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 ;鑒池
- 詩魔白樂天
- 碣石頑童
- 2995字
- 2015-01-24 20:06:30
樂天三人沿著龍泉湖的湖畔向前走,微風輕輕地撫摸著他們的臉,湖水周圍的景色在不停地變換著,從成排的垂柳依依到蒼松翠柏掩映下的碧綠湖面,正是“人在畫中游,畫中有美人。”青春少男少女的爛漫同美麗的大自然極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副“山川毓秀鐘于人物”的神奇圖畫。
龍泉湖似乎已經到了某一處的邊緣,樂天三人繼續向前走,也許他們都有一個奢望,把這里所有的山山水水都要看個夠?
新的美景又出現了,在他們面前,出現了一方呈圓形的池塘,樂天知道,那就是苻離人常說的鑒池。在藍天白云的映照下,鑒池像一顆熟透的葡萄,晶瑩透明,鑲嵌在雛鳳山下。雛鳳山?樂天面對著的正是被叫著“雛鳳山”的小山峰。這些名字都太美了,“雛鳳山”下的“鑒池”,很容易叫人聯想起一副絕美的山水畫:在一面巨大的銅鏡里面,照映著一只展翅欲飛的雛鳳。
面對此情此景,樂天三人又陶醉在美好的想像之中。不過現在對于樂天兄弟來說,這里的風景并不生疏,因為他們通過耳聞目睹和一些文字的介紹,對這里的景點已經比較的熟悉。這不,對于這鑒池來說,樂天兄弟就久聞其名了。
鑒池東接龍泉湖,西連仙女泉,南靠竹林,北依良田。當春天早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樹林照到鑒池的時候,那滿滿的一汪池水像個剛剛從甜美的夢鄉醒來的少女,微睜著惺忪的眼睛,那樣的平靜、溫柔。一覽無余的水底,映著偶爾飄過的白云,既便是最微小的沙粒落到水面上,也能濺起一朵美麗的小花。此時你若站在池邊,池水可以把你的周身都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你把自己打扮個夠。
“鑒者,鏡也。”樂天又對湘靈講起了故事:“鑒池開挖于東漢末年,那時候徐州府有個太守,叫陶謙,字恭祖,為人憨厚謙遜。他看到當時廟堂之上朽木為宮,殿階之下**食祿,以至于貪官橫行,生靈涂炭。為了不與時人同流合污,便開挖了一個池塘,起名為鑒池。他給自己訂了個規矩:每天必到這鑒池邊站一個時辰,面對明靜如鏡的池水,檢討自己,反省自己,并以此命名為鑒池。”樂天停了停,又繼續說:
“鑒池不但可以讓人觀賞風景,陶冶性情,還可以讓人自警自省自律。假如每一位父母官都能每年來此一趟,在鑒池邊照照自己,作個自我鑒定,遠勝于那些只憑著一張嘴巴夸夸其談,裝腔作勢,粉飾太平的官員,也很可能會少了許多冤案,讓百姓對父母官有更多的信任。”樂天把對鑒池的敘述擴展到為官之道方面來了,說得行簡和湘靈很是欽佩。
樂天講完陶恭祖的故事,繼續向前走。
此時在路旁出現一道小溪,一股山泉在小溪澗歡快地奔流。樂天三人沿著溪澗旁邊的小路前行。他們轉過一個滿是高大的銀杏樹的園子,又走了不遠的一段路,一塊東西長約十來丈,寬約三四丈的水塘凸現眼前。水塘四周依次環繞著無數棵楸樹、楊柳和廣玉蘭,它們像層層絲絳一般把水塘給圍了起來。那水塘里的水并不深,但是卻特別的清冽透明,叫人看起來特別的凈目爽心。透過清亮的水層,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出水底的石頭,那些各種形狀的石頭像一顆顆耀眼的珠璣,粒粒可數。還有那些毛茸茸的青綠苔鮮,像一匹匹薄薄的綢緞,輕輕地鋪在水底。又像是輕紗般的霧,鋪在人們的心里,讓人有種難以表達的清爽感。水面看來很平靜,但有時候忽然就從水底的深處冒出一串水珠,像魚的眼睛,悠悠然就徐徐上升起來,那水泡兒越來越大,如珍珠般的锃亮耀眼,一旦露出水面,亮光一閃,水泡一下破滅,化成一圈小小的漣漪,水面又平如鏡面了。緊接著這一處那一處,水泡兒輪番出現,整個水塘如釋放出無數水晶禮花,令人目不暇接。這就是東漢徐州太守陶謙修過亭,千百年來被人們譽為圣地的篩子泉。又因為泉的體態東西豎臥,形狀極像臥著的仙女,所以又叫仙女泉。據當地人說,龍泉湖方圓幾十里的水面,澆灌著幾百頃香稻米的水源,就來于這仙女泉。
“篩子泉,仙女泉,這些名字都好聽!”湘靈反復重復著這泉水的名稱。
三人離開仙女泉,沿著一條逐漸向上的斜坡走。前面是一片松樹林,那些松樹大多是數人合抱的古樹,石板路上到處鋪滿了松樹的子球,這松樹的子球當地人叫著“松樹蛋”,圓圓的,有較小的石榴那么大,樣子很像細心的農家女人切成的、在上面切有許多“道路”的、炒熟了的整個的雞鴨肚子,分成小瓣向四周散開。好在這里的行人不少,雖然古樹將道路遮蔽成一片陰翳,但是三人并不覺得因過于泠清而害怕,因為不時有三三兩兩或者三五成群的人走過。
前面出現了建筑物,原來這里又有一座寺院。樂天心想,這龍泉湖周圍到底有多少寺院?三人正議論著,眼看那寺院就出現在面前。只見寺院山門外立著一塊人多高的石碑,三人走近石碑看上面的碑文,原來這座寺院叫著“五佛金光寺”,修建于何時已經無從知道,石碑上記載著現在的寺院是本朝太宗先皇時候重修過的。
現在樂天三人站在山門外的平地里觀賞四周的景物,只見這“五佛金光寺”隱伏在深山老林之中,依山而建,環境優美,風景極佳,真是一方“世外桃園”。
行簡走到離山門稍遠一些的地方,忽然發現那里有一口古井,樂天湘靈一同走到古井邊,那井水卻是一汪趵突泉,直往上面翻騰,就像油鍋里面沸騰著的油一般。三人連連稱奇。
這時不遠處有一位寺院小沙彌指著一個地方對三人說:“三位小施主,你們要喝水,到這邊來,這泉水味道很特別。”
三人向小沙彌走去,原來那地方真的有一股泉水從一個石洞里流出來,旁邊的一個木樁上倒蓋著一個用來喝水的轆轤(舀水的竹子器具)。三人用轆轤舀水喝了,那泉水果然味道特殊,不但喝起來特別的清涼,而且還帶有甘甜的味道。
小沙彌還指著懸崖上的一塊大石頭說:“那塊石頭叫著‘鴿子巖’,你們看像不像?”樂天三人仔細一端詳,那塊巖石果然很像一只大鴿子。
三人走進寺院,奇怪的是,里面并不像一般寺院那樣,有什么三門殿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而是生長著兩棵巨大的古檀樹,檀樹的樹干上掛一塊木牌,上面寫著古檀樹的樹齡。那木牌不看則已,一看會令你大吃一驚,原來那兩棵古檀樹的樹齡已經有一千七百多年。樂天三人想,這兩棵古檀樹也許是一對夫妻。三人看那古檀樹的上面,只見古檀歷盡滄桑,虬枝勁發,如果到了盛夏,在古檀樹下乘涼,一定是一種極好的享受。那時候,樹下清風徐徐、涼氣習習、蟬聲陣陣,一定是絕佳境地。
在兩棵古檀樹的后面有觀音殿,這觀音殿又叫著大悲壇,這里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上首菩薩,表現一切佛的大悲心,所以是救世之最切者。因避太宗先皇李世民的諱,后來簡稱觀音菩薩。他的形象有多種不同。一是圣觀音像,就一首二臂,結跏趺坐,手中或持蓮花或結定印的尊嚴像,天冠中有阿彌陀佛像。又有“自在觀音像”,就是一足盤膝,一足下垂,很自在的形象。像旁或有一凈瓶,盛滿甘露,瓶中插了柳枝,象徵觀音以大悲甘露遍灑人間。觀音像兩旁有一童男童女像,童女為龍女,因為《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中說有龍女成佛的故事,而觀音又是住在南海普陀洛伽山,因此有“龍女拜觀音”的傳說。童子即善財童子,因《華嚴經》中說善財童子為求佛法,參謁五十三位善知識,其中曾謁觀世音菩薩而得到教益。
關于觀音菩薩,樂天兄弟和湘靈四年前在上龍寺里已經看過,不過上龍寺的是千手觀音,而這里的觀音菩薩只有兩只手臂。
樂天還想到流溝寺去看看大肚菩薩,還想到朱陳村去看看,但是時間已經不早了,今天還得趕回苻離,看來只好過兩天再來,于是樂天決定快點趕回夾溝鎮,在那里搭乘馬車回苻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