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爹硬氣,兒好漢【一更】
- 火紅年代:知青中的手藝人
- 重生重回年代
- 2185字
- 2023-11-02 00:01:00
遠遠地劉志勇邊看到王家三虎都在,猶豫了一下,想停住,結果被其他幾個知青一直催促著。
“大隊長,走啊,人都來了還能縮回去嗎?”
這擺明了是把劉志勇叫做縮頭烏龜,劉志勇只好硬著頭皮上。
“干啥?都拿著鐵鍬來干啥?正好,窯洞還沒有平整好,你們幾個過來吧。”
爹硬氣,王大虎的底氣也很足,一眼就認出來了劉志勇,招呼他們過來干活。
“哥,咱不是來替我出氣的嗎?別慫啊,上去,直接上去打他們。就是那個葛大鵬打了我。”
挨打的那個知青,也就是劉志勇的親戚,一個勁兒地催促他,被劉志勇反身一下打在了頭上。
“打你個頭啊,那個,大虎兄弟不好意思哈,沒事兒,沒事兒了。”
“來抽根煙,抽根煙。”
劉志勇從褲兜里摸出來大前門煙,直接遞給了王大虎,王大虎一把把大前門煙拿過來。
“劉志勇,既然你們過來幫忙,那也不能拂了你們的好意,來吧,正缺人手呢。”
劉志勇本來是來找葛大鵬的事,結果反而被抓壯丁,也只能忍氣吞聲,咽下來這口氣。
“都愣著干嘛?大虎哥都發話了,還不趕緊干活。”
葛大鵬嘿嘿樂著看向王家三兄弟,看來狐假虎威還真不是課本書上的成語,關鍵是在現實生活中真管用啊。
六七十年代,像這種窯洞非常常見。現代化的各種機器沒出現,窯燒制的物品全都是手工操作,盡管費時費力,但能供上需求。沿河看過去,一座挨一座。
那時候,建窯又叫盤窯,對于村子里來說是一件大事兒。盤窯一般都是選在沙土的河邊,周圍還要有一塊平整的地,用作摔磚坯。
盤窯的窯址選好之后,還要從遠處運來粘土,把盤窯的地點堆的高一些,泥土還要一層層地行夯,讓他和原有的河邊泥土自然結合。
盤窯就是在這兒經過沉淀后的泥土上,深深的往下挖下去,挖出的泥土堆在兩邊,顯得更加高。而且,堆在窯周圍的泥土也要行夯,不然會出現滑塌或開裂。
挖出的窯里面,還必須要預留出來煙道和火道,采用的燃燒材料也不同。可燃物都是在生鐵的鐵篦子組成的火龍口燃燒。這年代使用的還多為木材,木材的燃燒力道小,燒一窯磚瓦的時間自然就拉長了,往往需要十天半個月。
“你們幾個,把那邊的煙道和火道重新清理一遍。看看里面有沒有雜物。”
王大虎指揮著劉志勇,劉志勇又指揮著手下的三個知青,只有那個被挨打的親戚捂著半邊腮幫子,只好吃下了這個啞巴虧。
周衛國抱著拳,看著劉志勇和他三個手下鉆到煙道里面,嘴角不由得掛了笑,往左邊一瞅,一個30歲左右的漢子跟著馬春生來到了現場。
“大頭哥,就是這個小伙子買下了你這個窯廠。我們經驗不是很足,你看要不給我們說說,怎么干?指導指導我們。”
馬春生足足給馬大頭家里送了一挎籃的花生,還有一挎籃的地瓜,馬大頭才勉強同意跟著馬春生過來,錢都到手了,其實他是不愿意來的。
“你說的是他?”
馬大頭上下打量著周衛國,一路上,馬春生跟他說了情況,這小伙子要燒磚和瓦。
這也太年輕了,身上細皮嫩肉的,一看就沒怎么干過農活,這樣的公子哥養尊處優慣了,一般都傲慢無人。
馬大頭壓根沒把周衛國當一回事,春生家蓋房也不容易,不能讓這小子耽誤了進程,懷著這個目的,馬大頭跟周衛國打招呼。
“小周啊,聽說你負責把窯廠開起來,燒制磚窯。不是我多嘴,這個活可不是人人都能干得了的,里面得有大師傅帶。”
“這樣吧,我問你幾個簡單的問題,看看能不能答上來?”
周衛國看眼前這男人頭確實挺大,頭大脖子粗,不是領道就是伙夫,這是故意考他來著?
“小周,你知道什么叫窯變嗎?”
這專有的名詞,讓馬春生和一同人都云里霧里一般,燒窯的程序還沒弄清楚,這又蹦出來一個新名詞。
周衛國抖了抖腿,看起來吊兒郎當的樣子,嘴里面流利地介紹著。
“生坯做好之后,用傳送帶傳到窯洞里,接下來的下一步就是燒窯。燒窯的火候要控制好,小火和大火交替循環著燒。否則的話,生磚坯無法燒透的。”
“窯的封土上面,放上幾口裝滿水的大水缸,這缸里面的水,將來是要開洞往燒著的磚塊上面淋水。這個時間控制在從大火變為小火燒的第三天,要是不淋水的話,燒出來了就是紅磚。淋了水之后燒出來就是青磚。這就是窯變。”
馬大頭愣住了,想為難一下周衛國,他卻回答的這么流利,這要不是事先背好了答案,那就是從事過這方面的工作。
“大頭哥,衛國兄弟說的對不對?”
馬大頭連連點頭,還不死心,繼續問道。
“那燒窯的時候有什么講究?有沒有什么操作的要領?”
周衛國對這個太熟悉了,那些流程就像印在他的腦海中一般,畫面一幀一幀的翻開,文字就在腦海中形成。
“裝好窯之后,燒窯的師傅就開始點火燒窯。一般情況下,燒一次窯大約需要8~10小時或更長。用到的木材大約需要1萬斤。”
“前幾個小時主要是預熱,把整個窯的溫度都提高上來。中間幾個小時把下面的瓦燒紅,然后讓火從下往上逐漸燒紅。”
“快燒到上部的時候,用火把在火道上面引火,讓火苗從火稻或火眼里燒出來。火苗可能從中間出來,也有可能從窯壁處先出來。一般根據火苗快出來的方向,讓燒窯的人把那個地方的火再燒大一點。”
“等到火苗出來,用半邊瓦片蓋上,讓火回燒最上面的瓦坯直到燒紅。等到所有的火道和火眼周邊的瓦坯全部燒紅,蓋上瓦坯片,停止燒窯。將沙土柴灰用水潑濕了把窯門封起來,窯上面用沙土全部覆蓋大約一尺厚做成圍堰,然后在圍堰里面倒水,邊往下滲邊加水,一直到停止加滿水,這個時間大約需要三天。”
“上面不僅覆蓋沙土,還要用沙土柴灰用水潑濕把窯門封起來,大約悶一個星期,就可以扒開砂土降溫,一天以后就可以出窯。燒出來了新瓦呈灰白色,沒燒熟,水沒有滲透,瓦片就會呈現暗紅色,沒有灰白色的瓦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