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軍隊改制
- 大明歷代皇帝教崇禎治國
- 當年大表哥
- 2046字
- 2023-11-04 23:43:56
每天坐值,不是這個同僚拿著條子來申請撥款,就是另一個同僚來催促撥款。
整日都是忙著應付同僚和拆東墻補西墻,什么實事也做不了。
當初為了維持朝政,自己寧可拋開氣節,也要與魏忠賢交好。
無他,魏忠賢搜刮來的財富,除了肥了自己外,還向國庫繳納了一大半。
有了戶部尚書郭允厚的支持,陛下的鐵桿支持者李夔龍也在邊上敲邊鼓。
況且,陛下答應經費從自己的小金庫出,兩本新課本的編著工作也下放給大臣們。
再不開眼地跳出來反對,就顯得有些沽名釣譽了。
朝會后半段基本就沒什么特別的事發生,匆匆地結束了。
天寒又地凍,還不如早早結束朝會,回到自己的官署里烤火取暖。
散朝后,兵部尚書孫承宗和兵部右侍郎徐光啟兩人被留了下來,商議遼東將士諸事。
“孫師,徐老,朕欲在外城建遼東將士慰靈紀念碑,以告慰死難的將士們。
不知兩位以為如何?”
孫承宗和徐光啟端茶的手哆嗦了一下,茶湯晃了出來。
兩人顧不得擦手,激動地道。
“陛下宅心仁厚,死去的遼東將士足可瞑目了。
老臣替遼東的將士謝過陛下。”
崇禎揮了揮手,阻止了兩人。
“孫師,你督師遼東多年,為朕說說遼東以及九邊將士的情況。”
孫承宗自從跟隨崇禎去參觀軍械監后,也一直想向崇禎匯報情況,渴求得到崇禎的建議。
現在,崇禎自動提起,孫承宗自然言無不盡。
“稟陛下,天啟年間,老臣曾向先帝提出幾點軍制改革建議。
在先帝的支持下,老臣先在遼東試行改革,可惜結果不及預期。”
隨后,孫承宗把在遼東的做法細細地說了一遍。
當時,孫承宗上疏提出:
1、明軍“兵多不練,餉多不核”;
2、“以將用兵,而以文官招練;以將臨陣,而以文官指發;
3、“以邊任經、撫,而日問戰守于朝”。
因此,他主張注重將領的權力。
只要朝廷中樞選一名有勇有謀的大將,授給大將以示威信的信物,賦予其極大的權力,則遼東戰事可定。
在天啟帝的支持下,孫承宗把遼東將門作為自己的實驗對象。
他大力扶持遼東將門,企圖讓其成為大明的邊境屏障。
但是,大量放權,導致遼東將門擁兵自重,逐漸往軍閥的方向奔馳。
到了最后,遼東將門表面聽令于孫承宗,但執行命令時,卻大打折扣。
柳河之敗之后,孫承宗已感覺到自己無法隨心所欲地指揮遼東軍閥。
心灰意冷之際,又遭到閹黨的誣陷,孫承宗干脆請辭回鄉。
聽了孫承宗坦誠的自我剖析,崇禎滿意地點了點頭。
這位帝國的老臣面對自己的錯誤時,毫無顧慮地承認,可見其是名忠心耿耿的臣子。
崇禎捧著茶杯,吹拂著熱茶道。
“朕聽聞,遼東將門打著遼人守遼土的旗號,把從建奴境內逃亡回來的遼東百姓,捕捉為自己私奴。
或用于屯田,或訓練為軍卒。
在對陣建奴時,龜縮于城池,以城墻為依靠。
但對逃亡的遼東百姓,卻毫不手軟。
稍有逾越,非打即罵,或屠殺。
這些遼東將門如此行事,讓百姓的怨恨全歸于朕的頭上,而屯田的好處則全揣到自己的兜里。
如此大膽妄為,遼東將門的整頓勢在必行。”
孫承宗的臉上冒出細密的虛汗,陛下之前沒提及過遼東將士,但一直默默地了解。
“孫師,徐老,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不瞞二位,朕欲改革衛所和籌建新軍。”
孫承宗和徐光啟相視一眼,兩人一副果然如此的神情。
孫承宗探身,細聲地詢問道。
“依陛下之見,如何安排呢?”
崇禎看著孫、徐二人,堅決道。
“無他,精兵簡政和練兵。
九邊軍隊和遼東軍隊全部裁撤人員,16歲以下和40歲以上的軍士,全部淘汰。
16歲以下的少年,乃大明的基石和未來,不可過早地陣亡于戰場。
40歲以上的軍卒,為國征戰一生。
大明理應照顧其后半生,讓其頤享天年。”
孫、徐二人一邊聽崇禎的構想,一邊深思著。
徐光啟放下手中的茶杯,擔憂地問道。
“陛下,遼東軍本身兵力不足,且遼東當地地勢平坦、遼闊。
倘若淘汰大量軍卒,恐怕建奴會趁虛而入。
屆時,遼東邊境將烽煙四起。
再者,軍卒們除了打仗,再無其他謀生之技。
放歸地方,如若找不到謀生的門路,恐怕引發兵變。”
崇禎沉吟了一會,開口道。
“如今大明境內,各地猛人稍有不順。
便聚眾起義,打家劫舍,呼嘯山林。
而地方的捕快和輔軍畏之如虎,根本不敢剿匪。
朕打算讓退下來的軍卒,到地方組成維護治安、緝拿土匪的治安隊。
至于老弱身殘的軍卒,如不能參加治安隊。
可在當地向開辦商行,從事商業活動。
當地官府必須特殊對待,重點幫扶。”
孫、徐二人點頭附和道。
“既然陛下留有后手,老臣自當從命。”
看到兩人表明心跡,崇禎趁機道。
“自古以來,從沒有軍隊不經過訓練而打仗的。
就連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的陳慶之,尚且要練兵。
我朝百官一味貪多,到處招募壯士,而后又不訓練士兵。
無訓練,無組織,無紀律的軍隊,即使人數再多,也只是不堪一擊的地皮流氓。
除了消耗軍餉和糧食,和幫建奴訓練新兵外,毫無用處。”
崇禎呷了一口茶,濕潤了喉嚨,繼續道。
“衛所制自太祖年間建立,至今已兩百年多年,再好的制度也會跟不上時代。
現今,遼東戰場以募兵為主力,而平定西南的叛亂則用土司兵,可見衛所制已不適應眼下。
京營經過朕的整頓后,淘汰大量的老弱病殘,如今堪可一用。
上次京營將士剿滅京城附近的豪強和強盜,足以說明軍隊改革的必要性。
兩位久在軍中,德高望重,朕想情孫師和徐老,幫朕整頓天下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