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關餉
- 我在明末割韭菜:從割據四川開始
- 正心669
- 2898字
- 2023-11-23 08:49:44
楊慶亮將馬幫領回雅州廣聯商號之后,先讓人把貨物都卸在倉庫,又命人去請大夫給甄勇療傷。經過這次事件之后,他終于認識到劉全這個專業人士所提出意見的重要性了。
所以,他特意找來劉全,將他月錢上調至每月十五兩,算是表彰了。
劉全自是十分高興,商號內的其他人也都更加敬佩他,徐靜江因為慫恿楊慶亮決斷馬幫草率出行,釀出此次事故,十分的內疚,所以決定以后多向劉全學習,盡量不要亂提反對意見。
經過此次事件之后,楊慶亮手中的現銀急劇減少,只剩下九百多兩銀子。他心里雖然有些著急,但再也不敢貿然行事了。
這次事件結結實實地教育了他一頓,讓他深刻體會到欲速則不達這句話是多么的正確了。
鑒于義興茶莊的馬幫還要再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再次出發,其株向他建議,在這期間,應該給馬幫找點活兒做,不然騾馬在馬圈里待得時間太長,會影響腳力。
楊慶亮詢問了一下劉全,附近有無需要馬幫短途運輸的活計,價錢高低無所謂。
劉全告訴他,零散的小活倒是經常有,但是用不了這么多的騾馬,遠途的活計也有,需要的騾馬比較多,但是在時間上有些不確定,害怕會耽誤下次去康區運送貨物。
考慮再三之后,楊慶亮決定,這一個月的時間,馬幫不在外面找活干,專門從雅州買糧食給小矛墩運送過去。
自己從成都府外面招募的那些人,一天至少要消耗一石糧食,一個月就最少要三十石糧食,怎么也要存上幾個月的糧食才夠能安心。
他讓劉全去聯系糧商,買上三百石各色糧食,再買五十石黑豆,用來喂牲口,特別是戰馬,非常嬌貴,每匹馬每日總要嚼裹幾斤黑豆才行,如果不喂黑豆,很快就會掉膘。
說到這里,他已經盤算好了,要從明正土司的木家鍋莊那里購進十五匹馴養好的戰馬,專門配備給夜不收小隊,一人二馬,可以充分保證其機動續航能力,余下的五匹自己也要一匹,另外四匹當做替補。
劉全粗略估算了一下,這三百五十石糧食起碼需要二百兩銀子。
這除了讓楊慶亮感到一絲絲肉痛之外,還感受到了財政方面的巨大壓力。如果刨除掉這些花費,他現在手里就只剩下七百余兩銀子。
而且,那些從成都府城外招收的人已經一個月了,他得給所有的人發月錢月餉。粗粗估算了一下,每月月餉差不多要一百五十兩銀子,還有糧食七十六石。
其中,步兵戰兵隊包括軍紀官一人,隊長五人,伍長十人,戰兵四十人,醫護兵五人,后勤火兵五人,每個月要給他們發放五十三兩五錢銀子,六十六石糧食。
其次,騎兵夜不收小隊,伍長一人,成員四人,每個月要給他們發放九兩銀子和六石糧食。
再者便是匠人和醫生,現在鐵匠人數太少,只有陶大忠、陶鑌鐵兩人,他打算再從外面雇傭三人,另外木匠、皮匠、醫生,這幾人每月需要給他們發放七兩九錢銀子和四石糧食。
還有商號里的人,大掌柜一人,二掌柜一人賬房兼出納一人,伙計八人,每月需要開支二十八兩銀子。
最后便是馬幫,大馬鍋頭一人,二馬鍋頭一人,馬腳子二十人,每月需要開支五十三兩銀子。
從現在一直到馬幫販貨回來,大約要有兩個半月,這段時間他不會有任何收入,剩下的這些錢省著花還是足夠用,想到這里,楊慶亮心里踏實了不少。
至于商號這里,暫時沒有財力再收購貨物了。
楊慶亮本來還擔心這會影響下次出發時間,劉全向他打包票說,不用花費一文銅錢就可以讓上次的供應商家繼續安排供貨事宜,這一方面得益于義興茶莊名號的影響。
另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楊慶亮已經正式投入鄒養壽的門下,廣聯商號和馬幫都有了雅州知州鄒大人的背景,只消向人稍微透漏一下這個消息,那些供貨的商家便不會不買賬。
況且這次他們的馬幫在禁門關被扣下,現在連人帶貨全須全尾的全部都要了回來,很好地證明了廣聯商號馬幫擁有強大背景的軟實力。
聽到劉全這樣的分析,楊慶亮才算是徹底放下心來。
商號在劉全的打理下,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條,楊慶亮便帶著人回到了小矛墩。
發餉銀的消息像風一樣刮遍了石雄關小矛墩。
小矛墩的校場上站著六七十名士兵,場外站滿了他們的家屬,一個個眼睛里殷切之極,許多本地的軍戶們也都跑來看熱鬧,他們的眼睛里一半是好奇,一半是嫉妒。
他們所有人的眼睛都盯著坐在高臺上的楊慶亮。
士兵們的臉上都洋溢著興奮,甚或有的人已經忍不住不遵守紀律地交頭接耳小聲議論起來。
“太好了!終于發月餉了!”裴大牛憨憨小聲說。
站在一旁的丁剛附和道:“是啊!我都有點等不及了!”他與裴大牛是同一個小隊,二人關系不錯。
不過并不是所有人都這么興奮,還有的人心懷憂慮。
“我說,這月餉不會有克扣吧?”站在裴大牛旁邊的杜坤是他的同鄉,平常就有點油痞,愛說風涼話,即便現在校場點兵,也還保持本色。
“應該不會吧?我記得招人的時候不是說不克扣嗎?”趙虎是性格耿直,只是脾氣有點急躁。
杜坤撇撇嘴:“這年頭還有不克扣軍餉的?”
“別瞎猜了,等會不就知道了。”丁剛打斷了他們毫無意義地瞎猜。
這時,身為軍紀官的陸衛平站出來吼道:“肅靜!校場點兵,無故喧嘩者,捆打軍棍十下!”
前些天,楊慶亮就已經與他商量著制定出了一套軍紀軍律。主要是參考紀效新書里的內容,但明軍的軍紀太過嚴苛,動輒捆打、插箭游營、割耳朵、割鼻子甚至斬首。
他將其改動了許多,減少了許多刑罰,像插箭游營這種直接取消,均以捆打軍棍代替,而且如果軍棍的數量太多的話,要分次進行,一次最多不能超過二十軍棍。
當然,這只是在訓練的時候,懲罰的力度較輕,若是戰時,有人膽敢輕易違反軍紀,該殺還是要殺的。
整個校場立刻安靜了下來,連落根針都能聽到聲音。所有士兵都站得筆直,連目光都不敢歪斜一下。站在校場外的家屬或軍戶,也被這氣勢鎮住了,全都不敢說話,只靜靜地觀看。
自從他擔任軍紀官之后,已經處置了好幾個違犯軍紀的人,現在沒人再敢去觸他的霉頭。
陸衛平如刀的目光又冷冷掃視了兩遍校場,見沒人再敢違犯軍紀,這才退了回來。
楊慶亮清了清嗓子,沉聲道:“今日關餉,先從夜不收小隊開始,點到名的人上來領取餉銀,領完糧餉的人先自回去,今日不再訓練。”
下面的人聽到他這么說,又開始有點躁動,不過這回可沒有人敢交頭接耳了,很快便平復了下來。
由于甄勇正在養傷,所以坐在旁邊程元直高聲唱名:“王鵬飛!”
“到!”
王鵬飛聲若洪鐘地答了一聲,大踏步走上高臺。
程元直大聲道:“月錢一兩五錢,米一石。”他指著冊簿說:“請在此處簽字畫押。”
王鵬飛摁了手印之后又攥著筆畫了押。
楊慶亮將早已準備好的銀兩遞了過去。
王鵬飛緊忙走到近前,單膝跪地大聲道:“謝大人恩典!”然后將銀錢接了過來。
楊慶亮輕撫其背,勉勵道:“努力訓練,不要辜負我的期望!”
王鵬飛答道:“屬下必不負大人所望!”
楊慶亮嘉許地點點頭,示意他站起來,又命旁邊一人將準備好的大米搬了出來。
王鵬飛領完糧餉之后,便回去了。
其他的人見王鵬飛領到足額的糧餉,一個個非常激動,看向楊慶亮的眼神也愈發敬佩起來。
程元直又一一唱名,孫友志、謝振乾、紀大鵬三人依次上前領取糧餉。
其實,這一套領取糧餉的流程,是程元直提議,并經楊慶亮同意過,事前已經同王鵬飛、孫友志、謝振乾、紀大鵬以及五個小隊長演練好了的。
搞這么一套流程,并非是為了滿足楊慶亮的虛榮心,而是為了讓手下的士兵從一開始就明白,他們的糧餉出自哪里,從一開始就要在他們的心底里培養出對楊慶亮的忠誠。
畢竟,楊慶亮要打造的是自己的一支私軍。
發完餉銀之后,小矛墩已經陷入了喜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