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歡在秋天走路回家,走一條長長的林蔭道,路長得走也走不完。路邊全是高高的樹,遮天蔽日,風過處,無數落葉就如一場黃金雨從天上飄落。風聲呼嘯,時緊時松。風把道溝里的落葉也吹了出來,像金色的潮水涌過路面。一個人走著,前后不見一個人,如一只惘然的黃麋鹿,踏在枯干落葉上發出瑟瑟聲。心里緊繃繃的,不知道要走到哪里去,也不知走完了路以后干什么。
總覺得,一個人常常觀賞飛花落葉或草上的露水,就會懂得人生短暫猶如夢幻。那么,行為就會變得溫和,內心世界也會更加幽深。
此時此際,聽夜風繞過幾條街,秋天瘦了滿地的落葉,不禁想起里爾克《秋日》中的詩句:
誰這時沒有房屋,就不必建筑,
誰這時孤獨,就永遠孤獨,
就醒著,讀著,寫著長信,
在林蔭道上來回
不安地游蕩,當著落葉紛飛。
請允許我改一下里爾克這首詩的結尾——就醒著,讀書,在書籍里來回游蕩,當著落葉紛飛。閱讀,當然不能顛覆“該得到的尚未得到,該喪失的早已喪失”這樣的事實,孤獨的依然孤獨,不幸福的也沒法夸耀幸福,但是,沒有房屋,還是得動手搭建;我們的生活,還是得靠自己來保衛。
秋天,在霜滑的晚上,月色在落葉間堆積得很厚,卻又被斜風削得飛薄,輕輕地降到我窗邊敞開的書頁上。這是富于詩意的讀書之夜,文字間輕幻著重重波濤。唐詩宋詞,元人簫管,盈耳清妙,流韻悠然,伴我度過這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永夜。滿耳只有秋天的叢林中,金黃色葉子在枝頭的颯颯作響,涼霧中繽紛落葉的滴滴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