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園林匾額楹聯(lián)鑒賞(第6版)
- 曹林娣
- 1595字
- 2023-12-19 11:29:54
1.面水軒
匾額:
面 水 軒
原為清同治十二年(1873)四月沈錫華書,楷體;1983年,原蘇州國畫院院長、蘇州著名書畫藝術(shù)家張辛稼補書。
額取意唐杜甫《懷錦水居止》詩:“萬里橋南宅,百花潭北莊。層軒皆面水,老樹飽經(jīng)霜。”軒為四面廳,西與曲廊相接,軒北和軒東臨水,南面假山上老樹數(shù)株,虬干蒼勁,更有層峰列屏,甚合杜詩意境,也合蘇子美“高軒面曲水”詩境,曲水高軒,令人心舒目開。清袁學(xué)瀾《游滄浪亭》詩寫出了游觀之趣:“面水層軒啟,蘋洲四望通。觴流荷檻月,棹轉(zhuǎn)錦帆風(fēng)。七十鴛行列,東西魚戲同。江南采蓮曲,吳語最能工。”
外廊篆書聯(lián)之一:
徙倚水云鄉(xiāng),拜長史新祠,猶為羈臣留勝跡;
品評風(fēng)月價,吟廬陵舊什,恍聞孺子發(fā)清歌。
甲申四月(1884)同治狀元洪鈞(1839~1893)書,洪鈞是中國歷代狀元中唯一出使過東歐國家的外交使臣,人稱“狀元大使”。今為丙寅五月中浣云在軒窗下京華鄧云鄉(xiāng)補書。
蘇舜欽祖籍綿州鹽泉(今四川綿陽東),故稱“羈臣”,晚年曾授湖州(今浙江湖州)長史(州郡行政長官的助理),故稱“長史”。當(dāng)年,蘇舜欽筑滄浪亭后,邀請好友歐陽修作《滄浪亭》長詩,詩中有“子美寄我滄浪吟,邀我共作滄浪篇……清風(fēng)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句。所詠“長史新祠”,實際上已為“五百名賢祠”,長史祠已于清道光七年(1827)改建為名賢祠,1873年名園曾第三次重修。
全聯(lián)意思說:流連徘徊在水云彌漫隱士居游的勝地,拜謁蘇長史新祠堂,還是當(dāng)年他謫居為民時留下的勝跡;品評滄浪亭無價的自然風(fēng)光,不禁要吟誦廬陵歐陽修的《滄浪亭》舊詩篇,恍惚聽到孺子的浩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外廊聯(lián)之二:
仁心為質(zhì);
大德曰生。
原為德清蔡麟昭句,吳俊卿篆。吳俊卿(1844~1927),原名俊,改俊卿,初字香樸,更字昌碩等。著名篆刻家、書畫家、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長。其書楷、草、隸、篆各體皆工,尤擅篆書和治印。有吳俊卿跋語曰:“道光戊子夏,潘功甫舍人大會吳中諸先生于滄浪亭為放生之舉,長樂梁芷鄰中丞既為之記,適德清蔡麟昭少司成過此,又書此二語以張之。越二十年戊申,舍人摹刻斯聯(lián)懸之兩楹,復(fù)走書東甌郡齋,索中丞記其始末。兵燹后重加髹飾,頗有魚豕之訛。今平湖朱竹石方伯屬俊卿篆而鐫之。舍人奉佛戒殺,三吳稱善人;方伯風(fēng)雅樂善,與舍人后先相印,推是心也,以萬物為一體,豈特鱗介之族蒙福而已。光緒丁未涂月客蘇州。”
以仁愛之心為本性,天地的大德就是化育萬物使之生存。儒家講仁愛,《孟子·離婁上》:“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又《易經(jīng)·系辭下》:“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化育為功,故萬物得以生也。注曰:“施生而不為,故能常生,故曰大德也。”
軒內(nèi)匾額:
陸舟水屋
王個簃補書。王個簃(1897~1989),吳俊卿的入室弟子,善真、行草、篆各體書法,尤善石鼓文暨瑯琊石刻筆法,有詩、書、畫、印四絕之稱。
陸上之船,水中之屋,為象形寫意式題詠。此軒東、北兩面臨流,南靠假山,似泊岸之舟;回廊四繞,長窗洞開,俯瞰窗下,波光蕩漾,游魚戲水,恍如水中之屋,有“鳥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的意境。是耶非耶,誘發(fā)想象,意境飄逸空靈。
軒內(nèi)對聯(lián):
短艇得魚撐月去;
小軒臨水為花開。
沙曼翁補書。沙曼翁(1916~2011),祖姓愛新覺羅,其書法自成個性,用筆講究筆意墨趣,用墨潤燥結(jié)合、濃淡適度,富有層次變化。
狀景抒情聯(lián)。上聯(lián)寫景,設(shè)想奇特,境界清幽,兼容《楚辭·漁父》滄浪歌意韻。小艇,在文人筆下,往往與隱逸有緣,宋陸游《小艇》:“放翁小艇輕如葉,只載蓑衣不載家。清曉長歌何處去,武陵溪上看桃花。”以景結(jié)情,韻味無窮。下聯(lián)取自宋蘇東坡《再和楊公濟(jì)梅花十絕》詩之三:“白發(fā)思家萬里回,小軒臨水為花開。”獨贊純潔、堅韌、韻勝格高的梅花,實際是詩人內(nèi)心的獨白和心靈的頌歌,在此借喻自身及園主的標(biāo)格。全聯(lián)將短艇、魚、月、波光、梅花等能給人以美感的景物攝入鏡頭,通過視覺、感覺、嗅覺諸方面感染讀者,意趣靈動,情意深曲。
按:今面水軒的位置,原為觀魚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