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康寶鑒》里有一句話:“色是少年第一關(guān),此關(guān)不過,任高才絕學,都無受用。”
很多人,特別是男人,從十幾歲開始,終其一生都活在性的驅(qū)動之下。這種來自基因的驅(qū)使,每分每秒都在灼燒他的內(nèi)心、操控他的行為。就像實驗室里打了興奮劑的小白鼠,在多巴胺的操控下,拼命踩著滾輪,至死方休。
大部分男人永遠學不會克制。他們擺脫色欲,只能靠激素的自然衰退。很多人以過來人自居,義正詞嚴地對晚輩說:“男人,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言下之意是,你看,我都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了。這話就好比爺爺對孫子說:“你看,我都不看動畫片了。”
《論語·季氏》有云:“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只有少年才有資格說自己擺脫了色欲的控制,大部分“過來人”,只不過是在求而不得中,渾渾噩噩熬過了“好色”的年紀,開始“好斗,好得”了。從“貪生”,變成了“怕死”。直到生命所剩無幾,所有的欲望都隨著激素枯竭,才終于有機會活成自己的樣子。但問題是,時間不多了。
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懂得克制自己的各種欲望,長大以后不是圣賢,就是豪杰。古話說,“年少得志大不幸”,因為普通人雖然不懂克制,但客觀條件會幫他克制。而一旦年少得志,又不懂克制,失控的欲望就會像洪水般吞噬一切。克制的人渴了,不會開閘放水,他明白,“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因為瓢的大小可以自己控制,而一旦開閘放水,一切都會徹底超出控制范圍,不可挽回地走向敗亡。
所以,人越是處在高位就越要嚴于律己,越要克制。站得高,摔得慘的人比比皆是。學不會禁欲,就可能進獄,要么把欲望關(guān)進牢籠,要么被欲望關(guān)進牢籠。欲望永遠不會得到滿足,幻想中的終極滿足就像一根掛在眼前的胡蘿卜,永遠吃不到嘴里。欲望會吞噬一切,無限長大,永遠沒有邊界。如果有,這個邊界也只能是載體的消亡。凡是縱情聲色的古代帝王,油盡燈枯,英年早逝都算善終,更多的是國破家亡。
夏朝亡于妺喜,殷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史書上把這些“紅顏”定義為“禍水”,但其實錯不在她們,因為她們沒有選擇權(quán),錯的是手握選擇權(quán)的一方。不懂克制,讓他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身死國滅,被武器碾碎肉體,被史書注銷靈魂。
很多人終其一生也意識不到,所謂的本能,并不是“你”的需求,而是基因的需求。純粹的生理快感不過是多巴胺的騙局。你必須要分清的是,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是你的基因想要的。你到底要聽誰的?我們作為人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當基因的傀儡,當一個被設定了程序的機器。基因為了繁衍,驅(qū)使人類不斷交配,為它創(chuàng)造更多的宿主,至于宿主到底想要什么,它是不會關(guān)心的。
為什么說戒葷可以明心凈目?因為這里的“葷”不是指肉類,而是大蒜、韭菜、大蔥這類含有大蒜素的蔬菜,大蒜素會提升人的欲望,讓大腦前額葉的活動減少,判斷力下降。戒葷就是為了不讓欲望干擾你的思維,不被基因控制,做“我”真正想做的事,而不是基因想讓“我”做的事。
小時候看《西游記》,覺得最無聊的就是女兒國那一集,一個能打的妖怪都沒有,直接走不行嗎?非要磨磨嘰嘰的?后來有一次,看到網(wǎng)上關(guān)于這一集的評論,留言基本上都是:“為什么非要走?”“要是我就不走。”“這生活,還取啥真經(jīng)?”突然就明白了,九九八十一難,最難的就是女兒國。這一難,考驗的是人心,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這一難過去之后,玄奘就已經(jīng)成佛。
對普通人來說,克制欲望不是讓你“成佛”,不是要求你在女兒國不忘初心,在酒池肉林里坐懷不亂,這都不是考驗人性,這是拷打人性。畢竟人類還沒有進化到可以完全無視本能的地步。但我們起碼要做到,君子不立危墻之下。承認自身的缺陷,盡量避免或遠離可能觸發(fā)自身缺陷的一切誘惑。正視欲望,承認它的存在,同時斬斷它的生長。
當一個人擺脫了基因的操控,人生就會迎來質(zhì)變,開始思考以前從未想過的問題,進入以前從未見過的世界,就會告訴自己:“從現(xiàn)在起,我開始謹慎地選擇我的生活,不再輕易讓自己迷失在各種誘惑里。我心中已經(jīng)聽到來自遠方的呼喚,再不需要回過頭去,關(guān)心身后的種種是非與議論。我已無暇顧及過去,我要向前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