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文學經(jīng)典:從古希臘到當代
- 王鋼主編
- 5487字
- 2023-10-30 18:32:49
第三節(jié) 古希臘悲劇
“悲劇”在希臘文原文中是“山羊之歌”之意,一說是因為酒神頌的合唱隊披著山羊皮扮演角色,另一說是因為歌者在表演比賽中獲勝的獎品是山羊。就起源來看,悲劇與希臘古老的民間酒神祭奠活動密切相關。它們大多取材于神話、傳說以及史詩故事,著力表現(xiàn)人與命運的抗爭,廣泛涉及重大的社會、道德倫理問題,風格崇高、悲壯。公元前5世紀是希臘悲劇的鼎盛時期,在雅典活躍著許多悲劇詩人,埃斯庫羅斯(公元前525—前456)、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6—前406)和歐里庇得斯(公元前485—前406)是其中最杰出的三位悲劇作家。
一、三大悲劇家的生平與主要作品
埃斯庫羅斯被譽為“悲劇之父”。他出生于一個貴族家庭,這決定了他日后政治觀的矛盾性。在公元前490—前479年期間,出于愛國熱忱,他先后參加了波希戰(zhàn)爭中著名的馬拉松戰(zhàn)役、薩拉米戰(zhàn)役和普拉泰亞戰(zhàn)役,抵抗波斯的侵略。這些經(jīng)歷促使他的愛國熱情空前高漲,鼓吹愛國主義思想、反對不義戰(zhàn)爭,這在其劇作中都有明顯體現(xiàn)。據(jù)說埃斯庫羅斯一生寫過近八九十部悲劇,流傳至今且保存完整的有七部:《乞援人》(公元前490)、《波斯人》(公元前472)、《七將攻忒拜》(公元前467)、《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公元前465)、《阿伽門農(nóng)》(公元前458)、《奠酒人》(公元前458)、《報仇神》(公元前458),其中最后三部被稱為《俄瑞斯忒斯》三連劇。
索??死账贡蛔u為“戲劇藝術的荷馬”。他生活在雅典奴隸民主制繁榮時期,早年和土地貴族寡頭派領袖客蒙交往,后與工商業(yè)民族派領袖伯利克里交好,這段人生經(jīng)歷影響了他在劇作中的政治立場。索福克勒斯和希羅多德交情甚篤,時常借用其史料進行創(chuàng)作。他還結交過智者學派,和詭辯派哲人是朋友,所受思想的影響都反映在他的劇作創(chuàng)作中。據(jù)說索??死账挂簧s創(chuàng)作出一百二十部悲劇,但流傳至今且保存完整的只有七部:《埃阿斯》(公元前442)、《安提戈涅》(公元前441)、《俄狄浦斯王》(公元前431)、《厄勒克特拉》(公元前418)、《特拉基斯婦女》(公元前429)、《菲羅克忒忒斯》(公元前409)以及《俄狄浦斯在科羅諾斯》(公元前401)。
歐里庇得斯被譽為“戲劇舞臺上的哲學家”。他生活在雅典奴隸社會民主制度衰落時期,曾長期服兵役,晚年又恰逢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因此反對侵略戰(zhàn)爭、反對雅典對盟邦的暴政、對神表示懷疑等思想在其劇作中都有所體現(xiàn)。他接受了自然哲學的“睿智”學說,喜歡研究人類心理、道德與行為,其劇作中的心理分析往往精彩獨到。據(jù)說歐里庇得斯一生創(chuàng)作了九十多部戲劇,流傳至今且保存完整的有十八部,主要包括《阿爾刻提斯》(公元前438)、《美狄亞》(公元前431)、《希波呂托斯》(公元前428)、《赫拉克勒斯的兒女》(公元前430)、《安德洛瑪克》(公元前430)、《特洛亞婦女》(公元前415)、《伊菲革涅亞在陶洛人中》(公元前420—前412)、《海倫》(公元前412)、《腓尼基婦女》(公元前411)等。
二、古希臘悲劇的藝術成就
《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亞》分別是埃斯庫羅斯、索??死账购蜌W里庇得斯的代表作,它們體現(xiàn)了古希臘悲劇的最高藝術成就和創(chuàng)作典范。
《被縛的普羅米修斯》講述了普羅米修斯反抗宙斯權威,為人類盜取天火的故事?!抖淼移炙雇酢芳姓故玖硕淼移炙埂皻⒏溉⒛浮?,與命運相抗爭并最終失敗、自我流放的故事。《美狄亞》則講述了英雄伊阿宋背叛家庭,最終招致妻子美狄亞殘忍報復的故事。三部悲劇都取材于希臘神話與傳說,各具思想傾向與藝術特色?!侗豢`的普羅米修斯》具有強烈的政治傾向性,馬克思曾稱贊普羅米修斯為“哲學日歷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12?!抖淼移炙雇酢芳姓宫F(xiàn)人與命運的沖突主題,具有精巧的結構與錯綜的情節(jié),通過一次次的發(fā)現(xiàn)與突轉,將主人公俄狄浦斯推向絕境。《美狄亞》精彩獨到的心理分析歷來為批評家所稱頌,其貼近生活現(xiàn)實的題材以及女性敢于爭取與男性平等權利的思想獲得了淋漓盡致的藝術化展現(xiàn),堪稱西方后世女性主義文學作品的源頭,而其中“癡情女子負心漢”的故事原型也與世界各國文學中類似的故事形成相互映照的關系,具有鮮明的藝術典型價值。
縱觀古希臘三大悲劇代表作的故事情節(jié)和思想傾向,其主要藝術成就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首先,對人與命運沖突的神秘呈現(xiàn)與哲理揭示。
古希臘悲劇中貫穿著命運觀念,往往通過神諭來體現(xiàn)人物的厄運,滲透著命運變幻莫測的神秘因素。人的自由意志與不可抗拒的命運之間的沖突是悲劇創(chuàng)作的重要主題,表達了一種具有人生哲理意義的困惑與恐懼。在希臘悲劇中,命運往往被描述為一種無形的、神秘的、并帶有不可捉摸的邪惡性的巨大力量。但劇作家的真正用意并非只是單純地揭示命運的可怕和人在命運面前的軟弱、無能和絕望感,相反,通過展現(xiàn)人物與命運的抗爭,悲劇作家讓讀者體會出作為具有自由意志的人的不屈精神和“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并由此體現(xiàn)人性的偉大和崇高。
在索??死账沟谋瘎 抖淼移炙雇酢分?,當拉伊俄斯夫婦從神諭中得知兒子注定將弒父娶母時,為逃避這一悲劇命運,將尚在襁褓中的俄狄浦斯棄于荒野;被科林斯國王收養(yǎng)的俄狄浦斯,在偶然得知自己可怕的命運時,也毅然選擇離開父母,放棄王位繼承權,踏上流浪之旅。無論是俄狄浦斯還是拉伊俄斯夫婦,都為了避免悲劇命運而做出了最大努力。但之后作為忒拜城國王的俄狄浦斯,為解除瘟疫,按照神諭,追查殺死老國王的兇手,然而追查出的事實卻是,兇手正是十六年前的自己。俄狄浦斯和拉伊俄斯夫婦的命運最終還是應驗了當初可怕的神諭,積極的抗爭反而增添了悲劇色彩。主人公越是努力擺脫命運,越是陷入命運的羅網(wǎng);越是想要為民除害,越是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在索??死账箍磥恚\不是具體的神,而是一種神秘的力量。作家通過俄狄浦斯的毀滅,證明了命運的不可抗拒,表達了對人的命運與存在的困惑,但所強調(diào)的是人的自由意志和反抗命運的剛毅精神。俄狄浦斯正是在這種竭力逃避命運、堅持追查真相的困獸猶斗的過程中,高揚了自由意志與理性精神,實現(xiàn)了人類自我認識的深化。無疑,俄狄浦斯的行為是悲壯的,因為他無辜地承受著命運的打擊;俄狄浦斯又是高貴的,因為他面對不可改變的命運仍奮起抗爭,捍衛(wèi)了人的尊嚴與榮譽。
在神秘且不可抗拒的命運面前,有時連神祇也無能為力。在埃斯庫羅斯的《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中,萬神之王宙斯將普羅米修斯綁在高加索的懸崖上,讓其受盡折磨,不僅僅是為了懲罰他盜取天火的行為,更是想從他口中知道自己的命運,即自己將被誰取而代之;而普羅米修斯之所以堅守秘密,是因為支配一切的命運不容許他透露。普羅米修斯作為偉大的先知,唯獨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只能無奈接受。他感嘆道:“我既知道定數(shù)的力量不可抗拒,就得盡可能忍受著注定的命運。”在這里,命運更接近于神性,是一種不可逆轉的必然性,它潛藏在神諭后,連神也無法抗拒,更何況是人了。人在與命運的沖突中不得不充滿恐懼地向命運屈從。
如果說《俄狄浦斯王》肯定的是人對命運的抗爭,《被縛的普羅米修斯》表現(xiàn)的是人對命運的妥協(xié),那么《美狄亞》則揭示了人對命運的主宰。美狄亞大膽反抗丈夫伊阿宋的背叛、避免成為家庭犧牲品的行為,不僅害死了丈夫的新歡,更是在極端的復仇中犧牲了自己的兩個兒子。她掙脫束縛,成為自己人生和命運的主宰。在這里,命運的神秘色彩已被劇作家掃除,沒有了神諭與預兆。在劇作家看來,決定命運的不再是神明,而是個人的自由意志,這是具有顛覆性的哲理思索。
其次,人物形象具有鮮明政治傾向性與時代現(xiàn)實性。
希臘悲劇反映了古典時期平民與氏族貴族、奴隸主中寡頭派與民主派的政治斗爭,是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的產(chǎn)物。悲劇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性,代表了劇作家的政治立場。通過對劇中人物的遭遇與行動的描述,劇作家表達了對所處時代的風尚與現(xiàn)實問題的反思。
人物強烈的政治傾向性在《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中體現(xiàn)得最為明顯。恩格斯稱埃斯庫羅斯是與阿里斯托芬一樣的有著“強烈傾向的詩人”。13劇作家將寡頭派與民主派的斗爭表現(xiàn)為宙斯與普羅米修斯的沖突,以此來表明自己的民主立場,歌頌民主精神。宙斯在劇中是一個暴君形象,作為一個新得勢的神,一方面他對昔日的戰(zhàn)友普羅米修斯恩將仇報,采用最殘忍的手段進行迫害;另一方面他迫害人類,引誘伊娥,使得她漂泊到海角天涯。埃斯庫羅斯生活在雅典奴隸主民主制度形成時期,防止再有僭主出現(xiàn),是當時的主要歷史任務之一。因此,劇作家借宙斯這個形象來痛斥古希臘各城邦的僭主,表達對民主制度的擁護。而劇作中作為英雄的普羅米修斯的形象則彰顯了民主派的不屈精神與自豪感。普羅米修斯同情人類的苦難,反抗宙斯的權威,即使受盡折磨也毫不妥協(xié),這種崇高的英雄形象與理想精神著實令人感動。值得注意的是,普羅米修斯原本在赫西俄德的詩中是個背信棄義的小人,經(jīng)過埃斯庫羅斯的塑造,他成了一位大膽反抗權威、愛護人類的偉大的神,由此可見埃斯庫羅斯塑造人物形象時的政治用心。馬克思曾把劇作中普羅米修斯對赫爾墨斯說的“一句話告訴你,我憎恨所有的神”視作哲學用以敵視天地諸神的格言,由此可見普羅米修斯精神的政治影響之深刻。
《俄狄浦斯王》中的人物形象則反映了雅典奴隸主民主制繁榮時期人的力量與價值突現(xiàn),理性被崇拜與弘揚,以及后期理性信仰幻滅的時代風尚。劇中主人公的性格是在具體行動和對照中逐漸展現(xiàn)的:一方面,俄狄浦斯作為理性精神的化身,他離家出走擺脫厄運的努力、破解斯芬克斯之謎的智慧、拒絕被邀回國的果斷等都強烈地體現(xiàn)了當時強調(diào)人智與理性的核心價值觀念;而在得知真相后,俄狄浦斯刺瞎雙眼并自我放逐,則體現(xiàn)了他理智承擔責任的悲壯。另一方面,當特瑞西阿斯暗示他是兇手時,他卻指責對方誹謗,懷疑對方;當王后勸阻他進一步追查時,他又認為是自己卑賤的出身使她羞恥。這時,他性格中的偏激多疑、易怒專橫等特點就暴露了出來。俄狄浦斯的這種非理性特點恰恰來自他對自身理性的堅信達到了固執(zhí)的地步。索??死账乖趧?chuàng)作該劇時,雅典盛世已過,民主政治危機四伏,戰(zhàn)爭頻仍、社會動蕩等因素都促使作家開始質(zhì)疑理性的力量。他將這些社會現(xiàn)象的起因歸結于命運的捉弄,表達了對社會現(xiàn)實無能為力的悲憤。通過悲劇的“升華”作用,劇作家使民眾反思自身的存在,并進而關注城邦的未來,劇本和劇作家的時代現(xiàn)實指向由此得以凸顯。
人物形象的時代現(xiàn)實性則主要彰顯于戲劇《美狄亞》中。索福克勒斯曾指出,自己的人物是理想的,而歐里庇得斯的人物才是真實的。希臘悲劇到了歐里庇得斯的手里,標志著舊日英雄悲劇的結束,關注社會現(xiàn)實的傾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加強。歐里庇得斯所處的時代是充滿矛盾、動蕩不安的,潛伏的社會矛盾與危機暴露出來并日益尖銳化,雅典城邦最終走向了崩潰和滅亡。劇作家深刻體會到民主制的嚴重弊端以及種種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象與問題,并通過對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藝術化地表達出來。戲劇中的伊阿宋不再是神話中取回金羊毛的英雄,而是一個喜新厭舊、背信棄義、冷酷虛偽的小人。他將婚姻作為奪取權勢和地位的手段,說明隨著社會的貧富分化,家庭崩潰、道德敗壞已成為必然。因此伊阿宋的墮落具有普遍意義,劇作家通過這一人物形象痛斥了當時男子的普遍不道德與自私自利。在歐里庇得斯的筆下,英雄神圣的外衣被無情地撕了下來。與伊阿宋的不完美形象對比,美狄亞是一個聰明果敢、富有強烈反抗意識的女性形象。劇作家通過對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了雅典家庭制度的不合理與男女地位的不平等。美狄亞為了愛情背叛父兄,隨伊阿宋來到異國他鄉(xiāng),卻陷入家庭的牢獄,成為伊阿宋野心的犧牲品。她殺害兒子表面上看是出于報復而做出的瘋狂行為,實際上卻是被不合理的男權社會逼迫使然。在氏族社會開始瓦解時期,女性的地位還是相當高的,然而隨著私有財產(chǎn)的發(fā)展,婚姻制度逐漸固定為一夫一妻制。而一夫一妻制“成了只是對婦女而不是對男子的專偶制”14,在這種制度下,男性可以為所欲為,女性則須嚴守貞操,地位逐漸下降。劇作家將美狄亞塑造成為一個敢愛敢恨、忍辱負重的悲劇性人物形象,意在表明當時女性備受壓抑的共性特征,而她對男權社會的叛離,更是在當時具有超越時代現(xiàn)實的非凡意義。也正是從這個角度來看,戲劇《美狄亞》的價值遠遠超出家庭悲劇的范疇。
最后,莊嚴崇高的風格與明晰簡潔的語言。
古希臘悲劇取材于神話、英雄傳說和史詩的特質(zhì)決定了其反映的事件和情調(diào)都很嚴肅,劇作家通過對神話和英雄傳說進行藝術化處理,來表達自己對現(xiàn)實問題的態(tài)度和看法。與莊嚴而崇高的風格相適應,悲劇的語言大多明晰簡潔,十分自然,這也正是三大悲劇流傳至今仍廣受歡迎的重要原因。
從思想主題角度看,《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中普羅米修斯是堅忍崇高的英雄形象,發(fā)出的是反抗命運與權威的自由吶喊?!抖淼移炙雇酢分卦谕怀鲋魅斯挠⑿坌袨?,對命運羅網(wǎng)下的悖謬抗爭具有深沉的哲理思索?!睹赖襾啞穭t是一出顛覆與叛離的女性宣言,是對現(xiàn)實社會的嚴肅思考。這些劇作深刻的思想普遍決定了它們崇高的風格,雄渾嚴肅、節(jié)奏毫不拖沓、一氣呵成、劇情扣人心弦等是它們共同的風格特征。
從語言文字角度看,《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一改埃斯庫羅斯其他劇作大多晦澀的文風,其文字簡潔、語法簡單,易于配合英雄形象的塑造與自由之聲的呼喊?!抖淼移炙雇酢返膶υ拕t顯得利落緊湊,如俄狄浦斯與克瑞翁的談話、俄狄浦斯與特瑞西阿斯的爭吵等都安排得十分巧妙,緊密配合了戲劇深沉的哲理思索特質(zhì)。而《美狄亞》的對話接近口語、十分自然,且具有散文化的趨勢,明白清楚、通俗易懂,與戲劇貼近現(xiàn)實的整體風格十分吻合。
總之,古希臘悲劇具有高度的整合性和藝術感染力,其作為歐洲戲劇藝術的開端在西方文學史上占據(jù)光輝的一頁,維吉爾、朗吉努斯、萊辛、歌德等后世著名作家和批評家都曾高度推崇和贊揚過古希臘悲劇的偉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