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錘離縣劉五迎兄弟
- 詩魔白樂天
- 碣石頑童
- 3134字
- 2015-02-04 12:11:40
吃了早點,張仲素帶著樂天等一行人向縣城東邊走來,那里有一片終年常綠的樹林,樹林中沉睡著一座古墓。墓基隆起,碑石林立,靜穆凝重。這就是聞名天下的虞姬墓。
樂天喜歡看歷史古跡,到了蘄縣,虞姬墓是必須得看看。
一千多年前,楚漢相爭的最后決戰,就是在蘄縣這塊古老的土地上進行的。那位著名的“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項羽,就在這里發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仰天長吟。跟隨項羽南征北戰的絕代佳人虞姬,面對四面楚歌兵敗如山倒的絕境,唱出了“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的悲歌,隨后拔劍自刎而死。
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寫道:虞姬容貌美麗,性情溫柔,知書達禮,深得項羽喜愛。當年垓下之戰,項羽率兵突圍,在蘄縣附近的沱河北岸被劉邦率領的漢軍團團圍住。劉邦命令士兵在四面八方唱起楚地的歌謠,用來動搖楚軍的軍心。項王聽了果然大驚,自言自語道:“難道楚地全都歸劉邦了嗎?為什么周圍有那么多楚國人呢?”項王絕望了,慷慨悲歌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王悲傷地哭泣,左右將士無不嚎啕大哭。
這就是“四面楚歌”的故事。項羽果然中計,在絕望之中導致全軍覆滅,演出了令人肝腸寸斷的“霸王別姬”的悲劇。
相傳,虞姬自刎后,項羽帶著她的尸體,向南馳走。不料漢兵追到,項羽無可奈何地丟下了虞姬的尸體。后來這里出現的村莊就叫“霸離鋪”,意指霸王別姬之處。項羽突圍后,虞姬的尸體被來不及突圍的楚兵移葬于霸離鋪東邊五里處,后來這里出現的村莊就叫“虞姬村”。
張仲素帶著大家已經來到了虞姬村,虞姬墓就在虞姬村后面的一個小山坡上。墓成圓形,墓高一丈有余,徑長兩丈多。墳墓周圍是一片松柏林,給人一種肅穆的氣氛。一人多高的墓碑上刻著一首詩:“《濠州七絕·虞姬墓》:帳下佳人拭淚痕,門前壯士氣如云。倉黃不負君王意,獨有虞姬與鄭君。”
離墳墓不遠處建有一座虞姬廟,大家走進廟內,廟內有項羽虞姬兩尊塑像,人物造型極為生動。只見虞姬柳眉杏眼,明眸皓齒;項羽氣宇軒昂,剛強剽悍。塑像四周,詩詞歌賦的石刻林立。這蘄縣作為京師通往東南地區的必經之道,文人墨客往往三五成群到虞姬墓前憑吊攬勝,然后吟詩填詞以發思古之幽情。
走過虞姬廟,前面是一個園子。園子的大門口題著一副對聯,寫的是:“虞兮奈何,自古紅顏多薄命;姬耶安在,獨留青冢向黃昏。”
大家走進園內,原來是一個文物陳列室,陳列室采用磚木結構,粉墻小窗,青灰色小瓦,室內雕梁畫棟,結構巧妙。室內陳列著垓下之戰和虞姬墓的有關史料和詩詞歌賦。
樂天對詩詞尤其喜歡,看到這么多寫同一題材的詩詞,一時來了興趣,便大聲念了起來:
“拔山力盡霸圖隳,倚劍空歌不逝騅。明月滿營天似水,那堪回首別虞姬。”
“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
“九垓垂定棄謀臣,一陣無功便殺身。壯士誠知輕性命,不思辜負八千人。”
念到這里,樂天搖搖頭:“遺憾!真的令人遺憾!”樂天接著往下看:
“勝負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樂天點點頭:“對么,就應該……”
“這歷史能按照你的想法前進么?可惜呀,當年的楚霸王沒有那樣想呀。”張仲素接著樂天的話說。
“歸天難,殺氣騰騰劍光寒。劍光寒:力撥青山,氣蓋中原。欲渡江東卻無顏,歌聲殘:逐鹿問鼎,四面楚歌歌聲殘。恨地無環。”
“碧草凌古廟,清塵鎖秋窗。當時獨宰割,猛志誰能降。鼓氣雷作敵,劍光電為雙。新悲徒自起,舊恨空浮江。”
“八千子弟失江東,止有虞兮效始終。死共烏騅埋駿骨,生憐紅粉是英雄。花間名字留芳體,帳下悲歌泣曉風。若使當年成帝業,寧同呂雉禍深宮。”
“虞家有女過江東,玉潔冰清氣若虹。不羨嫦娥奔皓月,偏隨豎子傲長空。青萍三尺為君舞,珠淚一簾因爾籠。勿嘆勢如墻上草,妾魂化劍斬奸雄!”
“這兩首詩,對虞姬還贊得不錯,虞姬墓么,應該多贊美虞姬。”樂天看著湘靈說。湘靈笑笑,表示回答了樂天。
“龍疲虎困割川原,億萬蒼生性命存。誰勸君王回馬首,真成一擲賭乾坤。——韓愈。”
“韓愈?韓愈什么時候也到這里題了詩?”樂天想起在長安的時候曾經聽人說起過韓愈,此人字退之,河內河陽人,比自己只大幾歲,也被稱作神童。樂天想,看來韓愈的詩也寫得很不錯,將來有機會得會一會他。
從虞姬墓回來,大家吃了一點東西,上了馬車,向錘離縣而來,因為大家今天還趕要到錘離縣同劉大哥聚會。
在馬車上張仲素講起了錘離縣的歷史。
上古洪荒時代,傳說錘離是千古第一奇妖、淮水之神巫支祁的三個行宮之一,由巫支祁之子鎮守,大禹率領辰庚等七位天將將其鎖在龜下。后來江淮地區為淮夷部落所建方國及南下東夷集團部落所建方國的領地,錘離縣涂山是古涂山氏國主山,今天的馬頭城是古涂山氏舊邑遺址,是大禹的岳父涂山氏故國。春秋戰國時期,錘離先后隸屬吳、楚,有“楚頭吳尾”之稱。
說話間,隨著馬車老板一聲“錘離到了!”大家已經隱約看到錘離縣的縣城。
這時馬車已經進入縣衙的大門前,大家下了馬車,跟著張仲素向縣衙大樓走來。
“喲,各位弟兄……咦,樂天兄弟也來了?你什么時候回來的?琵琶妹妹也來了呢,真是稀客!歡迎歡迎!”劉五從縣府大樓走出來,剛好與張仲素一行人碰了一個正著,于是熱情地打起了招呼。
“聽說你跟張兄都成了父母官,我白樂天怎敢不來道賀?恭喜恭喜!”
“喲,我們這芝麻小官,比起你樂天的大詩人之名,能有幾斤幾兩?”
“劉大哥不要過謙,小可這詩名還不是得到顧況老前輩的吹噓?”
大家一邊寒暄一邊走進縣府大樓的客廳。早有女招待忙著篩茶,擺上瓜子花生水果等小吃。
蕭縣葡萄干是淮北有名的水果特產,可以說不論你到那里做客,都可以吃到蕭縣的葡萄干。但是像現在這樣的隆冬季節要吃上石榴就比較難。樂天拿著一個石榴問道:
“看來你們錘離人貯藏石榴還有辦法,這石榴還如此新鮮,不容易呀!”
“這錘離人真他媽的聰明,竟然想出了很多貯藏石榴的好辦法,他們……”
樂天笑起來,心想這劉大哥怎么了?竟然說出這等鄉野粗話?一個飽讀詩書之人竟然說“他媽的聰明”,有點好笑吧?劉五看出了樂天的疑問,解釋道:
“樂天兄弟不要笑,我這話也是跟著這里的錘離人說的,因為我常常跟鄉下百姓談一些生產方面的事,慢慢地把他們的話語也講習慣了,這錘離人就喜歡說‘他媽的’,有的年輕人追女孩子,也說‘他媽的我愛你!’‘他媽的我想死你了!’有的男人要對老婆表示愛,就會說‘他媽的我要抱著你上……’”劉五看看身旁的湘靈,忽然停住了話語,但是大家都笑了起來。
“看來劉大哥還真的可以稱得上百姓的父母官,竟然跟百姓交上了朋友。”
“說正經的,這錘離人就是有辦法,他們貯藏石榴的辦法有多種,一是壇罐貯藏。就是在壇罐的底上鋪一層濕沙,中央豎一束秸稈或竹編圓筒以利換氣,在秸稈或竹圓筒四周裝放石榴,裝至壇罐的適當位置,再用濕沙蓋嚴封口。第二種辦法是圍子貯藏。在室內陰涼避風的地方,用磚頭或方木搭墊底,在上面鋪一層稻草或松毛,里面擺放石榴。大果放在中央,萼筒向里,一層一層地擺放,最后一層石榴上面蓋草席。還有
室內堆藏、井窖貯藏、留把掛藏和簡易溝藏幾種。”“這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原來這石榴貯藏還有蠻多學位。奧,劉大哥張兄還記得嗎?兩三年前我們在夾溝鎮的流溝寺,我曾經說起過成立一個關于研究彌勒菩薩的學術團體,不知劉大哥張兄等幾位是否還記得?”“喲,樂天兄弟的提議誰不記得?這兩年你不在苻離,我們幾位弟兄還常常提起這件事,現在大家又在一起了,得把這件事搞定,好吧,現在大家喝酒,一邊喝酒一邊談。奧,這里錘離的大圣寺里供奉的也是彌勒菩薩,明天大家可以去看看。”劉五做出了具體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