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同伴
書名: 我在明末割韭菜:從割據四川開始作者名: 正心669本章字數: 2180字更新時間: 2023-10-20 19:43:46
等他返回宿營地時,等他返回宿營地時,許學武已經在那幾名同袍的幫助下,將手持大棒的流寇殺死了。
一個熟悉的聲音從人群中傳來:“亮子?是你嗎?”
楊慶亮一聽就知道這是自己的隊員陳法明。
他是隊里年紀最大的成員,已經三十五歲了,所以他才會直呼楊慶亮的小名。
“我草!真的是亮子!”另一個粗獷的聲音讓他的腦海里立刻就蹦出來一個長著絡腮胡的威猛壯漢的形象,他也是自己的隊員甄勇。
不過因為他行事魯莽,所以被人戲稱為甄大膽兒,甄勇這個本名反倒沒人叫了。
這兩個人與楊慶亮都是嘉定州洪雅縣人,不但是同鄉,也是鐵桿死黨。
“真的是隊總!”還有一個聲音也很熟悉,同樣是他的隊員潘守柱。
人群中間擠出來三個身穿棉甲的明軍士兵,他們一臉興奮地走到楊慶亮的跟前。
陳法明拉著他的手,緊緊地握著。
甄大膽兒咧嘴大笑,沖著楊慶亮的胸前,不輕不重地擂了一下。一臉的絡腮胡讓他看起來顯得有點中年人的老成,其實他才二十六歲。
“老陳!大膽兒!守柱!”經過九死一生,能夠遇到鐵桿死黨,楊慶亮也十分的高興。
他轉頭又朝那邊看去,只見許學武和另外三人重新攏了火堆,正站在那里交談。
楊慶亮仔細辨打量過這三個人之后,他反而微微皺起了眉頭。
這三名新來的同伴,為首的一個同樣是個親兵隊總,名叫齊大偉,頗為兇悍孟浪,也是個喜好吃喝嫖賭之輩,平常與許學武最為交好,楊許二人發生矛盾時,他可沒少架秧子起哄。
另外兩個則是齊宏偉的手下,一個叫周大,一個叫周二,是親哥倆。
這里已經不適合久留了,幾個人開始抓緊收拾武器裝備等物資。這一戰,殺死了六名流寇,繳獲了三副弓箭,一把鬼頭大刀,一根紅纓槍,一根夾刀棍,一面盾牌,三把雁翎刀,一副鐵葉罩甲和五副棉甲。
眾人將東西分了分,然后又在土崗子下找到了摔昏過去的劉忠。這次幸虧有他及時示警,不然大家都得讓流寇給活捉了。
至于范二狗,幾個人把土崗子轉悠了一遍,也沒有找到他。
許學武心里知道他是怕自己殺他,所以提前逃走了,氣恨恨地罵了一通,也只得作罷。
準備完了之后,糧食仍舊由劉忠挑著,幾個人打著火把,就離開了這里。
楊慶亮、許學武等人摸黑走了大約有兩個時辰,天色開始微微發亮,恰好路過一個廢棄的村莊,大家都覺得疲乏不堪,便打算在這里歇息一會兒。
村莊的周圍有一圈矮土墻,建筑它的人大概是想起到防匪防盜的作用,可惜東邊已經垮塌了一大截,附近有不少尸體,四周還有戰斗的痕跡,很明顯有敵人從這邊攻入了這個村莊。
主干道是一條干硬的土路,兩邊都是房屋,大多數房屋都被火焚毀了,到處都是殘垣斷壁,村子里面的尸體并不多。
他們經過許多房間,發現村子里別說是大活人了,連個喘氣的動物都沒有,糧食就更不用說了,只有一些粗苯的家具,東倒西歪地留在房間里。
這里應該是被流寇洗劫過了。
流寇每攻下一個地方,都有裹脅民眾的習慣,這樣可以增加人數,壯大聲勢。
打仗的時候將裹脅的民眾當炮灰用,即便被打敗,他們逃走了,剩下這些被裹脅的普通民眾,救濟工作也夠當地官府喝一壺的。
他們沒有穩固的根據地,所以不事生產,只能靠搶掠來補充給養,就像蝗蟲一樣,每經過一個地方,就把這個地方的生機吃干嚼盡。
對于從基層到內閣都爛透了的大明朝廷來說,想要恢復一個被徹底破壞的地方,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些流寇就像是癌變細胞一樣,不停地吞噬大明朝廷尚未完全壞死的機體,直到它徹底垮掉為止。
眾人在村中央靠近水井的附近,尋了一處還算完好的農舍,停下來歇息。
從井里打來了干凈的水,架起鍋灶,將鄰屋的門窗、床板劈成木柴,放在灶下燃燒,很快就煮好了一鍋狼肉粥。
幾個人趕了一晚的夜路,早就饑腸轆轆了,這會兒甩開腮幫子,狼吞虎咽地將一鍋肉粥吃完。
眾人略一商量,便決定在這個村莊暫時歇息兩個時辰。
潘守柱來值第一班崗。
剛休息了一會兒,潘守柱就跑進來報信:“西邊來了一群人!”
“多少人?官軍還是流寇?”楊慶亮問。
“大概二十來個人,太遠看不清。不過服裝顏色很雜,不像是官軍。”潘守柱答道。
楊慶亮皺了皺眉:“二十幾個?最好別是流寇!”他揚了揚下巴:“咱們過去看看!”
對方數倍于己,雖然自己這一方全都是精銳的家丁,但是逃命的途中他們并不想跟流寇死磕。
幾個人一路小跑著來到村邊的圍墻,一邊取出兵器加強戒備,一邊貓著腰向外查看。
遠處影影綽綽來了一隊人,離得有些遠,看不大清楚是些什么人,但是從他們雜駁的服裝顏色就可以確定不是官軍。
他們有可能是逃難的百姓,也有可能是棒賊,更有可能是流寇,因為這三者的服飾并無太過明顯的界限,從遠處瞭望,很難區分出來。
又等了一會兒,西邊的那群人已經走近了不少,他們朝著洞開的村莊大門走來,隔著圍墻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身上穿著各色的衣裳,不過多是些破爛陳舊的衣服,里面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們扶老攜幼,牽兒帶女,原來是群逃難的百姓。
楊慶亮等人一起松了口氣。不過為了穩妥起見,還是不能放松警惕。
許學武和楊晴朗走在前面,齊大偉三人則在后面張弓搭箭,萬一有什么不測,立即開射。
二人走到大門口之后,一字排開將大門堵了個嚴實。
逃難的人群看著這幾個裝備精良的官兵,立刻起了不小的騷動,畢竟官軍的名聲有時候比流寇還差,他們有些害怕,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你們是什么人?”楊慶亮大聲喝問。
大概因為本省口音的緣故,那些逃難的百姓沒那么慌張了。本地官軍總要念些老鄉情誼,不至于向客軍那般肆無忌憚。
“我們是逃難的百姓!”人群中一個人說道。
楊慶亮聽他們交談時,的確都是本地口音,自然是放松了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