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出發,拉練比賽!
- 新能源:從自行車廠開始
- 星···塵
- 2394字
- 2023-10-22 20:11:32
價格戰現在就打起來了!
不,應該說價格戰從來沒消失過。
秦長風剛接手青木自行車廠的時候,很多民營自行車廠其實已經在打價格戰了,也出了不少花花綠綠的車款。
但怎么說呢…
民營自行車廠畢竟只是民營的,他們能想到的自行車設計無非就是換點鮮艷的顏色,出幾臺樣子看起來高端,實際上價格比較便宜的山地自行車。
上面的變速器質量都很差,走的也都是薄利多銷的路子,一臺300塊錢的自行車,純利可能只有20塊錢左右。
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居然還要降價,還要拼著便宜幾塊錢去爭市場。
便宜就一定銷量高么?
在某種程度上是,但如果太便宜了,人們會不免擔心產品質量怎么樣。
華夏人對包括自行車在內很多東西都信奉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有時候還會看品牌選擇產品,相比之下秦長風的選擇就聰明一些,他并沒有盲目低價。
而是定在了民營自行車廠與國營自行車廠的價格帶中間,并且在產品設計、做工、駕乘體驗都要比兩者更好。
秦長風好歹多了25年的記憶,見過的優秀設計、營銷案例簡直不要太多,放在這年頭就仿佛大炮打蚊子,太輕松了。
駕乘體驗的提升也不是因為青木自行車廠用了什么黑科技,而是多堆了一點料。
比如坐墊的海綿多填充點、面積極大,坐起來就更軟。
再比如前輪減震行程加長點,過個坑壓個石頭就不會震得胳膊麻。
就連手把上的防滑膠套摸起來都很舒服,車筐更是能裝一桶花生油都不帶變形的,再加上吸睛的外觀、合理的價格,青木自行車的銷量想不高都難。
經歷了去年一年時間的市場口碑發酵,今年春節一過,青木自行車廠的銷量就開始了“遙遙領先”。
但這樣一來,其他民營自行車廠不樂意了,憑啥就你青木自行車賺錢?
我們是不會設計,可我們會照搬啊!你青木自行車就算注冊了外觀專利,我們改一點不就行了?更何況外觀專利這種東西的界定范圍十分模糊,真打起官司來取證也非常困難。
春節一過,青木自行車幾款銷量不錯的自行車就被仿制了出來,并且賣得都比青木更便宜,這幫民營自行車廠創辦者一個個跟得了紅眼病一樣,一有時間就開會、或者去廠里跟員工大喊:
“青木自行車能一年賣30萬輛,我們飛羽自行車也可以!”
“不就是樣子好看點嗎?這次他們用的鋼材強度比咱還差一檔呢!”
“咱們的自行車跟他們長得一樣!還比他們便宜!傻子都知道怎么選!”
“我前段時間定做了一批跟青木自行車很像的標志,貼到咱們車上如果不仔細看的話,根本看不出兩者區別!”
“那豈不是咱也能漲價了?”
“…”
不僅打價格戰、做山寨仿品,甚至還要連車標也一塊模仿,以次充好、以假亂真,錢賺了,還要壞青木的口碑。
秦長風并不是不知道這些情況,而是壓根懶得理會,一個高考能考750分的超級學霸會擔心次次不及格的學渣因為抄了自己的答案后威脅自己的地位?
青木科技和這些民營自行車廠的差距在于:
他們還在追逐眼前的蠅頭小利時,青木科技已經帶著隨時可以進入量產階段的電動自行車去參加全國電動自行車拉練比賽,準備開辟全新的賽道了。
這次全國電動自行車拉練比賽的舉辦時間為4月28日,地點在上海,沒辦法,上海的電動自行車品牌有點多,新日集團、小羚羊、大陸鴿等品牌都在。
路程有點遠,所以秦長風、張騰達一行十人帶著5臺完全體的電動自行車提前三天便出發了,4月27日傍晚才在華夏自行車信息中心工作人員的安排下入住招待所。
秦長風和張騰達兩人都是閑不住的主,反正路上開車開得慢也不累,趁著這個機會,他們便開始在招待所里逛了起來。
在走廊、大門、院子里隨處可見的除了這次的比賽信息外,還有新日集團的廣告、傳單、海報,31個參賽的電動自行車品牌中就新日集團的排面最大。
秦長風隨手拿了一張新日集團的傳單看,上面除了新日集團的介紹外,還有“招賢納士”的信息,以及旗下的幾款電動車產品,誰說新日不招人的?
現在的雅迪真能挖動新日的人?
當然,也有可能是秦長風搞錯時間點了,雅迪挖新日人才的事情也不一定就是今年,但不管雅迪那邊的情況怎么樣,青木可不會放過這次挖人的機會。
再看傳單上的三款電動車,光看圖片完成度真不低,有兩款用踏板摩托車車架改造過來的電動車,以及一款秦長風記憶里非常火的買菜電動自行車。
“不愧是‘龍頭’企業呢!”
有點意思!
從產品的角度看,新日集團并沒有犯什么錯,所以導致它中期銷量血崩的原因大概率有兩個:內部矛盾、定價與營銷失敗。
傳聞新日集團早年間內部矛盾便非常嚴重,很多高層往往才賺第一筆錢就已經開始想著怎么分錢而不是再創輝煌了,仔細想想也正常。
不知道有多少潛力極大的企業倒在了內部斗爭上,因為比起未來,能抓在手里、看得到的錢才更讓人心動。
但真正讓新日集團退出一線的應該還是定價與營銷失敗的問題、比如宣傳不到位、品牌知名度低、產品偏貴等。
看起來新日集團現在好像是龍頭,實際上它和包括青木科技在內的其他30個電動自行車品牌都沒什么兩樣,大家都還在同一起跑線上。
新日集團的人才秦長風肯定得嘗試挖一波,這個不用他親自動手,他帶來的十個員工個個都是人精,由他們去接觸其他電動自行車品牌的人就行。
秦長風又掃了一眼所有參賽品牌的信息,傳統三大自行車廠只有永久牌派人來了,飛鴿、鳳凰壓根沒來參加,大名鼎鼎的銷量王雅迪也不知所蹤。
但也不是沒有“熟人”,綠源、愛瑪、寶島都來參賽了,值得一提的是,寶島電動車總部也在天津,但現在的他們還在以生產燃油助力車為主要工作。
至于其他品牌——
小刀、立馬、臺鈴都還沒成立,九號、小牛、極核、斐兔這些品牌就更不用說了,它們的成立時間都在十年后。
倒是有一個跨界合資品牌名氣很大,那就是五羊本田,可惜跨界注定是跨界,五羊本田現在的生產重心依舊在燃油摩托車上,對電動車并不上心。
等五羊本田想上心做電動車的時候,才發現電動車市場已經被幾個大品牌瓜分干凈了,好不容易等到摩托車產業復蘇,還爭不過幾個國產一線大廠。
這些都是后話,秦長風收集完信息后,幾個員工也回來匯報起了情況:
“廠長,這次來人最多的就是新日集團,光房間就給他們準備了20間,很多電池、電機、零部件供應商、經銷商都在和他們的人談合作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