有特殊許可。”
“我明白。”陳嶼點頭,“我可以只拍環境,不拍文獻內容。或者……如果你不介意,我想拍你工作的過程。”
蘇晴微微一愣。
“只是手的動作,和光線的互動。”陳嶼補充道,語氣依然平靜,卻多了一絲不易察覺的懇切,“不會拍到具體內容。”
窗外雪光漸亮,修復室里安靜得能聽見暖氣管道輕微的嗡鳴。
蘇晴猶豫了一下,終于點頭:“好吧。但請盡量保持距離,不要用閃光燈。”
“謝謝。”陳嶼舉起相機,卻沒有立刻按下快門。
他先是環顧四周——古老的木質書架、柔和的護眼燈、一排排整齊的工具、空氣中浮動的細微塵埃。然后他才將鏡頭對準她的手。
蘇晴重新低下頭,繼續工作。她能感覺到鏡頭的存在,卻并不令人不適。他的拍攝是安靜的、克制的,甚至帶著一種尊重。
她拿起一把小鑷子,夾起一片極薄的補紙,蘸上特制的漿糊,輕輕貼合在破損處。動作流暢而精準,像是經歷過千百次重復。
陳嶼透過取景框注視著她。
他拍過無數人——笑的、哭的、奔跑的、沉睡的。但很少有這樣一雙手,沉靜中蘊含著如此強大的力量。她的手指纖細卻穩得住力道,指尖在陳舊紙頁上移動,像是觸摸時間的脈絡。
他按下幾次快門,聲音輕得幾乎聽不見。
過了一會兒,他放下相機:“你修復一頁這樣的書,要多久?”
蘇晴沒有抬頭:“看損壞程度。簡單的幾個小時,復雜的可能需要幾天。”
“很需要耐心。”
“習慣了就不覺得。”她終于抬眼看他,微微一笑,“就像你等待一個想要的鏡頭瞬間一樣。”
陳嶼有些意外:“你看過我拍的照片?”
“在學校的宣傳欄上見過一組城市雪景,署名是你。”她輕聲說,“很孤獨,但也……很美。”
陳嶼沉默了片刻。那些照片是他最低谷時期拍的,每一張都像是從他心里挖出去的冰塊。
“謝謝。”他最終只說出這兩個字。
雪又開始下了起來,細細密密地敲打著窗戶。
蘇晴起身去關窗,路過他身邊時,瞥見他相機屏幕上剛剛拍下的照片——她的手指在燈光下微微透明,指尖抵著一頁泛黃的書頁,雪光從后方漫射開來,像是時光本身在發光。
她停下腳步:“這張……能發給我嗎?”
陳嶼抬頭看她。
“我從來沒見過自己工作的樣子。”她解釋,語氣里有一絲難得的靦腆,“原來從這個角度看,是這樣的。”
陳嶼看著屏幕上的照片,突然意識到——這是他這段時間以來,拍下的第一張有溫度的照片。
“好。”他說,“我整理好后發給你。”
離開前,陳嶼在修復室門口停下:“下次如果還需要拍攝,還能再來嗎?”
蘇晴站在門前,圍巾松松地搭在肩上,點了點頭:“只要提前說一聲就好。”
門輕輕合上。
蘇晴回到工作臺前,卻沒有立刻繼續工作。她看著窗外越下越大的雪,想起剛才那個男人深沉的眼神和安靜的相機。
而走在走廊上的陳嶼,指尖拂過相機屏幕,那張手的特寫依然亮著。
他第一次沒有在拍完照后立刻檢查構圖、光線、對比度,而是單純地看著那張照片,仿佛能透過它,觸碰到那一刻的寧靜與專注。
雪還在下,冬日的白晝短暫,窗外已漸漸暗了下來。
但有什么東西,似乎在這一片冰封的寂靜中,悄悄裂開了一道細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