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章 第31 章 奔吳越

  • 詩魔白樂天
  • 碣石頑童
  • 3391字
  • 2015-01-19 12:34:11

馬車出了蕪湖鎮,向著東南方向前進。這一天,到了一個地方,只見四周樹木蔥蘢,一片濃濃的綠色,大家正議論著,忽然看見前面一座亭子,大家心想,這樹林里也有亭子?眨眼間馬車到了亭子附近,大家叫馬車停下,他們要在這里歇息歇息,順便看看這里的景色。

剛走進亭子,就見那亭子上題著一行字:“寧國縣十松亭”。原來這里已經是寧國縣地域。大家正琢磨那亭名,忽然小陳菲大聲叫道:“松樹!好大的松樹!”

陳菲這一叫喊,大家立刻看到了亭子附近那些三四人合抱的巨大古松。大家向那些古松走去,原來那些古松剛好十棵,難怪那亭子叫著“十松亭”。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那松林間有兩間茅屋,茅屋的門口懸掛著草棚懸掛著“茶幌”的招牌,大家走進茶棚,里面擺著兩張小木桌,幾把竹椅,桌上放有茶碗。那茅屋主人說,這茶水是為上山采藥、砍柴、打獵和路過的人而準備的,當然,路過的人也可以在這里喝茶休息。

聽了茅屋主人的介紹,大家很受感動,想這民間百姓性情是如此的淳樸,心胸是如此的坦蕩,竟然終年在這密林之中默默無聞地為世人提供方便,自己卻在這里享受孤獨寂寞。這也許是人類之間的一種最高境界的大度與犧牲吧?

大家喝完茶水,謝了茶主,回到亭子上。這時候他們才注意到,原來這亭子的兩個門上都掛著匾額,匾額上題著對聯,樂天兄弟依次念道:

“鼎立一柱擎八角飛檐,洞開二門迎四海賓客。”橫批:“三星高照”。宣城論“七山環拱聚六方城邑,十松林立護五萬子民。”橫批:“天長地久”。

在兩側的門口,還有四塊石碑,每一塊石碑上有一首詩,樂天兄弟依次念那詩歌:

《耘老弟五月十三日親往新亭種竹喜而賦詩》:

“移竹應須竹醉時,不妨帶筍一時移。清陰且障東西日,碧色不分上下池。歲晚雪霜成超伴,夜涼風月得新知。朅來便有親親意,玉立無言似索詩。”

《出郊勸耕因游吳山清隱》:

“第一林泉得縱觀,春風隨步著欄干。山園梅雪千株在,門納湖光十里寬。水上濕紅云片段,亭前鮮碧玉檀欒。水上濕紅云片段,亭前鮮碧玉檀欒。主人才調渾相稱,是柱詩篇一一刊。”

《寧陽道中詠古松》:

“古松盤郁幾千尺,虬影倒掛蒼巖黑。根株盤石石嶙峋,苔蘚直作老龍鱗。回飆五月如清秋,半碧棲云云不流。高枝居軼凌霄汗,愁猿欲墜聲啾啾。”

《祭奠秦隱老人并為十松亭賦詩》

“空堂無人日長哦,風松助我澗云和。蒼顏千古喜相似,愛子亦有凌云柯。歡然相對默終日,意得那須言強多。我身未得從子老,嗟爾系此成蹉跎。”

念完了詩,大家上馬車,繼續趕路。樂天兄弟議論著,這江南吳越之地,果然人文氣象濃厚,像這野林之中,居然充滿詩書之氣。

傍晚時分,到了一個地方,那里有一個古鎮,據當地人說,那古鎮叫著寧國。

“寧國”?幼文忽然想起,《太平環宇記》記載:“縣南一百一十里,吳興郡安吉縣南界,道旁有小井,乃是孔子入吳時鑿此井,今屬寧國縣。”原來當年孔子到過這里,還在這里鑿過一口井。

這寧國縣地處AH省東南部,東鄰蘇杭,西靠黃山,是皖南山區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

寧國建縣始于東漢建安十三年,縣名意取“邦寧國泰、物阜民安”。境內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天目山蜿蜒屹立于東南邊緣,黃山山脈由西延伸入境,構成南高北低、峰巒疊嶂的地勢形態。與青龍湖連成一片,形成集湖光山色溶洞于一體的怡人風光。境內名勝古跡眾多,“山門洞”、“千秋關”、“仙人塔”因其歷史悠久,風貌獨特,載入《大唐名勝詞典》,其中,“山門洞”素有“天下之奇山門有,山門之奇天下無”的稱譽。

說話間,馬車已經過了護城河,到了城門口,只見城門兩旁一副對聯:“南崗積翠,西水映霞”。大家心想,這對聯倒簡單。其實他們還不知道,這幅對聯點出了城門前面的景點,“南崗積翠”為寧國十二景之一。南門前有護城河,名為虞溪,水從西津河而來。知道內情的人士都說這對聯雖然文字簡潔,立意卻極其巧妙。

馬車進入城內,沿著一條寬大的石板街道行駛。馬車終于在一個旅店門前停了下來,早有旅店堂倌前來將馬車安頓了,一行人跟著堂倌走進旅店,安頓了鋪位,然后在旅店餐廳吃了晚飯,洗浴了,早早安歇,不提。

第二天早上,樂天兄弟議論著,這寧國也是千年古鎮,名勝古跡不少,既然來到這里,何不也停下一兩天,看看這里的風景名勝和人文景觀?于是大家不忙,待吃了早點,一行人走出旅店,他們要到處走走。

一行人在街道上漫無目的地這里看看,那里瞧瞧。忽見前面一座特殊建筑,紅墻黃瓦,大家走近觀看,正門題字“文昌宮”,兩旁一副對聯,寫的是:“文光萬道輝斗極,瑞氣千層煥天樞。”樂天兄弟從那題名和對聯知道,這棟樓房原來是書院。

現在大家來到一處,這里又是一座紅墻黃瓦的的建筑,樂天兄弟看那大門題字,寫的是:“尊經閣”。大家心想,這棟樓房也許跟埇橋的“藏心閣”差不多,也是藏書的吧?其實那正是一棟藏書樓。只見門口的對聯寫的是:“一閣其中書藏圣哲,八經之外再無奇書。”

樂天兄弟極口稱贊這對聯寫得實在好,于是就想走到里面看看。一走進尊經閣,就看見那最前面的兩根柱子上一副對聯:“覺世牖民詩書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類拔萃河海泰山麟鳳莫喻圣人。”大家又是一陣贊不絕口。

大家向前面走了幾步,就看見后面兩根柱子上也是一副對聯:“氣備四時與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上面有橫批:“萬世師表”。

從尊經閣出來,大家繼續向前面走。忽見前面又有一座樓房,大家走近觀看,大門題字是“狀元樓”,兩旁對聯是“丞相祠前槐樹綠,狀元樓外杏花紅。”大家又是一陣贊嘆。

現在大家又來到一棟樓房前面,只見正門題字是“十全堂”,兩旁的對聯是:“后院藥圃無凡草,前廳松窗有秘方。”原來這棟樓房是一家藥鋪。

幼文忽然想起母親的交代,不要玩得太久,早點回來,免得娘擔心。于是大家趕回旅店,議論當天游玩收獲,很明顯的一點感覺就是,這寧國還頗有人物。也許將來這地方還會出杰出人才。

第二天,馬車繼續向東南進發。

馬車出城不遠,道路兩旁漸漸出現了一片灌木林。樂天一家對這灌木林倒感到新鮮,正議論著那是一種什么樹,為什么在樹上結滿了小果子?忽然路旁一位農夫大聲說:“車上小哥,那是梅子樹呢,樹上的小果子就是梅子呢,等一等,讓我給你們摘梅子。”那位農夫很熱心,一霎時就摘了一大捧梅子給樂天兄弟,大家把梅子放到口里,哎喲,那一種味道真讓你一輩子也忘不了,酸痛酸痛,極其新鮮爽口。這一下樂天兄弟明白了,為什么當年曹孟德用“望梅止渴”的典故讓士兵克服口渴。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傳說當年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為激勵士氣,曹操說:“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果實都成熟了,大家可以趕快趕路,到那里吃梅子解渴!”于是士兵的口里都產生了涎水,口渴也大大減輕了。

走了一程,前面出現一個村莊,喲,看來村莊還不小呢,還有城墻,也許是一個市鎮?很快,馬車已經到了城門口,城門上三個篆體大字:“梅林鎮”。原來這市鎮叫著梅林鎮。

馬車繼續前進,忽然前面一條小河彎彎曲曲向遠處伸展開來,河水看起來有些流得急,不遠處,有不少小船在向下游急駛。河畔有一些船夫將小船往上游拉。大家正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這時候大家來到一個渡口,那里立著一塊木牌,最上面寫著五個大字:“東津河漂流”。大家一下明白過來,原來這里是一段漂流河段。大家看木牌上的說明:

“東津河漂流位于寧國縣梅林鎮,它的東部與安吉相鄰,南與黃山相望,西與九華山相近。東津河漂流全長一十二里,置身其中,到處青山隱隱,竹海悠悠。正所謂‘筏在河上走,人在畫中游’。

東津河漂流素有‘五美’之說。那‘五美’?一美是欣賞心曠神怡的美景,漂在河上,兩岸片片田園,堆青疊翠;層層竹海,綠浪洶涌,到處蒼翠怡人,蔚為壯觀。河中白鷺齊飛,鴨聲陣陣,展現你眼前的是一首山水詩,一幅田園畫。

二美是感受純樸自然的民風,踏上竹筏,你將在一位憨厚樸實的艄公帶領下,走進粉墻黛瓦的山村,去領略當地人美好的田園生活。

三美是聆聽凄美離奇的故事,游在其中,你可以了解**橋的來歷,金吊棺的傳說。

四美是參與情深意綿的對歌,整個漂流既有平緩如鏡處的慢漂,又有波濤洶涌處的險漂,險相重生,但都有驚無險。

東津河漂流有五美,她會帶給你五種情懷,五種感受,五樣心情。當然也會帶給你一身輕松愉快。”

看到這里,大家的心情也一下輕松愉快起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阳县| 宜昌市| 太保市| 高密市| 和龙市| 静乐县| 班戈县| 仁化县| 辽阳县| 个旧市| 德惠市| 富顺县| 邢台县| 胶南市| 富宁县| 丽江市| 蕉岭县| 山阳县| 潮州市| 万宁市| 莎车县| 长治县| 远安县| 利辛县| 韶关市| 临高县| 甘洛县| 吴堡县| 永靖县| 东乡族自治县| 金阳县| 江门市| 桐城市| 巴林右旗| 芮城县| 织金县| 商城县| 磐石市| 台东市| 陇西县| 米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