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引言 適應意味著什么 “神秘猴子”帶來的困惑

只要你認同變異、遺傳、繁殖成功率差異的存在,那么你就一定會接受自然選擇的存在。我們不難接受獅子適應非洲大草原,那么難道人類不適應狩獵采集生活嗎?事實上,人體的許多特征都適應我們進化所經歷的環境,但不適應我們通過文化創造的現代環境。越來越多的失配性疾病,就是我們的身體對這些新環境適應不良或適應不足的結果。

如果我們對過去和現在糾纏不休,那么我們就會發現,我們喪失了未來。

——溫斯頓·丘吉爾

你聽說過2012年在佛羅里達州坦帕市舉行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神秘猴子”嗎?那是一只出逃的獼猴,當時它已經在這座城市的街頭生活了三年多。它從垃圾箱或垃圾桶里搜撿食物,會躲避汽車,并且聰明地避開了野生動物保護機構官員的抓捕,使他們無可奈何。這只猴子成了當地的傳奇。當時,因為有大批政客和記者在那里參加會議,所以這只“神秘猴子”一下子就在國際上出了名。

政客們很快就開始以猴子的故事為契機來推廣他們的政見。古典自由主義者和自由主義者都對這只不斷逃避抓捕的猴子表示贊賞,認為它象征著自由的本能,象征著人類以及猴子對自由受到不公正侵犯的反抗。保守派將多年來抓捕猴子的失敗努力解釋為象征著無能、浪費的政府。記者則大篇幅地講述著這只“神秘猴子”及其追捕者的故事,以此來隱喻正在城市里其他地方上演的政治大戲。而大多數人只是想知道這只獼猴在佛羅里達州的郊區干了些什么,它顯然不屬于這個地方。

作為一個生物學家和人類學家,我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神秘猴子”和它引發的系列反應的:它們象征著人類對自己在自然界地位的看法,這種看法自相矛盾,表現出在進化方面的天真無知。從表面上看,這只猴子集中反映了一些動物在它們最初不適應的環境中如何良好地生存下來。獼猴從亞洲南部進化而來,在那里,它們擁有的采集不同食物的能力使它們能夠在草原、林地甚至山區定居下來。它們在村莊、城鎮和城市中也能繁衍得很好。獼猴還是常用的實驗室動物。考慮到這一點,“神秘猴子”能在坦帕市的垃圾堆里生活下來,也就談不上什么驚人的才能了。然而,人們一般認為,自由自在的獼猴不屬于佛羅里達州內的城市,這顯示了我們是多么不擅長把同樣的邏輯用于自身。從進化的角度來看,猴子出現在坦帕市,與絕大多數人出現并生活在城市、郊區和其他現代環境中相比,并沒有多么離譜。

我們和“神秘猴子”一樣,都遠離了最初生活的自然環境。在600多代人以前,任何地方的人類都是狩獵采集者。在相對較近的年代之前,我們的祖先都生活在不足50人的小群體中。他們定期從一個營地轉移到下一個營地,以采集植物、狩獵、打魚為生。即使在大約10 000年前農業出現后,大多數農民仍然住在小村莊里,每天辛苦勞作,以生產出足夠的糧食,他們從未想象過如今在佛羅里達州坦帕市這類地方出現的司空見慣的景象:汽車、廁所、空調、手機以及大量經過高度加工、富含熱量的食物。

我很遺憾地報告一下,“神秘猴子”最終于2012年10月被抓獲,但絕大多數現代人類仍然像曾經的“神秘猴子”一樣,生活在他們最初并不適應的環境中,對此我們是否有必要擔心?在許多方面,這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幾乎不用”,因為21世紀初的生活對普通人來說還是相當不錯的。總體來看,人類這個物種相當繁盛,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最近幾代人取得的社會、醫療和技術方面的進步。如今地球上的人口超過了70億,其中很大比例的人以及他們的子女、孫輩,都有望活到70歲以上。即使普遍存在貧窮問題的國家和地區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印度人的平均期望壽命在20世紀70年代不到50歲,但今天已經超過了65歲。數十億人比他們的祖輩活得更久、長得更高,并且能享受到比過去大多數國王和王后更舒適的生活。

盡管情況已然相當不錯,但還可以更好,因為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擔心人類的未來。除了氣候變化造成的潛在威脅,我們還面臨著人口激增以及疾病流行方式轉變的挑戰。隨著長壽者越來越多,因感染或食物不足所致疾病而英年早逝者越來越少,患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中老年人卻呈指數式增長。而這些疾病過去很罕見,或者根本不為人所知。富裕帶來的并不全都是好事,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的成年人多數超重,健康狀況不佳,而兒童肥胖癥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圍內也在飆升,這預示著未來幾十年將有數十億不健康的胖子。

伴隨健康狀況不佳和體重超重出現的是心臟病、中風、各種癌癥,以及許多代價高昂的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和骨質疏松。工作生活能力喪失的原因也在發生著令人不安的改變,因為全世界有更多的人患有過敏、哮喘、近視、失眠、扁平足以及其他問題。簡單來說就是,人們的死亡率降低了,但是疾病的發生率卻升高了,健康狀況出現了下降。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轉變發生的原因在于年輕時死于傳染病的人減少了,但我們千萬不要把老年人中較為常見的疾病與年齡自然增長引起的疾病相混淆。每個年齡段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受到生活方式的顯著影響。在45~79歲的男性和女性中,積極參加體力活動、攝入大量水果和蔬菜、不吸煙、飲酒適度的人,在某一年份的平均死亡風險僅為生活習慣不健康者的1/4。

慢性疾病的發生率如此之高,預示著患者病痛的增加,同時也意味著巨額的醫療費用。在美國,每人每年花在醫療保健上的費用超過8 000美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近18%。這筆錢中有很大比例是用于治療可以預防的疾病,如2型糖尿病和心臟病。其他國家在醫療保健上的開支較少,但隨著慢性疾病的增加,相關費用也都在以令人擔憂的速度上升,例如法國現在的醫療費用占其國民生產總值的約12%。隨著中國、印度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富裕起來,他們又將如何應對這些疾病及其費用呢?顯然,我們需要降低醫療費用,并為數十億現在和將來的病人開發廉價的新療法。但如果我們能夠事先預防這些疾病豈不是更好嗎?又要怎么預防呢?

這里我們需要回顧一下“神秘猴子”的故事。如果人們認為有必要把猴子從坦帕市郊清除出去,因為它并不屬于那里,那么也許我們也應該讓猴子過去的鄰居——人類,回到生物學上更正常的自然狀態。即使人類像獼猴一樣,可以在許多不同的環境中生存和繁衍,包括郊區和實驗室,但是如果我們改吃那些自己所適應的食物,并且像我們的祖先那樣鍛煉,那么我們豈不是能擁有更健康的身體?進化主要是使人類適應了狩獵采集者的生存和繁殖方式,而不是農民、工人、辦公室白領的生存方式,這一邏輯鼓舞著日益興起的現代洞穴人運動。有人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追求健康的生活,他們認為,如果像石器時代的祖先那樣飲食和運動,就會變得更加健康和幸福。我們可以從采用“原始人飲食法”開始,食用大量的肉(當然是用草喂養的動物)、堅果、水果、種子、多葉植物,拒絕所有用糖和簡單淀粉加工的食物。

如果你是真的在認真實踐這種飲食方法,還要在食譜中加上蟲子,而且從不吃谷物、乳制品和任何油炸食物。你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更多舊石器時代的人類活動。每天赤足步行或奔跑10千米、爬幾棵樹、在公園里追逐松鼠、扔石頭、不坐椅子,還要睡在石板上,而不是睡在床墊上。為了公平起見,原始生活方式的倡導者并不提倡人們辭掉工作,遷居到卡拉哈里沙漠,并放棄所有現代生活中最佳的便利設施,如廁所、汽車和互聯網,因為要發博客把石器時代的生活體驗分享給其他有同樣想法的人,網絡是必不可少的。

現代洞穴人運動倡導者主要是建議人們思考一下如何使用自己的身體,尤其是吃什么和怎么鍛煉。但這是否正確呢?如果越接近舊石器時代的生活方式明顯越健康,那為什么沒有更多的人那樣生活?那種生活方式有什么缺點?哪些食物和活動是我們應該放棄或采用的?很明顯,人類不怎么適應食用太多垃圾食品,并整天坐在椅子上,但我們的祖先也沒有進化到適應吃馴化的植物和動物、看書、使用抗生素、喝咖啡、在有玻璃碎屑的街道上赤足奔跑。

上述問題其實都預設了一個根本問題的答案,這個問題正是本書的核心:人體適應什么?

這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它需要從多個方面來解答,其中之一就是探索人體進化的故事。我們的身體是如何進化成現在這樣的,為什么會這樣進化?我們進化適應于吃什么食物?我們進化適應于從事什么活動?我們為什么要有很大的腦容量、少量的毛發、拱形的足弓以及其他一些明顯特征?我們將會看到,這些問題的答案非常令人著迷,經常是假設性的,有時甚至有悖常理。然而,我們的第一要務是要考慮“適應”意味著什么,這是一個更深刻、更棘手的問題。坦白地說,適應的概念難以定義和明確使用,這是眾所周知的。因為我們進化適應于吃某些食物或從事某些活動,并不意味著它們對我們有好處,或沒有其他更好的食物和活動了。因此,在我們講述人體進化史之前,讓我們先思考一下適應的概念是如何從自然選擇理論中衍生出來的,這個術語的實際含義是什么,以及適應可能與我們今天的身體有什么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掖市| 杭锦后旗| 柞水县| 南陵县| 龙山县| 隆德县| 大新县| 福安市| 柞水县| 宜兰县| 扎赉特旗| 博罗县| 沿河| 开平市| 花莲市| 龙川县| 台南市| 沈阳市| 新密市| 金川县| 卢龙县| 鄂尔多斯市| 马山县| 巴青县| 隆尧县| 施秉县| 邻水| 平安县| 平安县| 旅游| 西城区| 山丹县| 衡东县| 兴安盟| 页游| 平乐县| 广丰县| 河曲县| 治多县| 石台县| 大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