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五軍都督府
- 大明歷代皇帝教崇禎治國
- 當年大表哥
- 2056字
- 2023-10-17 23:35:56
朝中大臣聽了李夔龍的話,都噗嗤地笑出了聲。
整個殿內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當風憲官的眼光掃過來時,百官趕緊把嘴巴閉上,但肩膀仍在劇烈地抖動。
看著越戰越勇的李夔龍和蔫了的東林黨人,崇禎開口道。
“今日要論證的是皇家時報要不要繼續辦下去,不是問你們報館主事的出身,也不問反對者的私德。
朕之前說過,朝議非就事論事者。
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罰俸,諸卿須牢記。”
“臣知罪。”李夔龍非常干脆地請罪。
東林黨人猶豫了一下,也只好拱手請罪。
“時報一事,黎民百姓喜聞樂見。
爾等不喜歡,爾等算老幾?
朕辦時報的初心不改,無論如何都將繼續辦下去。
不過,諸卿所言并無道理。
國事與閨房之事并列,的確不適合,朕回頭令人改版。”
在還沒取得輿論的控制權前,崇禎打算退一步。
“陛下.....”
錢謙益仍然出列。
“朕說了,后金秘史版塊會有所調整,錢侍郎無須多言。
此次朝議到此為止吧。”
回到乾清宮后,崇禎氣呼呼地抄起茶壺灌了一口。
給臉不要臉的東西,竟然全部反對皇家時報。
一點實事都不干,看來要為東林黨的官員們謀個好地方才行。
如今西北地區連年干旱,百姓流離失所,境內的農民大多揭竿起義。
如此混亂地區,正好適合磨煉袖手空談的東林黨官員
“皇爺息怒,奴婢給皇爺添亂了。
“此事與你無關,你只需辦好事就行,其他無須多理。”
崇禎擺了擺手,讓盧九德起身。
“如今兩京的報館已成立,其他各省也要趕快鋪開。
朕希望元旦前,大明十三省都開設有報館。”
“明白,奴婢馬上去辦。”
報館一事交給盧九德后,崇禎把目光轉向五軍都督府和京營。
槍桿子里出政權,后世的觀念早已深深烙腦海里。
自己魂穿大明多月,竟然忘了軍權,實在不該。
批判的武器永遠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崇禎打算把手伸到軍方。
“王大伴,叫上幾個人,今日巡視都督府。”
王承恩雖然驚訝皇帝的天馬行空,但也只好帶上幾個太監跟上。
五軍都督府坐落在大明門和承天門之間御道的西側,與錦衣衛相鄰。
洪武十三年,老朱為防止軍權過于集中,改大都督府為中、左、右、前、后五軍都督府,分別管理京師及各地衛所。
五軍都督府和兵部都聽命于皇帝,五軍都督府擁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
兵部擁有調兵權而無統兵權,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相互節制互不統屬。
但明后期,五軍都督府失去參政、議政的權力,淪落為兵部的下屬機構。
一行人走到前軍都督府前,一名小旗正拿著馬鞭劈頭蓋臉地猛抽一位壯漢,周圍還圍著十幾人。
崇禎帶著幾人退回到在巷子轉角,偷偷地望著。
“老子打死你這廝,軍餉發多少就領多少,有得領都算你命好了,還敢嫌少!”
小旗一邊抽一邊罵。
盡管體格上壯漢可以一手拍死小旗,但他仍然不敢反抗,被抽打得滿地打滾。
王承恩欲上前制止,崇禎攔住了他,示意繼續看下去。
壯漢一邊打滾一邊哭喊道:“李小旗,其他各衛的糧餉只扣三成,唯獨咱衛所的扣五成。
上旬,小的老母病重,家中處處都要錢。
如今這點糧餉,根本活不下去啊。
要不是沒活路了,小的也不會這般口沒遮攔。”
“軍中有哪位兄弟家中不是缺錢的,可曾有抱怨一聲,就你特殊。”
說完,又抽了幾鞭,壯漢身上的單衣沒幾下被抽爛了,道道鞭痕清晰可見。
崇禎指了一個年輕一點的小太監,又指了指人群。
小太監非常機靈地上前,擠到人群中。
“住手!怎么回事,為何要毆打軍卒。”
小旗一見是宮里的太監,停下拱手。
“好教公公得知,此廝污蔑上差克扣糧餉。
小的正在教訓他,免得他沒遮沒攔。”
“陛下登基后,都是按照花名冊撥糧餉,爾等是否足額發放給軍士?”
“回稟公公,都是同一個鍋里攪馬勺的兄弟,小的怎會如此黑心呢。”
那壯漢聽到小旗的話,正想張口爭辯,看到小旗的眼神,又低下了頭了。
小太監看了一眼,轉頭離開。
“回陛下,小的剛已問清。許是那壯漢不滿上差克扣糧餉,抱怨幾句后被責罰。”
崇禎聽后神色黯然。
在軍中,喝兵血是常有的事。
能足額發放糧餉的上官少之又少,那壯漢應該沒說錯。
后世的明粉常說,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
軍中喝兵血的現象亟待解決。
崇禎帶著王承恩幾人閃出身來。
前軍都督府中,外出辦事的薛司吏問身邊的小旗。
“門外那小旗為何要毆打軍士,如此這般豈不是讓其他都督府見笑?”
那小旗笑著說:“薛司吏,那大塊頭就是個不怕死的倔種,領餉時竟說上差克扣糧餉。
這年頭,有糧餉領就不錯了,哪里還敢說三道四。”
薛文成聽后,沉默了。
是啊,這年頭有餉領就不錯了。
自己雖然看不慣這種喝兵血的行徑,奈何自己位卑言輕。
過了一會,薛文成開口道:“算了,此事非我等能管的。挑上幾個弟兄,跟我出趟門。
安鄉伯家中的新建花房,要幾名壯漢挑泥。
老子好不容易從管家中搶到這份差事,你們這幾日務必幫我辦得妥妥帖帖。”
說完,就從袖袋中掏出十錢銀子,丟給那小旗。
“外面那弟兄估計急需錢,明日叫上他吧。”
那小旗緊緊地握住銀子,滿臉諂媚道:“還是薛司吏記掛著兄弟們,時不時替弟兄們接點外活。
要不然,光靠那點糧餉,家中妻兒早已餓死了。
薛司吏放心,都是自家兄弟,小的明日叫上他。”
一行人正走到門外時,正好看見崇禎帶著太監們現身。
薛司吏雖沒見過天子真容,但王公公常在宮中宮外行走,薛司吏有幸遠遠見上一面。
如今王公公正亦步亦趨地跟在一位年輕人后面,看樣子,那年輕人就是當今皇上了。