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兵種
- 我在明末割韭菜:從割據(jù)四川開始
- 正心669
- 2664字
- 2023-11-21 09:12:59
忙完了這些,楊慶亮又到鐵匠鋪、木匠鋪、皮匠鋪去看了一遍。這些作坊都已經(jīng)建好,一應工具也都已經(jīng)備齊。
鐵匠陶大忠見他過來,急忙帶著自己的兒子陶鑌鐵上來見禮。
楊慶亮便問他可會打制鳥銃。
陶大忠回道:“回大人的話,小人以前就是軍器局中的坐班工匠,專一打制火銃。”
楊慶亮聽他說這么說,自然便詳細詢問打制火銃的細節(jié)。
陶大忠便一五一十回答:“打制鳥銃,以七斤為好,但是頗為耗費功夫,十斤粗鐵方能煉出一斤精鐵,只有用這種精鐵打制出的銃管才能經(jīng)久耐用,否則在射擊時極易炸膛。”
“制作時要先用精鐵卷成一大一小兩根鐵管,大鐵管包住小鐵管,緊密貼實,而后用鋼鉆鉆成內(nèi)壁光滑平直的銃管,每人每天只能鉆進一寸左右,總共費時一月才能制成一件成品。”
楊慶亮皺了皺眉毛。他沒想到這個時代制造火銃會有這么麻煩,不光速度慢,恐怕花費也不小。
他又問:“那如果按照像你所說的方法打制一桿鳥銃,需耗銀多少?”
陶大忠略一估算,便回答說:“鐵價、炭價加上工匠的工錢食糧等其他費用,一桿鳥銃需要耗銀五兩方能制成。”
楊慶亮想到在衛(wèi)所里看到的那些打制粗糙的鳥銃,便對他說:“我要的是打制精良的鳥銃,可不是動不動就炸膛的劣質(zhì)品!”
陶大忠回道:“鳥銃之所以會炸膛,主要是材料質(zhì)量不佳,沒有使用質(zhì)量足夠好的精鐵,鐵料質(zhì)地疏松含有砂眼氣泡,或者是工匠技藝不精,在打制的時候,管壁厚薄不均,焊接不實。其實,只要不偷工減料,用心制作,自然可以打造出精良的火銃。”
楊慶亮點頭道:“你說得十分在理,我這里還要立下規(guī)矩,以后你每造出一支合格的鳥銃,我就會獎勵銀錢若干,若有瑕疵,便要處罰,若是有士卒因為炸膛受傷,更要加重處罰,現(xiàn)在暫時只有你一名鐵匠,以后我還要去找更多的鐵匠來一起打造火銃!”
陶大忠連連拱手稱是。
楊慶亮便命陶大忠先打制一桿火銃,并告訴程元直再去多雇傭幾名鐵匠,新來的鐵匠可以先打造冷兵器,等陶大忠打制出合格的鳥銃之后,再開始大量制造鳥銃。
程元直一一記下,并命人去辦理相關事宜。
接著,楊慶亮又到木匠鋪去走了一趟。他告訴木匠成東平,制作一些木質(zhì)的刀槍棍棒,以及一些用紙片制成的盔甲,主要是用來訓練,至于其他的家具,去市場買些不值錢的成品對付著用就好了。
皮匠鋪因為沒有皮貨,所以暫時沒有開張,等自己的馬幫從康區(qū)帶來牛皮之后,他打算叫皮匠制作一批皮甲。
皮甲雖然防御力比鐵甲差,但較鐵甲輕軟,更加方便靈活,更適合騎兵,弓箭手和火銃手也可以穿皮甲,至于步兵,皮甲的防御力就差了一些,還是以鐵甲為主。
最后,他又到吳自賀的醫(yī)館看了看。醫(yī)館里面的藥品備了不少,現(xiàn)在一些小病完全可以在這里治療。
當然,這并不能使他感到滿足。他打算穩(wěn)定下來之后,讓吳自賀帶幾個徒弟,不光是可以給人看病,以后還可以加入戰(zhàn)兵隊伍,充當醫(yī)護兵。
布置完這些事情,楊慶亮就開始著手整頓隊伍了。他打算將整個隊伍分成四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騎兵,現(xiàn)在人馬具缺,所以只能先編練一個夜不收小隊,承擔偵查、探路、傳遞軍情以及追擊敵人的作用,等以后擴大了,則會相應細化,分成探馬、塘馬以及真正的騎兵部隊。
這個夜不收小隊有:甄勇、王鵬飛、孫友志、謝振乾、紀大鵬,共計五人,甄勇為伍長,月銀三兩,給米兩石,其余四人為月銀一兩五錢,給米一石。
第二個部分是步兵。他打算大體依照戚繼光的方法來編練,但是要做相應的簡化。具體兵種分為盾牌兵、長槍兵、遠程兵。
遠程兵他打算舍棄弓箭手,主要用火銃手。雖然這個時代的火銃無論從射程、精度以及射擊速度都不如弓箭,但弓箭制作周期太長,一把強弓動輒要用兩三年的時間才能制作完成,而弓箭手也至少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時間才能訓練合格。而且對弓箭手的體格也有一定的要求,必須是肩寬手長。
相比而言,火銃就沒有那么多的要求。一桿鳥銃制作周期大約為一個月,火銃手也只需訓練二至三個月,至于火銃手的體格,只要能拿得動七斤重的鳥銃,就完全可以勝任。
熱武器逐漸取代冷兵器的優(yōu)勢就在于,武器制作周期短,訓練士兵的周期短,就算部隊有大的傷亡,只要有人有槍,通過短時間的集訓,就可以迅速暴兵。
換句話說,如果比拼消耗的話,冷兵器兵種是拼不過熱武器兵種的。
他打算成立五個小隊,每個小隊十二人,按職務分類的話,隊長一名,伍長兩名,醫(yī)護兵一名,其他戰(zhàn)兵八人;如果按兵種細分,則是盾牌兵兩名,長槍兵六人,火銃兵四人。
古代并沒有專職的醫(yī)護人員在戰(zhàn)場上,所以每場戰(zhàn)斗下來,都會有許多傷員因為得不到及時的救治而死亡。
如果每個小隊里都有一名專業(yè)的醫(yī)護兵,士兵在受傷的時候可以得到及時的救治,那就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這些傷兵如果能夠存活下來,就是具有戰(zhàn)斗經(jīng)驗的老兵,對以后的兵員素質(zhì)而言,會有極大的提升。
第三部分是后勤部隊。戚繼光的編練方法里面,每一個小隊配備一名火兵,平時負責做飯,戰(zhàn)時負責割取人頭。
楊慶亮在這個兵制上做了改變。每個小隊十二人,這一個火兵攜帶了炊具之后,并不能攜帶太多糧食,還不如騰出人手,組建一個專業(yè)的后勤保障隊伍,給他們配備騾馬,攜帶炊具以及糧食等后勤必備物資。
而后,楊慶亮又任命了五名小隊長。分別是崔曉鐘、畢向東、鄧崗、狄凱、朱紹全,前三人是他在成都府外招收的難民,都有從軍的經(jīng)歷,算得上是老兵;
后二人是小矛墩的軍戶,曾經(jīng)參加過對土司兵的征戰(zhàn),雖然不如謝振乾、紀大鵬,但身手也頗為矯健。
這五個曾經(jīng)是老兵的小隊長是他隊伍的骨干,通過骨干來帶動隊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他再從隊伍里選出十個成績優(yōu)秀的人做伍長,就可以讓整個隊伍迅速成長起來。
隊長的月錢是一兩五錢,給米一石,伍長月錢一兩,給米一石,其他士兵月錢七錢,給米一石。
他同時向眾人宣布,從即日起,開始進行訓練,每日訓練,皆會計分,月中一次小考核,月底一次大考核。
三個月后,按分數(shù)來提拔,確定伍長人選,其余合格者為戰(zhàn)兵,月錢漲三成,不合格者為輔兵,專一做飯及運送糧草,月錢給半。
隊長亦不例外,照樣計分考核,若是最后分數(shù)不合格,便免去職務,降為普通戰(zhàn)兵。
這個命令一頒布,眾人立刻騷動了起來。許多人不服氣地看著五個隊長,心底里打定主意,一定要好好訓練,爭取把那五個隊長給擠下來,最不濟也要爭個伍長當當。
那五個隊長也是暗自警惕,不敢有懈怠的心理。
楊慶亮看著他們爭強好勝的表情,心里稍稍有點得意,只要有上進的心思,就不難將他們操練成一支勁旅。
楊慶亮在小矛墩不覺忽忽就過了七八日。這一日,忽然來了一個商號的伙計。他帶來一個口訊,馱隊需要販運的貨物已經(jīng)收購齊備,是否讓馬幫啟程運輸?shù)氖虑椋瑒⑷c徐靜江意見相左,特地來向他請示。
他聽了這個消息,不敢怠慢,立刻帶著甄勇等人動身趕去雅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