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史(原書第2版)
- (美)埃里克·希雷
- 1993字
- 2023-11-07 16:54:27
1.2.1 科學知識
第一種心理學知識是科學知識。它的主要來源是科學,或者是對事實的系統性的經驗的觀察、測量和評估。它根植于科學方法,這種方法基于嚴謹的研究程序以提供具有信效度的證據(Gergen,2001)。科學方法的支持者將其視為心理學學科真理的唯一仲裁人。然而,縱觀歷史,被視為科學而接納的那些事物差異非常之大。
就拿情緒來舉例。2500年前,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相信,不同形態和速率的原子運動代表了不同的情緒狀態。400年前,法國科學家勒內·笛卡兒(René Descartes)認為,情緒與血管系統中游移的動物精氣有關。而根據19世紀后期詹姆斯-蘭格(James-Lange)的理論,情緒就是一些誘發體驗的軀體反應。到了20世紀,坎農-巴德(Cannon-Bard)的理論則認為,情緒是引起軀體反應的信號。100多年前,德國心理學家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將情緒認定為人類主觀經驗的基本元素并對其進行了測量。20世紀20年代,蘇聯生理學家伊萬·巴甫洛夫(Ivan Pavlov)和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John Watson)將情緒描述為習得的條件反射。你能分辨出這些觀點當中,哪些代表了科學知識,哪些不是科學知識嗎?
實際上,它們全都代表了科學。只不過科學是發展的。所有這些理論都是關于情緒的科學但不完全的認識。新的理論產生新的科學知識,但這并不意味著先前的理論不科學。它們可能只是不夠精確罷了。科學知識不夠精確,至少有三個原因:(1)不正確的假設;(2)不精準的描述;(3)糟糕的應用。下面我們就來看三個歷史案例。
1. 麥斯麥催眠術:不正確的科學假設
法國醫生兼改革家弗朗茲·安東·麥斯麥(Franz Anton Mesmer)在1766年發表的論文中宣稱,人類疾病可能是由一種看不見的體液的正常流動受到破壞或阻塞而導致的,他稱這種看不見的體液為動物磁力(animal magnetism)。作為一名受過訓練的醫生,麥斯麥認為他應該能夠發現這些“破壞”和“阻塞”因素,然后通過觸摸移除它們(Mesmer,1766/1980)。麥斯麥還宣稱他能夠使物體和病人磁化。他認為這種能力是一項可以習得的技能。麥斯麥許多看似成功的方法演示被記錄在案,并讓他在18世紀后期贏得了巨大的聲譽(Wampold & Bhati,2004)。然而,懷疑者也是不屈不撓的。皇家委員會決定獨立研究麥斯麥所謂的動物磁力,然后發現這種說法并沒有確鑿的證據。
麥斯麥無意欺騙群眾。在某種程度上,他的理論是新興的物理學理論的延伸。艾薩克·牛頓爵士(Sir Isaac Newton)假設引力是物體之間的一種無形的力量,并展示了太陽和月亮之間的引力如何形成了潮汐。與此類似,麥斯麥認為引力影響著身體內的液體。但是,這是一種錯誤的假設,他的證明也是不正確的。他的許多患者報告痛苦消失了,出現了好轉的跡象,但這并不是磁力的作用。當代科學很可能這樣認為:病人報告好轉,是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會恢復或者想要表現出進展。這種由于對改變的預期所產生的改變在今天被稱為安慰劑效應。現在有許多研究中心,比如哈佛大學就有一個,都在研究這種效應(Raicek, Stone, & Kaptchuk,2012)。(我們將在第4章中討論麥斯麥的觀點以及類似觀點,而安慰劑效應會在第12章中進行討論。)
2. 神經衰弱癥:不精確的心理描述
作為20世紀的一個重要角色,神經衰弱癥這一臨床診斷代表著與焦慮和抑郁有關的一系列癥狀。醫生將這些癥狀都歸因于神經系統的衰弱,并想當然地認為未來科學將會為其找出特定的神經學病因。神經衰弱癥在世界范圍內成為一種流行和實用的診斷。然而,盡管神經衰弱癥被廣泛使用,但對于它的“核心”特征并沒有定論(Starcevic,1999)。神經衰弱癥是一個非常不精確的標簽,它讓醫生實際上把任何看似適合納入其中的心理癥狀都包括了進來。如今,神經衰弱癥作為一種診斷類別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被棄用了。(我們將在第6章中繼續討論神經衰弱癥。)
3. 巴甫洛夫定律:糟糕的科學應用
表1-2 弗朗茲·安東·麥斯麥、神經衰弱癥和伊萬·巴甫洛夫:科學觀點是如何被摒棄的

蘇聯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伊萬·巴甫洛夫,借助在隔離室內對動物實施的多次實驗,發現了條件反射的形成、保留和消退的規律,正如他所認為的那樣。運用這一實驗結果,他發展出了一種認為高級神經活動主要與大腦皮層有關的理論。巴甫洛夫描述了神經活動過程的三個基本特征:強度、平衡性和靈活性。他認為人類行為可以從神經活動過程的強度、平衡性和靈活性三個方面來描述。對于許多人來說,他的理論似乎是完全科學并且毫無紕漏的(我們將在第7章中詳細論述)。然而,后來的研究顯示他的理論并沒有完全解釋行為。在一種環境中“強且平衡”的個體在另一種環境中可能表現出“弱且不平衡”。此外,采用巴甫洛夫理論的生理學家并沒有在大腦中找到特定的生理機制,可以反映神經系統的強度、平衡性和靈活性。
在歷史上的某些時期,這三種看似科學的理論被大幅度地修正,而麥斯麥催眠術已經被摒棄(見表1-2)。
科學知識理應通過研究、系統的經驗觀察和對廣泛的心理現象的評估來累積。科學心理學所收集的事實則借助科學的研究方法而獲得,這一方法要經過多種渠道的嚴格驗證。然而,不管是這些事實,還是這些科學知識,都一直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Kendler,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